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霍克海默与卢卡奇对技术合理化的批判

2020-11-28李静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物化直观

李静

摘 要:合理化原则是韦伯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生产规律是所使用的词,卢卡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了合理化原则是人物化的根源,这一观点,对后面的霍克海默影响极深,其在对传统理论批判时,援用了这一说法,并将传统理论归之于物化的意识形态范畴。

关键词:技术合理化;传统理论;物化;直观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鼻祖,其提出的物化理论以及总体性思想对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卢卡奇将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了文化转向,为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文化工业批判等思想的产生也提供了基本思路。霍克海默的“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是对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又一完善,其中对于技术的批判尤为重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置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社会极大进步,人们生活的极大丰富。但因为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这种大发展并不是惠及所有人的,阶级分化愈加明显,传统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分层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开始遍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按照传统观念,科学技术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但从马克思到卢卡奇一直到法兰克福学派都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危机。

一、合理化原则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标准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现象”一节中,开篇就指出“商品结构的本质已被多次强调指出过。它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商品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越来越具有一种独立于主客体之外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神秘的对象性,并有着自己内在的“铁的规律性”,在这种合理性自律性下,现实的人成了最忠实奴仆。“如果我们纵观劳动过程从手工业经过协作、手工工场到机器工业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那么就可以看出合理化不断增加,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从最原始的纯粹靠经验而进行的生产一直到科学技术带动起来的机器大生产,我们不得不承认机器所带来的优越的生产效能,但同时,手工业者的角色已经转变成工人,如果说在纯粹的手工业时期,人们还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想象去创制一些商品的话,到了工业时代,这种小而精的生产方式已经被彻底取代了,机械化的生产已经不再需要这些经验,只需要数学进行精确计算就可以了。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就已经将数学摆在了本原的位置,到了近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数学学科也具有的极大的发展。卢卡奇正是从这种精密化的计算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异化与奴役,这也就是卢卡奇所说的,由商品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合理化原则的基本性质:可计算性。工人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由一种经验的直观态度支配着自己,这种态度将鲜活的人置于一种大机器生产尺度下,用单位时间来计算工值。每个人都成为了生产过程中可被替换的机械的组成部分,个人逐渐变得原子化了。

这种可计算性的合理化原则在霍克海默那里同样表现为以建立纯数学的符号系统倾向的传统理论。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追求一种可量化的原则,“外界提供实际材料和题材,科学则保证用清晰和易解的术语来阐释”[],以功利为名的学者们只需要将现有的事实案例符合现行的公理。这仿佛又回到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时代以前的真理符合论。

二、作为合理化原则下的审美直观

直观是什么?就是“要把一切主观和非理性的因素,一切拟人化的东西,干净彻底地从它自己的态度中清除出去;要把认识的主体和‘人分离开来,并把認识者变成纯粹的形式的主体。”[]这样一来,作为主体的人则转变了角色变成了仅仅具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空壳,而抽象出来的“人”即便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我们也只能对“认识了的、能认识的、理性的规律体系的必然结果”无条件的服从。

“合理计算的本质最终是——不依赖人的‘任性——以认识到和计算出一定事情的必然的-有规律的过程为基础的。”[]在合理化原则的作用下,人必须服从机器的操作,必然丢掉自己的意志或者说主体能动性,成为一个机械的原子。“个人原子化只是以下事实在意识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是整个社会(至少按照趋势)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过程;所有社会成员的命运都由一些统一的规律来决定。”[]卢卡奇批评资产阶级的这种普遍的“自然规律”,而这种普遍规律恰恰是现代科学发展起来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化的大生产系统下,这一机械-有规律的过程,改变了生产者的态度,“不断变革的现代生产技术——在它起作用的任何一个个别阶段上——作为固定的和完善的系统同个别生产者相对立”[],只要在现代生产技术发生的历史上,生产这一过程总是和生产者格格不入的,这种格格不入的状态表现为一种旁观者的性质,作为生产者仅仅只能作为纯粹的客体参与生产过程,正如我们所旁观的东西,我们不能对其进行任何的带有自己主观意象的操作。这种直观“把时间降到空间的水平上”,属于时间的流动性也被固定在空间这一固化的状态中。

在霍克海默那里也是同样如此,传统理论是“堆砌起来的知识,它采取了有益于最大可能地描述事实的形式”[]。这种描述性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正如培根所强调的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传统理论这里得到了很好地解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可以共享同一套数理逻辑的计算方法,只需要个案能够解释普遍的规律即可,在这里,传统理论成为纯粹的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无论是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还是演绎推理的方式,在本质上都推崇一种工具理性主义。即便是霍克海默进行社会批判理论所要依赖的社会学家也强调根本规律,“一旦弄清根本规律,每个特殊的实例无疑也将例证这条规律”[],这就要求普遍性将特殊性纳入普遍之中,用普遍来说明特殊,即使是对于人文历史科学也不例外。分工的不断细化,具有创造性甚至带有艺术特色的传统经验劳动不断被分割成不能再分割的部分,各个部分机械地、固定地、系统地联接成一个所谓科学的生产过程,这里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精细化的操作标准,可量化的管理模式,为了追求决定性的、有序的、统一的功能,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瞄准的标准”[]

三、合乎理性的自律性

科学技术具有极强的理性主义,但同时自身也存在危机。卢卡奇在“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一章中谈到工具理性下的非理性力量,一方面,工具理性的发展确实打破了传统的神秘性,作为了人的工具的延伸;但同时,工具理性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然,人反过来作为了工具的延伸,被这种合乎理性的自律性控制着。在这种合理性化原则下,人造的“第二自然”以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与人截然对立。在资本主义经济方面表现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上,资产阶级分裂为资本运动的固定因素和旁观者,人们可以不断地认识既定的经济规律但对此却无能为力。

霍克海默在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中,特别强调了这种物化性。传统理论确实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自己的作用,但是“理论的概念被绝对化了,似乎它根据的是知识的内在本质,或要由某种非历史的方式来证明,因此变成了一种物化的意识形式范畴”[]传统的理论概念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中立的,却被物化或者说异化为意识形态。在这种物化的意识形态的范畴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的自由交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以自由的旗号鼓吹追求自由的人们自觉地堕入限制自由的纯粹固化的空间里。霍克海默举了医生和病人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进步,任何细微的病变都逃不出精密仪器的扫描,医生不再察言观色,只需要盯着显示器上面静止的数字就好,“机器和机器操作人成了医生与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对象就是病人)的关系中介,我们已经无法谈论病人和医生之间自由的、相互的、自发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只要在科学技术起作用的任何领域,自由退化现象都不可避免,人们俨然成了科技的寄生体。

参考文献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曹卫东编选,渠东,付德根等译.霍克海默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罗尔夫·魏?格豪斯.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政治影响(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罗名珍译.物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潘于旭.从“物化”到“异质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转向的历史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郑飞.韦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技术批判理论[J].哲学研究,2017(5):85-90.

王曉升.意识形态的“物”化与“物”的意识形态化——资本主义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状况分析[J].哲学动态,2016(12):5-11.

猜你喜欢

物化直观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尝试直观解释 深入理解数学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借助几何直观 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