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研究及对策

2020-11-27邱青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工业信息化管理

邱青

(广德经济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宣城 242200)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企业全流程

企业预算管理能够围绕企业当前和远景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安排企业各项工作。尤其是工业企业,涉及生产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各个方面。能够贯穿企业各个方面的预算,把企业的全流程都贯穿进来,让企业各个部门参与企业的预算管理,管理流程及全方位监督机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全面预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让企业朝着更为良性的目标发展。

二、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

(一)预算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互脱节

全面预算管理对工业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大多数工业企业虽已实施了全面预算,但是只注重企业短期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规划没有做全面的部署。即使是短期预算也是在往年数据上直接删减,严重削弱了数据的预算执行性和导向性,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如受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各企业预算数据可能会不准确,出口企业更为严重。

(二)企业缺乏全面预算意识

工业企业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的不重视,导致工业企业一些部门经理和人员也认为全面预算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是估计的数据,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全面预算很难推行,即使推行,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加强全面预算意识迫在眉睫。

(三)企业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

首先,一些工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来执行预算管理、实施预算过程控制、事后进行跟踪分析。其次,大部分企业会把全面预算工作直接放在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往往对业务上的工作了解不够透彻,当业务部门的预算归集到财务部门时,财务部门对其数据也是简单的加总,如果财务人员本来就不是很多的话,那么预算管理的事后跟踪分析就会很少或者说很粗糙,难以就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1.加强信息化系统控制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信息化系统的需求也逐渐迫切,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建立了EPR系统。但是即使在ERP系统中加入了预算管理模块,由于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个模块,费用预算在ERP系统设定后,每个费用设置的上线是预算数,业务部门超预算部分,相关部门申请后,调整某个费用额度,就在系统报销了。可见,这个过程控制非常重要,亟需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预算控制。

2.加大信息化人才投入

预算管理部门的人员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和分析能力,对工业企业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程度了,但是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工资水平受到限制,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

(五)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

各个部门都只考虑自身情况,随意增量预算预计本年预算,没有预算管理人员对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数据的有效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预算内容下达到各部门,但各部门负责编制预算的人员,对预算的理解程度和理解力不同,导致预算数据偏差较大。急需对参与人员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

(六)全面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脱节

当企业业绩考核和预算管理完全脱节的话,这个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就失去了重要意义。

首先,一般企业的业绩考核基本上都与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利润等财务数据相关,导致很多部门认为全面预算与自身不相关,预算仅是个估计的数据,随便填填预算数据即可,即使以后报销时超过预算,申请后即可通过。也不存在对各部门的业绩考核,相关人员对预算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算完成的精准性大打折扣。

其次,在工业企业中,生产部门基本上就是按照销量定产量,制造费用等的预算也是按照上年的数据简单预估,没有节约制造费用而增加部门考核收入的机制,各生产部门之间也缺乏考核竞争意识,生产部门以及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没有一个竞争意识的话,企业在节约成本上面,会有很大的弱势,竞争力会弱化很多。

在企业中,只有竞争才能出业绩,也只有每位员工都有竞争意识,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三、改进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预算管理应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远景规划为基础

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同时要考虑到各种变化、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变化。遇到突发的形势变化,全面预算管理也需要做紧急调整,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开拓各种市场,受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出口企业必须要开拓国内市场,要有多元化的应对策略,如传统的产供销模式,或者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各种新的经济模式。

(二)树立全面管理的意识,同时加入预算考核机制

企业领导层要对全面预算管理有足够的重视,然后自上而下让各个部门参与并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同时要加入预算考核机制。在工业企业,从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费用预算全流程的预算,譬如说制定一个利润指标,同时要加入费用报销控制制度,不能为了利润指标,超额度缩减费用预算。各种数据之间相互牵制,全面预算才有可能为工业企业战略发展具有可参考的意义。

严格的企业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考核时,企业要把预算目标完成度和预算工作相结合进行考核,必须做到赏罚分明,以保证考核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公平公正性、员工也能切实体会自己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样会激发更加努力工作的信念,这样一来,企业的凝聚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预算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

对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的也是很重要的,只有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培训能力。要让信息化人才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同时让他们对各部门参与预算数据填写的人员进行培训,才能提高全面预算数据的有效性。

(四)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编制方法

一般企业只是选择普通的增量预算方法,这种方法只是数据的简单加减,可参考性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降低。工业企业应该选择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编制方法,譬如弹性预算,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水平(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编制系列预算的系列预算方法。不同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预算编制方法非常重要。

(五)建立工业企业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其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业企业只有建立完整、全面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才能帮助企业制定全面、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提高工业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企业可以根据大数据的提取,进行数据的有效性处理,对全面预算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评和追溯,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带动工业企业高效运行管理的模式,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数据的无缝对接。因此,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

(七)提高全面预算事后分析的地位和预算的动态化工作

1.注重全面预算的数据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模式,当所有数据取得并计算后,必须要有对财务和系统都精通的人员,进行事后分析,这样才能起到优化企业管理的目的。把预算的事后分析提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员工才能不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把事后分析的数据和结论真正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真正实现企业的数据从企业中来,管理到企业中去的模式。

2.强化预算管理的交流反馈机制及动态化工作

强化预算管理的交流反馈机制,定期对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审查,与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对比,如果存在较大偏差,就要与存在偏差部门负责人共同分析原因。如果是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就需要对预算编制及时调整,以免扩大影响。实行预算的动态化工作,能够实现事中的干预,对企业的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八)制定与全面预算相配套的制度

为确保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需要公司制定相应的制度,同时要向相关人员传达和解释执行制度的要求及内容,将制度细则落实到位,并予以强化监督,保证全面预算朝着科学、有效地运用在企业中。只有把全面预算提升到企业制度化的层面上来,公司整体都遵照执行,也才能更加严格地遵守规定。

(九)必须严格执行调整预算的程序

企业通常按照战略目标完成全面预算,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要有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合理调整预算的能力,确保企业预算满足目标需求。但是,在预算调整前,要对相关指标进行论证,然后由专门预算管理部门进行调整,确保预算调整的严格性、合理性及可行性。要做到调整预算的程序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调整、更不能盲目调整。

四、结语

工业企业在经济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急需要结构调整来应对市场变化需求,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贯穿企业全流程使企业结构发生优化。因此,工业企业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足够重视,要有预算管理人才和对预算参与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提升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工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从而提升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产品和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工业信息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工业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工业4.0”之思考
信息化
管理的另一半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