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贫困户到养牛致富户

2020-11-28何映平

兵团工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养牛连队贫困户

□何映平

六年前,她靠承包棉花地为生,棉花价格在市场的冲击下忽高忽低,收入及不稳定,她家成了连队知名的贫困户。五年后,她成为二师三十一团四连响当当的养牛致富户。她家从一个贫困户到养牛致富户,“脱贫”对于53岁的杜秀华来说意义非常。由曾经的艰难度日到现在的幸福甜蜜,精准扶贫政策在她家落地生根开花。

杜秀华,现年53岁,已退休三年了。家住三十一团朝阳社区梨园小区100多平米的楼房。家中四口人,丈夫黄自学因工伤落下了病根已在十多年前病休在家休养。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女儿已结婚成家。

她说起往事,眼泪滴答滴答掉下来。她说:“我承包了几十年的棉花地,吃尽了苦头。老黄身体好的时候,是我们一家的顶梁柱,我就随和着干就是了。没成想,一场意外事故造成我家老黄病倒在床上,几乎成了植物人。地里的农活我得一个人撑起来,再累的活儿也没法叫苦,男同志的体力活我全干过来。许多人都夸我能干,岂不知,我白天累了一天,晚上独自在被窝里哭干了眼泪。在家里丈夫的饮食起居我也要细致入微地尽到妻子的责任。儿女的学费,吃穿等事,样样都得我操心。家里经济拮据,一切费用降至最低水平,还是难过得很。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操心营养不良,我也病倒了。儿女围在我身边抱头大哭,女儿一会喊爸,一会喊妈,病床上的我和丈夫脸上只有眼泪。一时间,一家人的生活走到了极度贫困痛苦的边缘。我支撑着未痊愈的病体,又投入到里里外外的事里。儿子和女儿见我因多年放冰冷的治碱水造成坐骨神经疼痛,走路都困难,儿子说他不上学了,女儿提出不工作了,也不结婚了,要在家照顾我和她爸,气得我从床上滚落到地下不想活了。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感觉天塌下来一般。”

杜秀华动情地说:“2015年,四连党支部了解到我家的情况,联系医院治疗我丈夫的病,使我家老黄的病情稳固住,鼓励我积极参与每年的免费体检,扎针治疗我的腿痛的老毛病。为了不使我的病和丈夫的病加重,积极配合医院医生治疗,前后花费七万多元,连队当年12月为我家建立贫困户档案。根据我家的情况,连队党支部鼓励我家搞些养殖进行脱贫。”

养什么呢?她一筹莫展。有的人说养鸡,有的建议养羊。举棋不定的她在过年的菜市场找到了商机。那天,她要割些牛肉给丈夫老黄和孩子们补补身体。一问零售价要80元一公斤,她问卖牛肉的老板,不会弄错吧?谁知几个买牛肉的顾客说:现在就是这个价位,比较合理,过年前那几天,每天都能卖光两三头肉牛。她回到家就与躺在床上的丈夫商量此事,谁知,丈夫老黄说:“别瞎折腾了,穷就穷着过吧,咱家这个穷样,就是想贷款都贷不成,谁为你担保?”心直口快的杜秀华对丈夫说:“只要你同意我养牛,我就有办法。”性格泼辣的她向要好的朋友借了些钱,加上往年种棉花套种打瓜子的收入款项,购买了一公一母两头壮牛。她利用农闲时间,在自己家土坯房后院建起了简易的牛棚。托人找车购买棉籽壳,想方设法购买质量好、价格低的饲料和棉籽壳。

对于养牛,开始杜秀华和丈夫都是外行,可她虚心向连队养牛户求教,她与许多养牛户交上了朋友。在手机上建立微信群,把团场兽医也拉进自己的朋友圈。空闲了她在网上学习养牛经验和市场动态,及时把握商机。在杜秀华的精心饲养下,得来了一头小牛犊。一家人可是欢天喜地,随着丈夫的身体好转,他也常到牛圈干点出粪垫圏,喂水喂饲草等杂活。她家的牛养得是膘肥体壮,来她家要买牛的维吾尔族老乡和商客络绎不绝。脑筋灵活的她,买进卖出,精心饲养。他采取科学的养牛方式,再瘦的牛,只要架子骨好,在她夫妇二人的调养下都会逐渐膘肥体壮,卖出好价钱。

三年后,她家还清债务,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在朋友圈里,老黄是养牛大师,养牛大咖。老黄逢熟人便说:“在我面临绝望的日子里,是连党支部精准扶贫给我带来希望,重启我生活的信心。团场对我们养牛户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通过学习我现在对养牛非常熟悉了,我家每年过冬前都储存充足的草料和秸秆,我觉得可以多养几头牛,形成规模发展,一定能挣大钱。”

杜秀华对笔者说:“人勤地不懒,现在惠农政策这么好,我家必须得抓住机遇好好干,不仅要当脱贫之星,还要当个致富带头人呢。”可不,养牛使得她家富裕了,最直观的就是2016年拆去了土坯房,一步到位住上了几十万元的宽敞、明亮、方便的居民楼。女儿成家立业,幸福美满。儿子工作顺利,工资待遇不菲。她家目前存款已超出六位数。她说,她目前正在学驾照,拿到本后要购买一辆豪华小轿车。

猜你喜欢

养牛连队贫困户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记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李长功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