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8梁婕董越佳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新冠疫情

梁婕 董越佳

摘要:当前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主要表现为就业环境愈加恶劣、毕业生主动就业意识不足、“云”招聘实效性不高、慢就业人数上涨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但因落实和宣传不到位,仍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没有就业。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精准的帮扶服务体系以及毕业生自我就业等方法,对就业政策落实有所裨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校毕业生;促进政策

梁婕,女,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董越佳,女,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業促进政策实施情况研究,课题编号:xg2020012。

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学生线下实习和工作,导致企业无法正常招聘,加之考研和考公务员等考试时间的推迟,2020年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同时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据悉,预计有35万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就业压力。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就业冲击,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促就业的政策,力求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帮扶实效。本文以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现有促进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毕业生的促进就业政策的实践及效果进行探索。

一、当前疫情背景下就业工作的形势与面临的困难

1、缺乏就业主动性,产生逃避就业心理

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相当矛盾和依赖的心理。首先,矛盾心理表现为,在择业时缺乏主动意识,大多倾向于被动选择,但又对工作待遇要求极高,在求职中稍微不甚满意的地方,就会选择放弃。加之就业市场中多重就业目标和选择机会的出现,导致学生在择业时易产生矛盾心理。其次,依赖心理也普遍存在于学生择业过程中,目前就业主力军“95”后大学生的特点是既有独立意识,同时又渴望有所依靠,例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主要依靠人际关系,因此这部分学生倾向于依靠长辈、父母等的安排与帮助获得择业机会,把择业就业过程化约为“拼关系”,逐渐形成过度依赖心理。此外待就业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市场化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市场化即高校毕业生全部进入人才市场,由人才市场配置人才就业,而现实情况是各类人才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遵循人才市场规律,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自主择业在给毕业生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的同时,又给以毕业生极大的压力。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约 500 名高校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和收回时间为 2020 年 3 月)。在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即使是临近毕业期间,仍有5%的学生对家庭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详见表1),在择业过程中将找到好工作寄托在家属或长辈中,此种心态就会导致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对家庭的依赖偏重,也会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在问及受访者就业时优先考虑因素时(详见表2),有27.2%的受访者可以将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选择进行合理的匹配;另外有18.4%的受访者表示专业对口是优先考虑因素。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一方面在于自身“硬件”如专业知识、技术工具、未来规划等因素的不足,另一方面在于自身“软实力”如心理因素、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的欠缺,择业未能建立在准确的自我认知之上,遇到挫折难以承受,因此也被认定为就业存在困难。

2.招聘形式从线下转到线上,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实效不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人社部、各高校不得不将阵地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采用“云”面试的形式,这种大规模的线上招聘也是前所未有的。但线上招聘活动效果不明显,而这种线上招聘,也给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有58%的受访对象认为疫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只有5%的人认为对他们没有影响(详见表3);而在谈到就业影响因素时,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适应网络招聘(详见表4)。与此同时劳动力需求方招聘节奏变化不大,对求职节奏的不适应让招聘活动实效性更低。以往线下见面会以及企业宣讲会是高校推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的主桥梁,全面停止线下招聘活动给高校毕业生求职带来极大障碍,用人单位不能采用线下笔试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考量,毕业生不能在各地市间自由流动,也不能很好适应线上求职的各环节,导致用人与求职效率降低、成功率下降,毕业生易出现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影响求职进度。无法适应疫情所带来的就业环境的变化,因此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3.就业环境日益恶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甚广,尽管国家对疫情作出及时有效的防控,但疫情仍然对经济产生了长期性和系统性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i],考虑到此次疫情短期造成经济处于“半休克”状态,绝大多数行业都将遭受剧烈冲击,且这样的“寒冬”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全国疫情防控措施实施的前提下,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现象,大中型规模的企业虽未破产,但也纷纷缩减甚至取消了招聘计划,2020 年大学生达 874 万,达历史新峰值,岗位需求数量巨大。与此同时,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海外留学生部分选择回国就业,由此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缺口进一步加大。

在此次的调查中,有58%的人表示此次疫情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详见表3),有76.4%的人对就业形势持悲观心态,仅有7%的人对此持总体乐观的心态(详见表5)。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是一个超大经济体,具有巨大的韧性和弹性,调整能力强,对冲能力强,中国经济总体仍是长期向好的趋势。

4.招聘考试延期,慢就业人数增多

受新冠疫情肺炎影响,2020 年第一二季度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招聘考试推迟,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近年来毕业生中“慢就业”“缓就业”“等就业”等现象屡见不鲜。“慢就业”可以简单概括为,毕业后未升学,不急着找工作,对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保持观望态度。

