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异化理论研究

2020-11-28曾爱玲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权力

曾爱玲

摘要:权力异化是权力发展到阶级社会才出现的,变为控制和奴役人的异己力量的现象。这既与特定的社会制度有关也与权力行使者的道德品质有关。本文从权力主体的异化和权力本质异化两个方面分析权力异化的产生。

关键词:权力;权力主体异化;权力本质异化

异化是德文Entfremdung的意译,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权力是什么?人们对权力的理解多种多样,在当代社会,人们基本上从政治关系也就是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很多人普遍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拥有的能实现自己意志而影响、支配和控制他人意志和行为的能力。对权力的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和片面化。在马克思看来,只从政治关系或者权力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权力在理论上是很肤浅的,即使是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统治者的权力也是需要联系经济基础才会有准确的理解。事实上,权力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权力主体的异化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权力并不是国家或者政府产生之后才有的。在国家产生前,公权力就已经存在了。当原始社会的人们以整体、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当原始时代人们之间组成了共同生活的共同体的时候,当人们开始共同生产、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时由候,人类社会的权力现象就已经出现了。在这时,权力是属于所有人的,具有公共性,可以被称为“公共权力”。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资料出现剩余。这一方面为社会分工即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分离奠定了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管理的管理者阶层,这些人就成为了专事管理的权力主体,同时它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和私有意识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或者是更多的私有财产而开始相互争斗,为了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不至于让社会矛盾影响到社会整个秩序,国家权力或者说政治权力便产生了。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成为了权力主体。权力从公共权力演变为政治权力,虽然在外观上仍然具有公共性,但是,它却变成了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权力异化表现在各个方面,首先表现为权力主体的异化。

权力主体可以分为权力所有者和权力行使者。权力所有者涉及到权力来源问题,有权力“神授”论、“君授”论、“民授”论等。马克思是一个彻底的人民主权论者。在马克思看来,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权力所有者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然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权力所有者和行使者在人格和地位的平等性被打破了,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具有公共性的权力被统治阶级及其成员私有化了。权力被统治阶级私有化实质是权力主体异化的制度化。这就意味着统治阶级必须依靠制定制度来确保自己的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得官员将权力私有化成为可能。其实正是因为权力被统治阶级私有化,权力的行使者们才会变成人民的异己力量和奴役者。这些人摇身一变似乎成为了权力的真正主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随心所欲的控制、奴役他人。也正是因为不能正视权力、不能正确的行使权力,所以这些权力的行使者以追求权力为目标,最终沦为权力的奴隶。在马克思看来,他们这些人对待权力的态度就是权力拜物教,也就意味着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自身的异化。这种异化导致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终其一生追求权力,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而身陷权力的泥沼不能自拔。

二、权力本质的异化

权力的本质涉及权力“用来做什么”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权力只是一种工具,是社会中的所有人实现共同利益的工具。随着权力由公共权力演变为国家权力,权力的本质就发生了异化。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马克思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终究是一个祸害。”因为无论政府的权力如何配置,国家权力和国家权力的掌握者都会寻找到公权力服务于个人利益的机会。这种权力的异化迟早将走向冲击既有法律、危及公民权利的程度,并最终经由“掌握国家权力的公仆演变成为骑在同人民头上的老爷”这种传统形式而彻底展现。

统治阶级不仅想法设法的去掌握权力,还千方百计去掩饰权力本质的异化。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将本阶级利益冒充为公共利益。在马克思看来,自从有了国家,整个社会就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集团,随之就会出现彼此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各阶级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所以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阶级利益粉饰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同时还凭借国家权力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权力的行使者通过政府执行公共职能来掩盖权力本质的异化。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存在利益冲突与阶级对抗,权力由公共权力演变为国家权力,不再对特定社会的所有成员进行保护。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行使权力的人就会使用强制力量来平息社会成员的利益纷争,镇压人们的反抗。因此,国家权力就成为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这种权力异化是阶级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才是权力活动异化的真正来源。

为了防止权力的异化,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西方社会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在体现民意的立法权、掌握执行和管理公权力职能的行政权、裁判社会立法和行政等争讼合法性的司法权三者之间施行平行制衡原则,进而达到对公权力的制约。与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不同,马克思主义更强调的是公民对权力的直接监督。这种直接的監督去除了“三权分立”制衡过程中因公权力的制约演变成大资产阶级之间利益和权力博弈的潜在危险,而将公权力最终还给全社会。参考文献

包刚升.政治学通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美)乔.萨托丽.冯克利,闫克文译.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权力
西比琳(六)
权力至上的蜂王
屈服权力
权力与理解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