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慧水利与河湖综合管理

2020-11-28郜雅袁志波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珠江水运 2020年17期
关键词:河湖水利水利工程

郜雅 袁志波 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予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各种条件,没有环境的保护,人类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困难。而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动力所在,它携带各种养分浇灌大地,以供养生态环境,保障环境质量,为人类提供可供生存与利用的各种资源,因此说水与人类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因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产技术越来越发达,工业、化工业发展不断壮大,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其中大量的残渣废水排入河道湖泊,随着河流涌入大海,导致河流流经城市因受污染水源的大面积涌入,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寻找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智慧水利工程已逐步开始实施,为做好我国的水利建设,净化水源系统,造福人类发展。

1.我国的河湖管理现状与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的落实

人类对河流湖泊的污染和破坏导致各类关于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水资源富营养化、污水致残致死等事故频频发生,各国在面对河湖的污染问题上也是相当重视的,已主动介入开展治理,为清晰的展示我国的河湖管理现状,这里我简单介绍几例我国在开展河湖治理中的方法措施。

1.1 主动落实河长制度和湖长制度

河水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可最大限度的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但开发与利用了必须要有节制,要为人类发展着想,为下一代的生存环境着想,因此面对现在出现的河流湖泊污染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河湖管理的方法,落实措施加以治理。河长制度和湖长制度便是我国政府为贯彻落实“两山经济”中关于健全河道、水库、湖泊等针对水资源实施管理相关体制机制的重要手段。河长制度与湖长制度的第一责任人一般为各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承担总体督导和调度的职责,同时需要就河湖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其责任是相当之重的。这足以看出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对河湖的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之强,治理决心之坚定。

1.2 加强水污染防控治理

水环境的破坏主要是受人为因素对水造成污染而形成的,因此只有加强对水的污染防治管理,从源头上制止人为破坏,才会大大降低对水资源的破坏,优化水环境。虽说水资源占地球面积较大,储备体量较大,但对于人类生存来说,可利用的水资源仅限淡水资源,而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且多集中于冰川之中,其余的淡水资源主要涵盖在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中,能直接饮用的很少,需要工业加工或者提炼才能使用。可以说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是相当少的,如果再因为对水进行污染导致连这点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都遭受污染,这对人类来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威胁。故而加强水污染防控管制是当前政府抓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1.3 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建设

政府为在污水防治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长效机制,采取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是在加强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集防洪减灾、水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与水环境保护等水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它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管理有机的结合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旨在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系统性工程。

2.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河湖综合管理起到的现实作用及成效

河湖治理一方面需要防,另一方面需要治,严治是堵漏的主要措施,是实现河湖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及成效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在当前科技发展成果的影响下,政府将选进的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水利建设,在河流与湖泊中积极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重组整合,对水利信息的高效处理,对水利监测预警、分析预测的科学决策能力,对水利设施智能化控制的管控能力,实现了水利主管部门点对点、地方对地方的异地合作协调能力。

3.认真开展“智慧水利”工程建设,助推河湖综合管理长效持续发展

着力开展“智慧水利”工程建设,从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水利基础运行环境建设、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水利门户应用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五个方面出发,落实“智慧水利”工程建设责任。

3.1 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是河湖综合管理的基础,只有在精准获取河湖基本情况,了解河湖生态系统现状,才能对症下药开展河湖综合管理,因此说智慧水利离不开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水利物联感知体系的建设主要针对水利信息采集站点种类、水利资源的空间密度、水利时间频度以及水利数据精确程度进行收集,主要实施的建设内容包括:水文监测体系、水环境监测体系和工程运行监控体系的建设。

3.2 水利基础运行环境建设

水利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基础建设和设备设施的保障,只有当必须的条件都得到了实现,水利基础运行才能更加顺畅。智慧水利作为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综合运用,当前首要提供的当然是云数据平台的打造,以实现智慧水利综合业务信息的收集、汇总、存储和管理、效换等一系列水利建设的基础服务,是水利工程的后勤保障部。

3.3 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提出主要为适应传统的水利部门管理责任分工的现实需要。要结合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充分发挥出来,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其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加强对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给排水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的综合管理与运用。

3.4 智慧水利门户应用平台建设

智慧水利门户应用则重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部门业务工作系统建设基础,整合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无缝对接平台,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以全方位、多手段的服务理念引导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几乎可实现PC、平板、手机等终端服务的水利门户应用。

3.5 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

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主要是对智慧水利工程的建设流程中的各个细节实施的规范管理,旨在为智慧水利工程提供条件支撑,比如说标准体系建设,智慧水利按照当今科技的新要求,对水利行业的规范管理需要统一的标准来参照实施。无论是水利信息采集还是水利资源处理等都需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再比如说安全保障体系,要在完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安全服务等的基础之上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才能促进工程顺利进行,也才能实现智慧水利的真正实效。除之外,组织管理和政策、资金、人员保障也是智慧水利不可缺少的必备前提条件,需要充分做好准备,以实现智慧水利工程的落地实施,河湖综合管理也才能真正做出成果。

4.结束语

智慧水利作为河湖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对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人民群众开创了新大陆,找到了维持生命的新水能源。做好智慧水利工作就是净化河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河湖水利水利工程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