APP下载

河北省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构建

2020-11-28赵勇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培训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重点课题),河北省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JRSHZ-2020-01058)

摘 要:近年来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旅游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除了需要对硬件进行大规模投入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概念、从业者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河北省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培训体系;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通常是指旅行者去一些远离大都市或者开发非常成熟的旅游名胜景区的旅行。很多时候,旅行者会选择一些地处偏远的小村庄,在那里感受传统的生活方式,欣赏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周边产业的提升。而河北省旅游产业也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向多种主题旅游进行转化,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休闲度假游、生态旅游等多种业态大规模涌现。同时河北省乡村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景区化不断深化,片区化逐渐凸显,规范化持续发力,扶贫助贫显著推进,形成快速发展、量质双升的喜人局面。乡村旅游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能够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而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一环就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一、目前河北省乡村旅游从业者现状

(一)乡村旅游从业者文化素质差异明显

目前,河北地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基本由以下几种人群构成:原生型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但是这些人群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其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化革命的今天,乡村旅游项目的经营和营销模式必然会有着更为深刻的变革,然而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理解及运用程度也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而目前我省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年龄因素、文化素质因素已成为了提升旅游产业水平的绊脚石。

(二)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2020年5月20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翟玉虎曾指出,河北省乡村旅游需要在“游”“住”“食”“行”“购”“娱”“风貌和功能设施”“管理运营”八个方面进行升级。然而目前河北省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基本以兼职为主,本身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类型的劳动,在旅游旺季时參与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和旅游产品销售等活动。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于游、住、食、购、娱、运营管理方面接受专业化培训的程度不高,因而也就制约了乡村旅游品质的整体提升。河北省目前也有许多高校旅游及相关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每年都有大批的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后选择了跳槽,留在旅游行业的毕业生由于乡村生活条件有限,很少会选择乡村地区就业。

(三)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缺失

乡村旅游进行产业升级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立体化配合,除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基本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之外,更需要一批懂政策、懂业务、懂经营的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出现。目前河北省政府部门虽然对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发布多项举措,但本身旅游产业属于市场经济行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虽必不可少,但最终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市场。因而政策通、业务精、管理强的职业经理人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才基础。但目前河北省乡村旅游企业人才匮乏,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资本运营人才稀缺,创新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构建模式

(一)培训体系总体原则

由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成年人为主,因而培训体系构建模式的整体原则应当遵循成人教育的SMART原则。S代表具体(Specific),乡村旅游培训要切中特定的培训目标,不能笼统。M意为(Measurable),将培训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并作为培训质量反馈体系的数据参考。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培训目标制定切合实际,既能够考虑到受训者的实际文化水平,同时也让受训者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提升。避免培训目标过高(无法实现)或过低(失去培训意义)。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培训内容与乡村旅游主题相关,并且能够切实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培训完成的时效性。

(二)培训内容模块规划

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将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并形成科学的培训结构是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步骤。笔者认为根据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需求,可将培训内容进行模块化整理,大体可包括以下五个模块:乡村旅游基本理论模块:主要讲述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法律法及政策规模块:主要介绍乡村旅游项目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乡村旅游从业者遵纪守法,并能够享受各种产业优惠政策。同时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种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安全消防、医疗急救等多方面的内容;乡村旅游实用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各种实用性技能,例如区域导游解说培训、餐饮技能培训、客房服务培训、营销策略培训、商务礼仪培训、语言(包括外语)培训。这个模块的培训项目为可选内容,学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内容参加相关培训。该模块属于提升乡村旅游产业见效最为显著的模块内容;特色技能模块:主要针对各种地方性特色的手工艺品、农产品、民俗文化、戏曲戏剧进行的培训。例如剪纸艺术、面人、糖人、地方戏曲等内容。但要注意保持特色技能的地方性特色,切不可机械化复制,导致培训内容千篇一律;产业提升模块:该模块主要针对文化素质较高,且有志向成为某一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经纪人的人群提供,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职业经理人。

(三)培训方式方法多样化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年龄、学历结构不一,因此培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开展培训。

