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走势

2020-11-26范景泽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卫星融合

范景泽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广播电视属于传媒产业群中的核心部门,因此其信息的传播要求更高,用户对其功能性需求更多,这就需要现代广播电视技术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变换自身定位,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从技术入手,完善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通过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要实现的是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展现出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信息交流,对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融入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技术实现了自我的完善与更新,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信息交流模式,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并满足于人们现代文化价值观念及生活模式的转变需要。一方面,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是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是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的变革。因此要从实际发展现状出发,从多个角度关注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需求,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1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形成了一定的交叉,逐渐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原有的广播电视基础上,互联网技术利用移动终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促使广播电视的传播发生巨大的转变。而广播电视技术本身也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融合多样的技术内容,呈现出3D 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多样的信息传播模式。目前,广播电视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主流。此外,广播电视技术中,贴合人们日常生活信息及娱乐需求的功能在不断开发。在通信速度方面,当前广播电视技术提供了更为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在信息传播速率、传播质量方面,当前广播电视技术逐渐与数字技术、卫星直播技术相融合,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

2 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

广播电视技术的传输方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不仅融合了多种科学技术,同时能够将传播范围覆盖到千家万户。因此,广播电视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覆盖广等特点。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技术为了满足传输需要,同时具有容量大和传播速率快的特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技术还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内容,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发射速率,提升发射系统简易性,同时改变现有技术难度大、功率消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广播电视技术,解决其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高传输速率及传播质量,促使我国广播电视水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目标及方向。

3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1 拉近媒体与大众间的距离

日益发展的广播电视技术,促使媒体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增加了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同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节目传播平台,这就促使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个性化的媒体模式;同时,媒体通过自身特点以及传播模式,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让受众更进一步地接触到信息传播的过程,参与到信息传播流程中,实现完美的信息交互以及现代化广播电视传播角色的转换。

3.2 丰富广播电视广大受众的精神世界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这就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广播电视受众的精神世界。他们能够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通过信息传播改变交流模式、转变生活方式、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构建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4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走势

4.1 网络化发展

目前,广播电视技术网络化发展是主流趋势,很多节目在创作、传播过程中都依赖于网络技术。网络技术能够提升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及传播速率,同时能够构建互通系统,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发展[2]。未来,广播电视技术在网络化发展方面,将进一步融合内容采集、编辑、制作、传输,构建完整的网络系统,同时加强网络电视支线、网络广播支线的连通,建立更为健康完善的运营体系。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通过网络化,将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实现深度的网络信息整合,简化信息传输过程,促使广播电视领域的进步。从制作播出机制方面,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集信息采集系统及后期编辑制作系统于一体的网络机制,并全面应用于各大广播电视平台。同时,要建立完整的信息交互模式,促使各大平台利用网络系统,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流、完善信息交互模式。此外,网络化的发展,意味着广播电视平台要进行整体的技术改造,实现双向双化的信息发展模式,引入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有步骤地实行网络化的业务传递,构建整合的信息及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网络与广播电视之间的互利互惠。

4.2 无线设备自动化

无线设备自动化与广播电视实际运行息息相关。广播电视技术与无线设备自动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智能化广播电视发展方向,逐步突破原有的中波调频广播发射局限,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化。无线设备自动化对于广播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改变模拟信号的波频,同时能够促使固态化的传播模式,向自动化传播模式发展,保障广播电视运行速率,提升信息传播质量。

4.3 数字技术优化

数字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是目前十分先进的技术模式,对于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技术促使广播电视制作过程中更加整体化、高效化,同时数字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的呈现模式。通过与数字终端的融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现代用户对于广播电视观看质量的要求。未来,数字电视将在采编、制作、传输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视觉体验,完善广播电视传播质量。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全面转化为数字电视,在增加节目表现力的同时应用大量数字特效,完善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声频数字化转换。

4.4 5G 系统接入

5G 系统代表着未来信息传播技术的最高标准。因此将5G 系统接入到广播电视运营网络中,能够进一步实现接收服务器功能的放大,提高高清专业解码器的解码质量。通过5G 系统采集发射单元的音频信号,完善解码器解码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音视频数据流的稳定性,增加传播路径,支持非实时文件传输。同时在原有4G 系统4 路直播画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直播画面,增强存储视音频信号的能力。通过5G系统的完善,能够改变前端接入路径,支持不少于20 ~25 路的前端接入。

4.5 卫星直播模式

1995 年开始,我国就已初步建立卫星直播平台,随着电视卫星发射的增加,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向移动直播方向发展[3]。然而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直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未来,卫星直播将获得不断的完善,逐步成为广播电视领域的支柱。通过直播平台的融入,完善卫星直播系统,在保证传输速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卫星直播质量,抢占广播电视市场。通过开发先进的信道调节芯片,满足卫星直播条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卫星直播服务。同时,通过卫星直播平台及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广播电视海外影响力,对接全球的优质资源,推动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

4.6 大屏包装系统

大屏包装系统是在原有广播电视技术基础上实现的统一渲染系统,能够完善广播电视图文产品的播出渲染效果,针对各类资源平台,对广播电视内容进行直接处理。大屏包装系统具有4k 超分辨率输出能力,可配合节目播出流程,实现动态播出效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延时。在此基础上,还可完成超高清动态循环背景、三维在线模板的动态呈现,配合异地连线、倒计时、柱图、饼图等图文效果,实现节目形式的灵活化与多样化。

4.7 网络资讯接入

目前,绝大多数广播电视演播已经能够实现微信、短信等资讯的接入,形成实时互动数据。广播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资讯的获取,获得实时资讯的包装需求。针对实时视频进行数据整合,将采集数据存储到服务器上,直接以图文形式进行资讯信息的播出。在原有短信、微信等资讯接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资讯的接入,扩展资讯获取渠道,完善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实时数据互动。同时将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审核,完成PC 端显示播出或口播。

4.8 多技术融合

多技术融合发展,是互联网时代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要求。只有完成多技术的融合,才能够促使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提升。逐渐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进行网络融合,拓宽广播电视覆盖渠道,提升直播实力、卫星覆盖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见证了中国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从采制设备、制作设备、传输和覆盖,以及信号、交互、接收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的改进及优化。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更加迅速、快捷、便利,能够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性、提升受众与传播媒体之间的交互性。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传播范围,健全了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向固态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未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趋于多元化,融合网络化技术、无线设备、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5G 系统、卫星直播、大屏包装系统、网络资讯接入,通过多技术的融合,实现多角度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保障系统安全、有序、高质量的播出,更好的服务大众、吸引用户眼球。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卫星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miniSAR遥感卫星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静止卫星派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