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雕刻艺术中的“线”

2020-11-27许金喜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造型线条

摘要:对线的运用,表现出了东方人的精神内涵,也反映出东方人对雕刻形式观念的理解与认识,雕刻作为艺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在完整的艺术空间内线的张力与运动性的完美艺术体现。中国传统雕刻不仅将线的艺术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至,更赋予线以生命,即线的艺术精神。本文通过两个部分,四件作品对雕刻艺术中“线”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第一部分找寻了“线”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展现,以方便第二部分对于雕刻艺术中“线”展现出超越艺术作品组成元素的品质的用途。

关键词:雕刻艺术;线条;造型

前言:

线条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广泛应用造型类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加入不同的艺术形式类型中。在发展中,延申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与绘画艺术两个并驾齐驱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既有刻也有绘的传统,在俗语的表达中,更有“三分刻七分绘”的说法,这也说明,从古至今,雕刻就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但在具体的区分上,它们又有着彼此的不同和区分,例如在三维立体的表现中,以及线条粗细、深浅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雕刻作品中,线”既是形体的开篇,也可是形体的终结。但在平面介质中,线是形体边界的约束,在立体空间中,线则是形体概括的结果。两者在发展中虽然有其必然因果关系,但线条在雕刻中的运用、雕刻与绘画的审美特征等方面还是有着不同。雕刻艺术在表现上也更加灵活、形象,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为人们所喜爱和称赞。

一、“线”在雕刻艺术中的具体展现

线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也同时体现在雕刻领域,中国古代雕刻的形体轮廓及细节刻画由里到外,都贯穿着对线的理解,同时在二维和三维中都展现着对于线的需求。线是抽象的结果,是人的主观创造,是从客观对象中提炼出来的。从原始人的岩画、彩陶图、象形文字等可以看出人对线有着天生的感受力,用线去造型是人的灵性和本能。用线造型构成了中国绘画特点,线的变化,无穷无尽,线是感情媒介,雕刻艺术家凭借线条的加强、取舍来表现对象的精神,传达主观的情感。

(一)二维平面中的边界约束

点向另外一点的移动轨迹被成为线,线是绘画的基本组成形式,属于几何范畴,但在绘画中被广泛的运用着,而雕刻在自身地发展上也在不断地接受绘画地影响,进而形成在雕刻中线也在被大量地运用着,雕刻家也同时用线表达着自己地想法和思想。在《古往今来》中,通过平面线条地展现,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装形状,与人物的身形得到一个完美的呼应,共同的完成作者想要对雕刻人物本身的表达。同时掌纹以及面部线条都是对人物形象的丰富,使人物能够更加立体、饱满。这一理念在《追求至境》上也有着明显的体现,人物坐着,头向上仰,头发的二维雕刻,通过线条更能够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同时人物仰头的同时带动脖子细纹的变化也展现了作者在雕刻时细心的观察。二维平面中,线条更多被用来作为显著的约束作用,能够对整体的边界进行界定,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平面呈现,得到一个科学的、准确的人物比例。

(二)三维立体中形体的概括

对比西方经典雕刻更多关注体与面的变化,中国传统雕刻对线的运用更多。受绘画影响,中国匠人对线的运用更有把握。线在绘画上被广泛运用,而同时,雕刻作品的完成也在不断地依托线来完成。线在三位立体上,更多地时对于形体地呈现和概括。雕刻艺术区别于绘画,雕刻艺术时借助物质有形地实体来表现生存世界地特殊艺术形式,通过形体的特征和直感,转化激发人相应的某种情绪,最终使人真正体悟一个实在中抽象化了的灵性生命力.这种艺术的超常性和局限性都集中在于有形的物质实体。它区别于绘画只需要依附于平面物体上。从而达成一个二维空间,使自己不负重任何物质载体而可以直接幻化成灵性的精神载体,成为纯粹的抒情艺术.它的情形恰恰相反,即或你不为所动,它已经是一个十分突兀的竖立于空间当中的实体了,一旦再经过观者的激越感情,它瞬即会变成一个寓有精神源动力的实体。反应在《文殊菩萨》中更加贴切,底座、坐兽、主体三者相互融合,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关系呈现,但雕刻艺术中三者之间相互交融,此时对于三个独立个体以及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细致的区分,三者之间如何区分,此时便产生了线的作用,通线条对每个独立个体进行描绘,同时在三者的交融之间进行区分。线充当了对整体的形体的概括,以得到一个具有明显界限,进而完整的诠释雕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表达。