培训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通讯资源,开发相关网络课程。开通手机客户端培训课程,使有条件的乡村旅游地区进行网络学习。同时注重线下课程的结合,在通信设施欠发达的地区开展线下培训。

培训地点多样化:利用乡村旅游现有条件进行培训,但注重培训实效,小型培训甚至可以放到固定的农户家中进行现场培训。大型培训需寻找对应场所满足培训需求。

(四)培训学员分层教学

由于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基本文化素质、年龄、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别很大,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建议对相关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培训诉求的学员设立不同的培训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让一些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学员能够有所收获,也满足了个别高学历层次学员对于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面的学习要求。分层教学可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内部的自然分工的进程。目前我省乡村旅游的经营主要以分散的农户为单位,普遍存在着经营主导权不清晰、内部分工不明确的特点。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分层化的培训有助于在经营实体内部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清晰的内部分工,从而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区域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五)培训主体多样化

乡村旅游培训的主体应当秉承多样化原则,广开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么由谁来培训呢?培训是一项信息由相对富集的地方向相对贫乏的一方或多方扩散的过程,相关信息的相对充分掌握者自然就成为培训实施的主体。根据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培训相关内容,可将培训主体锁定为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乡村旅游从业者自身三个群体。

政府相关部门: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是一个由多部门协作构建的整体计划,其涉及面较广,包括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物价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农业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海洋部、门园林部门等。只有充分调动这些部门的积极性,使其利用自身对于专门知识、政策法规的掌握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当中,才能够使得我省乡村旅游不断规范化、成熟化。

高校,包括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类院校,是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河北省各类高校在乡村旅游系统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其教学理论系统化、可为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撑。同时我省的部分高校也设置了旅游相关专业,每年都有大批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可为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再次,各类高校也正在探索顶岗实习制度,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选派学生到乡村旅游的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同時也能缓解乡村旅游人手不足的尴尬局面。

乡村旅游从业者自身:在乡村旅游从业者中,有许多民间工匠和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充分发挥这些人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能够丰富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内容,提高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品位。其次在乡村旅游从业者中,也有许多企业管理的成功人士,他们具有非常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将这些人纳入到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当中来,会使得培训更接地气,更符合当地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三、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构建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吸纳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指导、还是开展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类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有:第一,各级政府、部门的投资,包括扶贫类、职业技能提升类等专项资金的吸纳。第二,各类乡村旅游经营企业投入的资金。在一些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较为成熟的地区,企业化、集团化的经营模式会逐渐取代农户经营的方式,为了能够提高当地旅游产业服务水平,带动当地产业升级,这些乡村旅游企业出资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第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从自身需求出发,筹措资金进行培训,这部分资金量虽然比较少,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程度上还能够提高从业人员对于培训的参与度。

(二)师资力量保障

构建我省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师资库的建设,注重将各个政府机关部门的行业政策明白人,高校教师中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实体中的优秀企业家、民间手艺人等各类人才纳入师资库中。在人才引入的过程中注意不以学历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要注重其在本职岗位以及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三)课程体系保障

乡村旅游培训的课程体系需同时具备内容的宽度和广度,也需要对于乡村旅游问题较多的地方突出重点,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课程内容也要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进行更新。尤其对当前乡村旅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市场营销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紧跟时代潮流,将各种新事物、新媒体、新平台有机融入到乡村旅游培训体系中,使培训体系时刻保持活力。

(四)机制保障

要保障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转,真正为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就要积极构建培训体系的考核机制以及质量跟踪反馈机制。要改变“管学不管考”的现状,就要利用考核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于不同的培训科目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按着理论+实际操作的原则设置最终培训效果考核。同时开通学员信息反馈渠道,将学员的培训需求、培训感受、培训收获等信息进行收集,并用于我省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自我完善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2]孙静,刘薇.“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04).

[3]陆新文.关于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思考[C].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3.

[4]罗辉.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构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5]张哲乐,浅谈高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2016(02):4.

作者简介:赵勇(1980-),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培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培训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高校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体系建设及办学质量提升探微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