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探究

2020-11-26孙建琨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1期
关键词:滨州市绿地园林绿化

孙建琨

滨州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600

1 滨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滨州市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品牌,按照“城市生态化、规划国际化、建设精品化”的总体要求,以“一带、三园、四河、四环五海、七十二湖、一百零八园”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框架,突出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三大特点,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单位认建等多种投资方式,强化破硬植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措施,按照“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的思路,深入推进“生态园林、民生园林、文化园林”建设,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低碳、河海相拥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2018年城市年报数据显示,绿化覆盖率44.15%,建成区绿地率39.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1平方米[1]。

2 滨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滨州市园林绿化(主要市本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

(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不健全,绿化水平有差异。园林绿化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滨州市现辖市本区、滨城区、沾化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由于市本区和各区的园林绿化管理机构不同,分别隶属于执法局、城市建设公司,自成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标准,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各个绿化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绿化水平存在差异,阻碍了全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高效发展。

(2)公园绿地新旧城区分布不均匀,老城区绿化率低。滨州市公园绿地面积为721.28公顷,有中海公园、新滨公园、蒲园等大小公园78个,但滨州市的东部老城区和西部新城区公园绿地分布存在非常大差异:新城区绿地较多,集中、大型公园绿地也多,老城区绿地少,公园绿地面积小,均匀分布公园绿地少。主要表现在:新滨公园、中海公园、彩虹湖等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全集中在城市西部;而东部的五岳广场、丰收广场、桑梓园等公园绿地面积仅有1000-5000平方米,缺少大型综合公园,且公园绿地之间距离较远,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低,不能满足居民日常健身活动的需要。

(3)公共绿地及单位绿化水平低。部分公园硬质铺装面积过大,东部老城区人口稠密,道路窄小,建筑物密度大、空间小,加上受旧城改造、市政建设的影响,街道两侧的单位附属绿地较少,仅仅是见缝插针;另外,城市周边部分工厂绿化状况较差,绿量较少,绿化效果差。

(4)道路绿化存在缺陷,道路林荫推广率低。部分道路行道树较少、缺少中间绿化隔离带、行道树种植在绿化带内侧,有条件的路段没有按要求栽植双排或多排行道树等原因,林荫路推广率依然不高。

(5)部分绿地管理较粗放,园林绿地整体养护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绿地管理范围较大,养护管理人员大多关注主要景区及景观路,对于边远地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较粗放;外包绿地承包人员为节省施工成本,偷工减料,未雇佣充足的人工进行精心养护,往往存在应付检查考核,造成养护水平下降。

(6)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园林施工人员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参与者,建设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有非常大的关系。目前,我市并没有设立专业的教育机构,培养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人员;城市园林养护管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但由于园林绿化行业工资水平较低,无法吸引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管理队伍,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往往一人难求,高技能养护管理人才匮乏;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者其中一些是城郊附近农民工经过简单培训即上岗,这些施工人员整体上存在学历低下、专业知识缺乏、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养护工作按部就班,对于新品种植物的养护更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存在养护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严重的会降低城市园林的绿化效果。

(7)存在破绿毁绿现象,园林绿地执法监察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广大市民的素质普遍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破绿毁绿现象,如一些商业街为了车辆出入方便,在绿化带中私自绿地开口,居住小区内将公共绿地改为菜地,绿化苗木私自悬挂宣传横幅、节庆摆花有盗花现象,还有市民往绿化带中倾倒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现象,“依法治绿”还未全面落到实处[2]。

2.2 滨州市园林绿化(主要市本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园林绿化设计、管理理念与先进地市还有一定差距。

①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再完善。滨州市虽然编制了绿地系统发展规划,在具体的绿地建设中,还存在较大盲目性、随意性,导致绿地系统规划流于形式,可操作性差。

②园林绿化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的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局限。城市绿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园林绿化决策者,受眼界、认知的局限,没有充分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美学功能。在植物群落打造方面,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有时以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数据分析,园林景观较多缺乏意境之美。

(2)老城区受前期城市规划制约,历史欠账问题。在早期的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缺乏统筹考虑,没有科学规范的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布局不够完善,在绿化过程中,“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现象普遍存在;面积较大,能发挥生态环境功能的景观绿地较少,许多巴掌大的小块绿地占了多数,其生态、休息、娱乐功能非常有限,整体呈现杂乱无章、规划无序,布局分散状况。

(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不足。滨州市园林绿化养护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单位面积内养护价格与先进地市有很大差距,绿地供水管线铺设未全覆盖,以及存在植物病虫害与绿化垃圾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园林景观效果。受经费制约,园林养护的各种大型管理设备欠缺,机械功能较落后。