在调查中,有19%的学生受访者表示自己反映出缺乏实践(详见表6),因此对就业持观望态度。这部分学生认为在疫情结束前无法实习,希望积累经验等疫情结束再作打算。在调查样本中,有6%的学生认为其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详见表6),大部分学生的求职依然存在或多或少被动性;“慢就业”的学生对当前形势缺乏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提高,高校毕业生背负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小,许多家长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支持子女“慢就业”,希望子女安心备考“铁饭碗”考试,或是期望子女做进一步深造的准备,再加之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业难度增加,薪资待遇相比往年有所降低,促使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慢就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以及通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教师、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弥合供需缺口。同时适当延长了毕业生择业时间,并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从择业、就业再到反馈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以期缓解就业压力。以陕西省为例,为了改善求职环境。政府与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全国性大型招聘网站和显摆网、猫头英西安招才引智平台等省内招聘网站都展开了深度合作,为就业从源头上保驾护航。同时,陕西省政府还联动各个高校,联合多方力量,安排部署疫情结束后校园招聘工作,包括密集安排因疫情耽误的校园招聘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大医学类专场招聘会力度、加大师范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力度,通过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就业难度。

(一)就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约500名高校本科毕业生发放第二组问卷(问卷发放和收回时间为2020年9月)。本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3%的人在就业政策的扶持下找到工作(详见表7),有41%的人表示政府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对自己有影响,并且31%的人表示政府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对自己非常有影响。(详见表8)

9月28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在中央各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其中,据统计,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岗位大幅增加,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2]

(二)就业促进政策宣传方面分析

在当前就业形势总体趋稳的情况,依然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因信息不畅通,对当前政策不了解等问题堵塞了自己的求职之路。在被问及是否了解目前在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帮扶政策时,有15%的人表示不了解当前政策,有39%的人表示对当前政策了解较少。这一方面反映出,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关于扶持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不敏感,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和高校在宣传帮扶政策时仍然存在疏漏,整体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当前促进就业政策实践的建议

(一)加大就业促进政策宣传力度和多途径宣讲就业

针对当前政府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可利用新媒体载体广泛宣传,可利用开展网络深度解析会、邀请专家召开网络座谈会等形式深度解析促就业政策,扫除就业生的认知盲点,防止出现误读等情况。同时要调动各高校的力量,畅通毕业生获取政策和信息的渠道,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丰富择业途径,樹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增强和坚定信心,化解就业焦虑,走出就业迷茫,同时高校还应当引导毕业生积极调整就业心态,调整学生对就业薪酬预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

在2020年特殊公共卫生事件中,当前的稳就业的工作在落实层面仍然存在诸多难点。例如,网络招聘的流程还有待完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对接还不够精准,大数据的优势还没有在就业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合法合规、保障公平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灵活措施解决招聘资格审核、筛选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精准配对,深化毕业生创业的激励、扶植和保障政策,尽量打通各种“堵点”“难点”,切实解决好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后顾之忧问题。

(二)构建精准的贫困生帮扶服务体系

2020年也是夺取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备受社会关注。在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中,政府对就业困难、家庭困难毕业生实行“建档立卡”,实行“一生一策一导师”动态管理,“一对一引导、一对一督促、一对一帮扶”,及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政策性岗位推荐精准服务服务、对口支援等工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从源头上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毕业生提升素质,实现自我就业

高校毕业生也需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将自身专业与互联网知识相互交融。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充分获取国家当前的就业扶持政策,深度分析自身如何结合政策实现自我就业。另一方面,当前的特殊状况下个别流量产业和职业出现,例如流量聚积下出现的以网络直播带货为代表的在线销售,此类新兴职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地上的自由度更高,工作场域与私人生活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非常受年轻人的青睐,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和线下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就业机会,高校毕业生应充分利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经济平台,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灵活自主就业。

四、结语

就业是民生大计,调节好疫情期间的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生活问题,更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问题。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平稳和常态化,就业帮扶政策也从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开展,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对目前工作存在的疏漏仍须高度重视,社会各方力量合力统筹,修补薄弱环节,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保持稳步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李涛,孙煖,邬志辉,单娜.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0):110-126.

[2]金韦明,卫善春,沈延兵.新冠疫情影响下促进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9):16-20.

[3]章熙春.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免疫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48-49.

[4]郭玉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76-77.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511/mtbd/202009/t20200928_492143.html,2020.

[i]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17_1739602.html,2020.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新冠疫情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