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11-28张煜盛强何静涛李红英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审计机遇挑战

张煜 盛强 何静涛 李红英

基金项目: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审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RWA03)

摘 要: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大数据审计,国家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大数据审计,我国国家审计正全面迈向大数据审计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思维模式需要转变、审计方法与技术需要创新,审计证据采集需要优化,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面临挑战,审计思维模式需要做出调整。因此,开展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审计对象体量变化、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审计成果应用扩充和审计覆盖范围扩大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挑战;机遇

一、国家对大数据审计建设高度重视

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最近几年,大数据审计建设受到政府高度关注。2014年10月,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建立国家审计数据系统,把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审计实践;2015年12月,两办印发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和构建数字化国家审计平台做出要求;2016年6月,审计署在发布的《“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将大数据技术深入运用于审计工作中,大数据审计分析方法要实现智能化、多维度运用;2017年3月,两办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对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创新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提出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在接下来的全国审计工作会上,对大数据审计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使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大数据审计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提升审计主体大数据运用能力,掌握数据挖掘、线索归纳、问题评判和宏观分析的能力。

二、大数据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冲击

相比于传统审计方法,大数据审计更加契合时代发展,因为其数据收集更加全面,数据利用更加充分,工作效能更加高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所带来的变革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经济社会中固有的思维方式面临巨大冲击,传统审计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审计思维模式面临转变,审计证据收集面临困境,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面临挑战,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面临变革,审计的有效性与完整性面临冲击。

(一)审计思维模式面临转变

受制于技术与时间因素,传统审计工作很难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数据与业务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分析,而主要采用抽样审计方式,即通过样本所反映的局部情况来推断总体状况。但是,这种以管窥豹的审计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常常会因为错过个别重要事项,导致审計人员难以发现审计对象中潜在的违法和违规行为,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大数据使全面审计变为可能,采用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理论上是可以搜集到审计对象的全部数据,并借助云计算等工具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多维度和深层次挖掘,但是,对于淹没其中的底层信息和隐藏其中的风险,审计人员却并不容易及早发觉和提前预知,审计工作仍有陷入困境的可能。

(二)审计证据收集面临困境

审计实施过程主要是进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传统审计主要采用因果关系分析方法,而大数据审计则主要采用相关分析法,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而言,大数据审计在证据收集环节表现更佳,因为审计人员借助大数据开展审计证据分析,不仅能够使审计信息分析实现跨越式、多维度、可量化,而且还能够产生大量的次生数据和衍生结果,对审计结论形成有力支撑。但要注意,审计事项之间的关联及其所反映的问题本质并不会因为使用大数据分析而发生改变,甚至还会因大数据方法的使用导致数据分析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削弱,这对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使用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的广大审计人员而言,在审计证据的发现与收集上将面临困境。

(三)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面临挑战

大数据为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其在平台选择、数据控制、数据分析、数据存储及数据保护方面也存在一些固有风险。为了满足财务信息内部使用者全面、实时、动态的战略管理需要,以及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决策需求,大数据财务流程必然更加重视对异构数据的核算、处理、归纳与监控,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是大数据审计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大数据下的审计主体必须要重视理念设计,在审计组织管理、策略架构、技术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证据等方面更新理念和创新模式。

(四)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面临变革

查账方式在传统审计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一般的财务审计如此,即使是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也是要将现代经济管理方法与财务审计相融合,通过对审计对象实施财务审计和开展效益审查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此为基础来做出最终评价。但是,传统审计范式在大数据时代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而借助大数据不仅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大量数据,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经济活动监测模型。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使审计方式、方法呈现出立体、交叉、多维的特性,在大数据审计实践中产生了“嵌入式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因此,为了在海量数据中对审计对象进行挖掘和分析,必须对传统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进行变革。

(五)审计的完整性与有效性面临冲击

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丰富了审计成果不再局限在一份审计报告上,其附带产生的大量相关数据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为审计对象加强内部控制和完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审计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充分运用。通过大数据审计技术对众多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不仅可以发现与企业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制度设计等有关的内在规律,找准其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对审计人员而言,还可以对审计对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三次分析,真正做到深入骨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分析过程中,由于信息的逐级衰减,审计完整性与有效性面临冲击,同时,由于审计人员的操作限制,审计目标的实现会受到审计应用数据库的影响。

三、开展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大数据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审计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鉴证活动,其工作效能的提高依赖于数据处理效率的提高,而大数据海量、高速的处理技术为审计工作实现飞跃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可以预见,大数据技术和审计技术必然会实现深度融合,由此而催生的大数据审计必将带来审计方式转变和审计技术革新。

(一)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对象体量变化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分析软件、网络结构图、影音、图像等技术大量运用于各行各业,产生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导致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海量增长,数据量由MB、GB为单位存储提升为TB、PB为单位存储,并明显有成倍扩大的趋势。审计人员怎样去获取并有效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并将处理后的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相融合,最终在PB量级数据中精准而高效地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审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审计对象的大数据化,开展大数据审计已成为当代审计发展的必然。

(二)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方式方法创新的需要

传统的审计方法中主要运用查账的方法,如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函证法等;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多种分析方法及,如决策分析、经济活动分析和数学分析等。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的很多问题更加隐蔽化、深层次化,传统审计方法要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潜藏的违规问题已显得比较单薄。而借助大数据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海量数据,传统审计抽样程序将会发生变化,同时还能快速地建立起经济活动监控模型,促使审计方式方法向着立体多维方向发展。同时,大数据还解决了数据挖掘的问题,通过进行数据多维分析,可以准确发现疑点线索,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为此,审计工作必须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基础上,聚焦技术手段改革创新,实施大数据“精准审计”。

(三)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成果应用扩充的需要

长久以来,审计工作最主要的成果基本上是审计报告,由于审计报告格式固定且内容相对单一,所能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应用。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数据,其中包含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并与内控制度以及外部数据建立关联,就能够从中找出财务、业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总结出内在规律,并将其总结提炼为综合性、宏观性的审计信息,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的决策层与管理层,实现通过审计促进被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依赖于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开展。此外,大数据审计还能够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规则化并固化到系统中,并通过与同行业标杆企业相同问题进行对比,设置预警模型,向被审计单位进行预警。

(四)大数据审计是审计覆盖范围扩大的需要

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国家明确要求对国家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使得审计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全覆盖,需要审计部门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对中央和地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并将关注的重点也由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扩展到使用绩效等内容,资金运行由线性审计变为立体式审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此,必须构建大数据审計工作模式,使审计的样本量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抽样审计逐渐过渡到全覆盖审计,同时规避掉审计抽样风险,全面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芳.大数据审计实践应用研究[J].福建审计,2017(04):3-9.

[2]管越.云会计环境下大数据审计的特点、流程及实施建议[J].财务与金融,2018(01):39-48.

[3]何准.大数据审计实现路径初探[J].审计月刊,2019(02):21-23.

[4]魏祥健.大数据推动审计技术革新与流程再造[J].商业会计,2019(03):29-32.

作者简介:张煜(1969-),男,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财经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

猜你喜欢

审计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