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洋测海和海洋杠了10年

2020-11-28赵爽

大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题组海洋定位

赵爽

2011年,我来到了美丽的唐岛湾畔,在国内石油领域的顶尖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彼时的我,选择了一个并不热门的专业——测绘工程。成为一名测绘人,天上的、地下的、海里的,大千世界便都与我们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渐渐了解这个专业,我开始知道,相比于陆地,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还是那么的少,几乎是一片空白。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和海洋“杠”上了,总想通过专业知识对那尚未涉足的领域一探究竟。

几年后的今天,我已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探洋测海的梦想也已慢慢有了雏形。

回望过去,我从未想到那年偶然播下的一粒向海的种子,竟在接下来的十年甚至更久,与我的人生产生如此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放弃到入门,只差一次尝试

大学的前三年波澜不惊,我着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也顺利拿到了保研的资格。可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让我感到不安,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

大四上学期,时任测绘系主任的王振杰老师,也就是我后来硕博期间的导师,在我们的《学科前沿知识讲座》的课上讲到了海上资源调查和石油勘探的实际需要中,国产装备研发落后的现状。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钻研高技术海洋平台装备,具有长期从事海洋工程开发的经验。自1887年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海洋中石油勘探、设备安装等技术,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海洋油气开发的理论知识,具备了海洋石油开发的条件。此外还拥有完备的系统开发配套能力,也掌握着高精尖的核心技术。而我国海洋石油装备业大致起源于1970年前后,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但我国对于石油的开采仍然集中于陆地,对于海洋中的油气开发还是较少。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海洋油气发现率较低,而且只拥有少量的钻井平台。尤其是海上导航定位软件平台长期被国外垄断,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海洋装备。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想在国际社会拥有话语权,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导师的话让我对海洋研究充满向往,课程还没结束,我就主动联系到王老师,争取加入这个课题组。

凭借着对大海的无限向往和支持国产的一腔热血,我正式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上课、科研、听讲座、看论文,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的疑惑也越来越多,经常去找师兄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从不付诸实践,所以当我满心欢喜地拿到南海实测数据,开始进行定位解算时,解算结果给了我迎头重击。

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结算,我感觉自己的解算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结果却始终相差很大,让我十分头疼。一直搞到晚上12点多,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本来打算就这样交差的,但是师兄又让我再检查一遍程序,在凌晨两点,我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坐标转换出错了。我松了一口气,解算结果也变得正常了。晚上回去休息的时候还激动地睡不着觉,我在想,如果没有多做几次尝试,这批数据不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了吗?

把科研当成兴趣来做

2015年11月,我刚刚入组不久,学校便承办了2015年度全国测量数据处理与GNSS导航学术研讨会。作为会务组的一员,我在聆听讲座的同时,也可以近距离接触行业的顶尖专家。会议期间,接触到的前沿技术是那么地吸引我,偶尔还能请教几个问题,让我浑身都充满了动力。

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我的科研水平小有进步。研二期间,我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基于选权迭代的走航式水声差分定位方法》。新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几何法定位因系统误差难以改正或消除而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采用历元间差分的方式将国产BPS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在50米以内水深实现1米的定位精度。文章成功刊登在一篇EI级别的刊物上,让我十分欣喜。但我想,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更加需要努力。

2018年夏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课题组的众多同学一起前往靈山岛做海上试验。没去之前,大家都兴高采烈,觉得要去海上玩了,我也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终于要接触到真正的海试了。但是过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困难一个接一个。第一个就是天气问题,由于海上大气层薄,紫外线照射非常强,尽管都做了防护措施,但是大家的皮肤还是被不同程度地晒伤,遇水之后就像针扎一样。第二个就是晕船问题,由于船只比较小,遇到的风浪和颠簸都会更强,好多同学站都站不稳,但我们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坚持不回岸上休息。第三个是在安置超短基线系统的换能器设备时,需要将其固连在杠杆臂上并将其浸入海中。由于海浪颠簸,当时还没有把仪器固定扎实,使得杠杆臂在晃动下一端浸入了海中,大家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好在杠杆臂的另一端连接在船上,所以我们拼命拉绳,把杠杆臂拉回船上,重新把仪器设备认认真真捆绑结实,才开始了数据采集。这次试验经过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我更加喜欢上了与海洋导航定位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而且我也更进一步认识到做科研必须得细心谨慎。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8年10月,课题组项目研发的“尾标定位系统”受邀参加第六届OIChina(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这是课题组经过近十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的成果,突破了海面、水下高精度导航定位方面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国内首套兼容北斗的尾标差分定位系统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PS声学二次定位系统,在海洋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测量、海上OBC勘探作业等应用过程中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9年9月,项目研发成果又于中铁世界博览城展馆受邀参加青岛“2019青岛东亚海洋博览会”,得到了众多业界专家的好评。十年磨一剑,科研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门。

2019年,我独自前往美国参加ASA会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看到别人突出的成果,我常常会质疑自己的实力,但我总想起导师告诉我的话,“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年轻就要敢于尝试。”所以,越是紧张,我越是告诉自己:不能退缩,只能向前。会议结束后,我去参观了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这座古老又久负盛名的研究所就那样静静地坐落在太平洋的西海岸,给我极大的感动。做研究,不就应该这样吗?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取得成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年,我作为负责人,和众多海空学院的师弟师妹一起组队,基于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积累,打造项目《探洋测海——海洋能源勘探水下定位软件平台领航者》,该项目先后斩获“建行杯”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上个月,导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海洋地质勘探导航定位关键技术与国产装备研发”获评2020年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取得的背后是团结奋进的集体。集体的每一份荣耀让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喜悦,也增加了踏实科研的动力。

回顾课题组十几年产学研联合攻关的历程,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细想来,如此的成绩远远不值得我们骄傲,这只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一点儿收获,是同行对我们的肯定。在未来的日子里,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争取早日让中国的国产海洋装备登上世界更大的舞台。

责任编辑:朴添勤

猜你喜欢

课题组海洋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