二、“线”由雕刻展现的人文内涵

中国艺术理论中有以形写神,传神写照,传移模写等说法。形是客观物象,神则是反映在物象的精神、情感、生命力。没有形则神不现,没有神则形死。形是展现于雕刻的,神是从雕刻形象中感知的,二者统一于雕刻,显现于线条中。线既然是人们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渠道。因此,中国画的用线还可以表现雕刻艺术家的情趣,具有传情达意、抒发情感的主观表現功能。中国雕刻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样丰富的线,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形式,以完成写形传神的目的。对线的运用,表现出了东方人的精神内涵,也反映出东方人对雕刻形式观念的理解与认识,雕刻作为艺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在完整的艺术空间内线的张力与运动性的完美艺术体现。中国传统雕刻不仅将线的艺术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至,更赋予线以生命,即线的艺术精神。

(一)突破艺术的生命意志表达

艺术品是艺术家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通过技法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来阐释自身情感,以达到倾诉,雕刻艺术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但相对于绘画,雕刻艺术更是增加了立体感,内容以及人物可以进行充沛的情感表达。雕刻中线的安排和组织、穿插,是由雕刻构图需要所决定的,但也要考虑雕刻形式感、装饰感、线的组织原则是多层次的统一,是线的疏密、聚关系。客观对象的线是杂的,只有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进行提炼、概括、组织,使其疏者更疏、密者加密,疏不见其简、密而空灵透气。线的粗细、长短、曲直、虚实对比及线的运动方间、气势等、使整件作品成为由线组成的变化统一的整体,产生多种层次、空间,产生对比、节奏、韵律、气势、运动等美感。在《大道至简》中人物身上的衣纹是对华贵垂顺衣物质感的表现,也是对身体动态的呼应。曲线交织,气韵贯通,优美畅达。无数相同走向的线条平行往复,视觉上的“密”烘托了雕刻的肃穆,强调了行进的动势,营造了队列的秩序。同时通过线条的粗细深浅强弱,区分了人物主次与空间层次。在整体的表达上,它展现的是生命的交错,通过技法在雕刻品上的淋漓展现。突破艺术品本身,雕刻艺术品是在时代的不断更迭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是人与人之间知识与情感的融合,在不断融合发展中,它摒弃了很多,也充实了许多,但正是在这不断地传承中,生命意志得以体现,雕刻艺术也得以具有鲜活地生命力,不断发展。

(二)人类的精神载体

“线”具有较强的东方神韵,不断变化的方向,含蓄底调的形态,这恰好正是中国人性格中展现的婉转、含蓄。同时线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也同样是对人内心变化的展现。通过线条之间的交互、融合,展現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冲击着人的内心。中国雕刻艺术的另一特点是借物抒情。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观察,描写、寄托、抒发、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意念。线条的洗练、简洁、有力就成了这些情感的载体。中国雕刻艺术中的的线是抓住最深刻本质的东西,以简练的线条,并通过这种有限的外在雕刻语言,表现出某种无限的、极其生动的内在神韵和诗意。在对于二维绘画的疲劳时,对于雕刻人们会产生更多的共情能力,能够引起人们共鸣,从而获得情感的释放和倾泻。而雕刻作品获得这样的特质,也正是伴随着线条的加入和变化而产生的。线条有着特殊的造塑手段,以巧妙的修饰、细节的把握,使雕像作品充满了神韵。从粗大的纹饰表现厚重到细小的纹理突出细节,线条本身具备的表现与装饰两种功能愈发得以保持和强化。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及精神内涵、审美个性与气质,无不表现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性。同时人们对自身情感的寄托上,雕刻作品更能够引起它们对于自身境遇的共鸣,从雕刻艺术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情感。而在这样的前提下,优秀的雕刻作品能够成为人们情感宣泄与表达的媒介,成为人类精神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复杂而又充沛的情感。

三、结论

雕刻艺术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但“线”在雕刻艺术中一直处于主要地位,一方面是线条在二维、三维雕刻上对雕刻起到的作用,能够对雕刻起到定形和边界界定的作用。这样的界定才是雕刻作品能够在自身的特点上独树一帜的原因。这样也表明了线在雕刻作品中的主要作用。同时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中,线条能够对中国人的性格做出一个完美的诠释。又由于雕刻作品立体的特点,在对人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释放上有着更为强烈的表达,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获得情感的宣泄。基于此,对于“线”的态度,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获得更高审美体验,以对雕刻艺术进行督促和促进。

参考文献:

[1]孙妍.具象雕刻的风格化形式语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王兆伟.对雕刻中线的运用的几点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17.

[3]曾齐宝.论中国传统雕刻中的塑绘一体[D].中国美术学院,2016.

[4]周亦光.在绘画的语境下寻找雕刻中的线[D].中央美术学院,2014.

[5]李军.浅谈宋代小型雕刻中线条的特点[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6]周洋.雕刻的线性审美[D].南京大学,2012.

[7]肖迪.中国古代雕刻与绘画之线造型的互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8]肖长生.论中国古代雕刻的线条[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作者简介:许金喜(1988.7)男,籍贯:福建莆田,学历:本科,职称中级,高级技师,莆田市湄艺实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传统雕塑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猜你喜欢

造型线条
线条的秩序美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