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

2020-11-27王世乔

绿色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图书

王世乔

(衡水学院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教辅部门。因此,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优化图书馆管理体制。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从管理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融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适应社会的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简述

高校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模式一般指的是结合组织学、管理学等模式,从宏观的角度上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和领导。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教辅机构,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此外,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组织的过程当中包括图书的对外借出与回收,包括采购和更新书目、旧书修补、赠书等环节,这些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因此,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采取正确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此方式支撑高校的文化传播和科研以及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等[1]。

3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3.1 管理理念方面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观念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并未重视信息化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前景,而是仅仅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单纯的认为是图书的借出与回收,其图书馆管理理念缺乏现代性特征。而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会导致该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落后,这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

3.2 基础设施方面

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硬件支撑,对其信息化的软件支撑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尤其注重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书架、办公用品、读者阅览配套设施等,高校均要予以重视并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以维持全校师生的需求。而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计落后、陈旧,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当下的时代发展相契合,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会导致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3]。

3.3 服务水平方面

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员,要熟练掌握检索、查询技术,在知识储备和处理能力上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做到及时整架、倒架、排架,不断更新导引架标,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在架规范有序,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才能提高读者查询、借阅图书资料的效率。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水平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要融合软件、硬件、环境与人为一体,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标准,排查管理服务中的误区和不足。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复杂且庞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部门对接不紧密、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和弊端,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时,要增强图书馆服务意识,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4]。

4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的途径

4.1 加强管理,政策引导

根据国家关于高校管理的政策文件,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在监管方面也要加大力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基于信息化背景之下需要建立起宏观、完整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以便高校图书馆能够得到正面的可持续发展,并继续服务于全校师生,推动学校的各项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管理人员要加强政策引导,贯彻落实国家的文件精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有助于优化图书馆的管理体系。此外,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上有较大的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图书馆的正确、高效管理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才培养氛围,以便引导舆论氛围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为图书馆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为高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高校图书馆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才能不断的推进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国家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端正工作思想和工作态度。另外,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优秀的管理体系,取长补短,为创新和改良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4.2 优化信息化管理体系

将信息化融入到图书馆的建设当中要求高校要完善和优化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图书馆管理的结构,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立体化和全面化,以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构建完善的信息综合化体系,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功能,重点突出管理中的链条效应,着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智能化程度,全面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此从根本上优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系需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做好理论思想工作,充分认识到管理模式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优势和作用,并加强图书管理线上平台的建设,加强提高图书馆管理建设信息交流的效率,拓宽交流的途径,整体规划和统筹网络建设,持续深化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图书馆管理“一条龙”服务,将管理建设的重点由线下转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例如,高校应当着力完善图书馆的线上图书查询、借阅、归还等流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即可归还书物,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关于图书查询的基础功能上,高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完善图书借阅系统,帮助师生准确定位图书,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4.3 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必然所需,因此,高校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尤其注重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硬件。尤其要注意的是,高校管理在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时要充分考虑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资源的浪费。为了满足图书资源共享的需要,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并要予以适当的管理,保障共享平台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此方式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获取信息效率的目的。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以及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借鉴其他优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之外,还要对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调研,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此方式来辅助高校的发展,满足师生对于线上、线下图书资源的需求。

5 结论与展望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而针对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要求相关高校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要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模式,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入信息化,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图书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