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2020-11-28廖德生蒋午

上海医药 2020年21期

廖德生 蒋午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5岁、浸润性非特殊癌、肿瘤局部分期及淋巴结分期较晚、ER/PR为阳性以及未完成或未做化疗者复发率均相对较高;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以及脉管癌栓是导致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规范化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强化患者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复发转移危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复发因素 转移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7.9; R7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21-0047-03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LIAO Desheng*, JIANG Wu

(Department of Thyroid and Breast Surgery, Yanc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Yancheng 224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single-factor and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their pathological data.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ose who were older than 45 years old, invasive non-special cancer, partial tumor stage and late lymph node staging, positive ER/PR, and had not completed or received chemotherapy. The size of the tumor, the number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vascular tumor thrombus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 The risks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can be reduced by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r follow-up to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and standardizing 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factors; metastasis factors

在女性疾病中,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目前,针对乳腺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发展,乳腺癌治疗技术也日益完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3]。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者转移情况的有效预防是对其进行治疗的关键[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中醫药大学盐城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43.5±1.2)岁。纳入标准:①术前均经胸片或胸部CT检查,确认未存在肺、肝等的转移情况;②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单侧浸润性乳腺癌;③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④均为Ⅰ~Ⅲ期乳腺癌患者;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其他部位存在恶性肿瘤者;②Ⅳ期乳腺癌患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随访的患者。

1.2 方法

术后1次/3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史、胸片或胸部CT以及临床检查结果等,记录患者复发转移的时间以及部位。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术后复发转移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含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ER/PR是否为阳性,术后是否进行辅助化疗等。

肿瘤分期:T1为肿瘤的最大直径≤2 cm,T2为2 cm<肿瘤的最大直径≤5 cm,T3为肿瘤的最大直径>5 cm,T4为肿瘤直接侵入到患者的胸壁以及皮肤。

淋巴结状态:N0为0个淋巴结,N1为存在1~3个淋巴结,N2为存在4~9个淋巴结,N3为存在≥10个淋巴结。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

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乳腺癌患者的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脉管癌栓、化疗方案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45岁、浸润性非特殊癌、肿瘤局部分期及淋巴结分期较晚、ER/PR为阳性以及未完成或未做化疗者复发率相对较高(P<0.05,表1)。

2.2 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以及脉管癌栓是导致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表2)。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情况,而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5]。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近期,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重点的复查以及预防,有效地降低复发转移的情况[6-7]。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45岁、浸润性非特殊癌、肿瘤局部分期及淋巴结分期较晚、ER/PR为阳性以及未完成或未做化疗者复发率均相对较高。说明年龄、浸润性特殊癌、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ER/PR以及是否接受化疗等均与出现复发转移相关。对于接受改良根治术后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辅助方法[8-9]。有研究显示,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辅助化疗能使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10]。

对于未进行化疗辅助治疗的患者,无论其肿瘤分期、激素受体以及内分泌治疗的情况如何,术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风险均会增加[11]。在进行整体治疗期间,肿瘤分期相对较早、激素受体显示为阳性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内分泌治疗以及辅助化疗,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术后采用标准化的辅助化疗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以及转移[12]。多因素分析表明,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以及脉管癌栓是导致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准确了解导致乳腺癌复发的各种因素,加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随访以及实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锋, 张卓, 邹丽娟, 等. 早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2018, 38(7): 510-516.

[2] 厉子杰, 张培, 张薇, 等.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重建的肿瘤学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肿瘤, 2018, 40(9): 690-695.

[3] 刘佳兴, 谷家梦, 左怀全. 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 2019, 26(1): 38-42.

[4] 宋方彬, 张建兵, 李善宝, 等.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5年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 2018, 33(4): 305-308.

[5] 王岳, 孙慧茹, 孟祥颖, 等.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R0切除术后放疗110例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2018, 38(9): 670-674.

[6] 张黎, 姜姗, 刘淼, 等. IL-38、IL-22和IL-17与乳腺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免疫学, 2018, 38(3): 237-242.

[7] 王昭昕, 李淑琴, 王培顺, 等. 乳腺癌组织中RASAL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8, 58(9): 66-68.

[8] 余涛, 李丹, 邹小娟, 等. 基于Oncomine和GEO数据库分析SEC24D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穿心莲内酯的干预研究[J]. 中華中医药, 2018, 33(5): 1703-1707.

[9] 王倩, 孙冰, 孟祥颖, 等. 乳腺癌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 2018, 25(5): 353-358.

[10] 任玉琳, 张丽, 佟仲生. 不同激素状态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 2019, 46(1): 37-44.

[11] 孙广毅, 王淑莲, 唐玉, 等.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 中华肿瘤, 2018, 12(5): 352-358.

[12] 刘婷, 韩宝三. 乳腺癌保乳整复手术:根治与保乳的平衡[J]. 上海医药, 2018, 39(19):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