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压力下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

2020-11-28周晓宇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压力大学生

周晓宇

摘要:新时代高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生活中,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学业、就业等压力往往使高校大学生面临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该文就大学生压力的研究,探讨压力对健康社会心态的影响,并就当代大学生培育积极良好的健康社会心态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健康社会心态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多元化及价值观选择的多样性都极大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在面临生活、学业、感情等一系列令人难以喘息的社会问题后,作出极端举动的现象频出,令人担忧。健康的社会心态在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价值取向的选择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们身心健康状态的反映,也是国家和社会良好精神状态的体现,影响着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具备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压力的内涵及存在现状

压力的内涵。心理学家汉斯·塞尔斯(Han Selye)是第一个使用术语“stress”的人。压力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上世纪中叶汉斯·塞尔斯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就会演变成个人的生活压力。

压力存在现状。前段时间,一位高校研三的男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生命,而他采取这样极端办法的原因,总结下来就是他觉得上课的质量不高;实验设备经常出问题,心态经常崩溃;实验结果被否定,普罗米修斯式般一遍遍重来;无法完成课题,担心无法毕业的绝望。这些对于自我要求的压力,都一根根变成了压垮他的稻草。还有很多同样因为面临着学业、生活、情感压力的而結束自己生命的高校学生,无比令人惋惜。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为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压力。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因其在校学习的现状,还不能够自食其力,仍需要依靠家庭;另一方面,大学生其自身的修养、素养还远达不到社会要求,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与展现,很难与社会进行有效对接。这些来自生活的磨难使大学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之中。且当代大学生面对生活更多的是抱怨而不是抱负,这只能使其自身对于社会生活积累愈来愈多的压力。

三、压力产生的原因

迷茫的人生规划。相较于之前填鸭式的教学,大学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很多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较为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往往“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阶级差距的现实压力。官二代、富二代的特权现象、不那么“好看”的第一学历造成的升学难问题、不断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等问题,都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挑战。当代大学生品味出的生活的不易,畏惧奋斗,为未来忧虑、焦躁、烦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虽然目前全国高校都普遍开设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在教育形式上,仍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形式单一。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大多数侧重于对已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正,缺乏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引导。

四、当代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途径

树立积极健康心态,促进积极心理品质自我构建。正确认知自我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基础。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自我积极潜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以积极的心态认知自我、接纳自我,客观积极地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学业中的得与失、进与退,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怀与理性引导。在大学生健康心态培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思想上存在的疑虑和矛盾,真正明白他们的问题症结所在,而非一味批评、否定。针对他们的心理,积极评价、理性引导,进而引导大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事情。同时高校应该增加心理培育的形式,除课堂外应该开发心理健康咨询、文化体育活动、宿舍班级文化建设等多渠道的培育途径,如开展“心理健康日”主题班会活动,使之与课堂教学能够相互衔接。

发挥家庭的关键作用,形成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家长平时应做到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于子女的优点,要及时进行激励,对于缺点,要及时进行提醒和教导,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避免过于严苛,打击到子女的自信心,增加其压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正逐步迈入社会,慢慢成为社会的一股中坚力量。对于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人生可持续发展动力,为社会生产发展创造巨大的价值。因此,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应当共同努力,推助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养成,避免压力过大而带来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刘伟伟.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教育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0):226.

[2]郝文斌,张鹏飞.网络“丧文化”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样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0(10):106-111+118.

[3]邓雨婷,陈晶,余晓敏,熊享涛.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的调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0,34(08):84-88.

[4]林振,冯志明,王培森,艾小林.浅论大学生压力和应对与自杀危险性的关系[J].高校后勤研究,2020(08):85-88.

猜你喜欢

压力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