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景观提升设计

2020-11-28谢燕燕

乡村科技 2020年28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

谢燕燕

[摘 要] 作为物种多样性基地、重要水源地的湿地公园,拥有明显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经济功能。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绿地、湿地公园等公共游憩空间的需求逐渐多样化。目前,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在园区规划中因过分追求形式、空间设计功能单一、公共可达性不足等因素,导致人与湿地公共空间互动不足,从而造成城市湿地公园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加之城市化进程日益显著,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愈发显著,自然保护区与钢铁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污染问题逐步蔓延至保护区,使得保护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基于此,本文以陕西省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别从生物多样性、空间尺度、滨水空间、场地参与性4个方面针对园区内部进行景观提升设计,以期提高湿地公园游憩行为活力,协调人地关系。

[关键词] 湿地公园;空间活力;景观提升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8-74-2

1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现状

1.1 地理区位

陕西省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处于西安市上风口,为保持整座城市气候温润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为5.81 km2,有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动植物资源现状

浐灞生态区位处于全球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中部路线,鸟类资源丰富,现有湿地动物种类共约264种,其中鸟类200种、鱼类40种[3],原生植物群落种类多样性较高。但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渡干扰、开发破坏及场地生态环境类型的相对单一,导致湿地特有的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化,降低了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1.3 水文分析

园区内水域平均水深在0.9 m左右,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湿地园区中每年不同季节均会出现枯水期(12—3月)、常水期(4—5月、10—11月)、丰水期(6—9月)、雨洪期4种水位。

1.4 问题分析

园区规划中因过分追求形式、空间设计功能单一、公共可达性不足等因素,导致人与湿地公共空间互动不足,从而造成城市湿地公园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和吸引力[4]。加之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愈发显著,自然保护区与钢铁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污染问题也逐步蔓延至保护区,使得保护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在城市扩张的影响下日益变得尖锐化。

2 设计概述

2.1 规划原则

①空间上多层次、结构上多要素统一协调的系统性原则。充分发挥生态区自身优势,在不影响城市总体绿地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利用滨水空间、竖向空间、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激发湿地公园景观活力。②以人为本,生产与生活兼顾,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融合的原则。利用园区现有的农业空间,合理设计可食用性景观,为游客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体验,增加游客场地参与感的同时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③因地制宜,尊重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地域自然特色,借助文化元素,将其拆解、抽离、整合,设计一套具有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特色的符号,以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增大文化氛围的吸引力。

2.2 规划布局

结合湿地公园的现状以及场地活力度和环境特征等因素的相关调查结果,依据空间上多层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体验参与的设计原则,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整合湿地用地资源、提炼传承地域文化、引导公众融入自然”为设计理念,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农渔体验区、科普教育区、休闲娱乐区4个功能分区,形成“一环一带四区”的规划布局[5]。规划中“一环”指的是园区的一级道路主环路,设计中对园区本身的一级道路进行调整,利用一级道路串联4处功能分区;“一带”指的是南北向形成的湿地景观带,湿地的水域主体位于园区的中部、南部、东部3处,沿水域主体的边缘处设置滨水步道和观赏平台;“四区”分别为生态保育区、农渔体验区、科普教育区、休闲娱乐区。通过新的规划布局和节点改造可增加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活力。

生态保育区的主要功能是保存与维护生物及其栖息地,育种、繁殖濒危生物,恢复、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农渔体验区主要是提供给游客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让游客在实地农渔体验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其位置处于湿地的北部,结合场地中的渔园、教稼园、农园、果园形成一片综合的农渔体验区。科普教育区主要是通过科普馆、景观小品、科普讲堂等,更直观地展示湿地生态系统,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休闲娱乐区主要以娱乐项目和商业活动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休闲娱乐区的规划结合了场地现状,其内包含摩天轮、飞车、旋转木马等项目,属于现存场地中人为活动干预最强的区域,且该区域距离生态保育区有一定距离,人为活力不会影响湿地固有的生态系统。

3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提升设计

3.1 景观活力与生物多样性

浐灞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丰富,其位于全球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中部路线,对候鸟来说食物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可借此打造以候鸟为主的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6]。人类活动对鸟类群落带来的各种干扰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鸟类的正常活动,甚至会降低其繁殖率和存活率。因此,应拉大人群密集活动区与鸟类密集活动区的距离,除场地现存建筑观鸟塔外,亦可增加地下观鸟类建筑,借助望远镜、鸟类辨识指南、闭路电视等设备,使游客从各方面体验观鸟的乐趣。

3.2 景观活力与空间要素尺度

湿地公园的面积通常均较大,活动场地充足,景观空间需要细节设计进行引导,应运用植物搭配与风动原理,将高大型乔木和开放活动空间沿夏季主导风风向交替分布,以树高与开放场地1∶10的關系界定空间尺度,以此带动微气候循环,让游客在舒适的微气候空间中游憩玩耍。由高大型乔木为主构成的“森林浐灞”空间,应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季相变化。要以当地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的合理搭配,构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系统,提高“森林浐灞”的活力与碳汇能力;要在以开敞性活动空间为主的绿地系统和硬质空间中适当融入文化要素,增强文化氛围的吸引力,设计绿植迷宫、折叠草坪等,使游人的参与感增强,游憩行为种类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场地的景观活力。同时,要增加可进入草坪的占地比例,使游客能更贴近自然、融入自然。

3.3 景观活力与滨水空间

园区内基础面积较大的水域水质很好,水系间融会贯通,但道路以及绿地将水体分隔开来,会导致部分小面积水域与中心水域的联通空间狭窄,以至于出现断流、干涸、水流不畅、水质差、植物疯长等现象[7]。对于此种现象,首先要保证园区水循环的畅通,对较为狭窄的连通空间进行疏导,将水面适度的留出开阔区域,如此不但可避免水面植物杂乱的现象,还具有一定的留白效果,能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其次,利用地形和现有的桥梁结构设计滨水林荫步道,以提供舒适不间断的滨水体验。滨水步道的设计要结合驳岸形式创造出一定的空间层次感,驳岸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态湿地的原始形态,驳岸类型多为以自然植物、自然石为主的平缓草坪。最后,由于丰枯水季水位的变化程度较大,因此枯水期会出现大量的土壤裸露现象。对此,可以利用陆岸到水面的竖向变化,营造多层次的生境空间。例如,从水生生境到陆生生境的群落演替可归纳为水域—沉水—浮水—挺水—湿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生态演变序列,这样不仅可保护园区岸线空间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为湿地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地。

3.4 景观活力与场地参与性

位于渔园北侧的教稼园、农园、果园种植了大量的可食用性景观,但由于园区管理问题,每年这些可食用性景观均会尘归土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设计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体验活动,如此不仅可以减少作物的浪费,还能为久居钢铁城市的游客提供贴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景观作物除可用于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科研、医疗等,用途极广,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敏.徐家汇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J].沪港经济,2013(2):22-23.

[2]刘晖,徐鼎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西安,陕西,中国[J].世界建筑,2014(2):50-55,133.

[3]朱海洋.西安浐灞生態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拜荔州.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安康东关片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5]李秉宇.基于活力提升的重庆滨水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6]潘天阳.沈阳浑河滨水区空间活力提升规划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3.

[7]周婷.城市湿地公园自然野趣景观的营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
基于国际慢城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与保护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