(4)市民爱绿护绿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是公益事业,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市民参与度,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微信、微博等做好园林保护宣传,营造一个市民支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城市绿化氛围。

3 滨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发展完善的建议

3.1 建设大城管格局,优化园林绿地系统

滨州市应该以“大城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场“城管革命”,统一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健全园林绿化管理规范,提高整个滨州市的绿化管理水平。

承担秦州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2家企业属于小作坊式生产,规模小,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加工产品为初级生产原料塑料颗粒,产品附加值较低。受资金限制,加工设备相对落后,分拣、清洗环节使用人工较多,费用较大。回收废旧农膜以及生产电费成本过高,据测算每生产1 t颗粒的电费成本为800元。由于废旧地膜含泥土量大,平均5~10 kg废旧地膜才能加工1 kg塑料颗粒,当前1 t塑料颗粒的售价为5 000元,而生产1 t颗粒的成本高达5 500元,企业倒亏500元。

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蓝图,目前正在编制2021年-2035年的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期待更好的完善生态布局结构,更新设计理念,发挥绿色生态功能,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人文内涵,让城市园林更加有生命力。

3.2 加大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

随着城区绿地养护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养护标准的提高,滨州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所需。市政府需对园林绿化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建设高品质园林工程,实施高质量绿地养护。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相互沟通、协调,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做到专款专用,资金高效使用。拿出资金,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要进一步购置先进设备,提高作业效率。

3.3 全面实施增绿提质工程,提升城区绿地整体景观档次

(1)有计划的开展公园提升改造工程。为了更加方便市民游玩及提高公园景观效果,在今后,滨州市还需要继续对公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工作,建设更加贴合民生,更能体现城市底蕴的地标性公园。

①要加快东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一是拆建造绿,增加公园数量,完善公园功能。针对西区和东区公园分布不合理,东区的公园绿化档次和标准不高,缺少大型综合公园的状况,下一步,应结合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有计划推进环境优美、主题突出、健身休闲设施齐全的街头游园、社区公园和主题游园建设,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规划和建设大型公共绿地系统。二是改造带状绿地变带状公园。在有条件的道路绿化上,将带状绿地改造为带状公园,将原有绿地的封闭式带状绿地打开,将园路贯穿绿地之中,完善便民设施。

②要有序推进公园提升改造工作。一是运用植物造景手法,提升景观效果。在原有场地基础上,对改造的内容与原园区的绿化及空间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二是合理规划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在今后的公园建设中,要结合公园环境及公园人流量,划分合理的运动、休闲区域,并安装座椅、监控,建设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等配套设施。2020年将推进新立河(黄河十二路-北外环)、(黄二-长五)段的改造,改变现有公园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景观效果不佳的状况,提升其景观档次及服务能力。

(2)全面开展实施公共绿地增绿工程。要实施城市绿荫行动采取植树增绿、破除硬质铺装、增加垂直绿化等措施,对道路、公园、硬化广场及停车场、围墙栏杆等实施增绿工程;要积极开展裸露治理工程,把街头无人管理裸露地块、城中村改造遗留裸露地块及难养护造成的裸露地块全部纳入裸露治理工程,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治理,为城市还绿、增绿。

(3)有步骤地开展特色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我市城市道路网基本成形,相继建成了一批特色街道及新老城区30多条城市道路绿带,初步形成了滨州市独有的园林景观特色。接下来,要在已有的绿化基础上,精雕细琢,把艺术效果和便民功能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道路绿化水平。要大力打造林荫化、系统化、精品化道路绿化,一是增植双排行道树,打造林荫大道,方便市民出行。二是见缝植绿,补植行道树。针对无行道树、行道树排列无规律、缺株等情况,实施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查漏补缺,见缝植树,对内街小巷道路普遍栽植行道树[3]。

(4)完善园林绿化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备的裸露土地动态绿化管理机制,对绿地进行动态监管,按照“行道树一棵不少、模纹横到边、纵到沿,黄土不露天”要求,确保绿地全覆盖;要完善绿地精细化养护机制。《滨州市城市绿地管理条例》已经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印发,为城市绿地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提供长效法制保障。

(5)加强园林工程质量的管理。园林工程的优劣以工程质量为第一要义,园林工程质量涉及到艺术生命和耐久性这两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特别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力度,形成主要负责人制度,严格各个施工环节过程把控。积极推广应用施工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产品,变“园林”为“园艺”,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建设成精品园林工程。

(6)加强绿化养护队伍的建设。提高绿化管理队伍的进入门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引进具有园林管理经验的人才,吸引更多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加入,提高管理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技术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本领;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位淘汰制,对于在绿地管理中表现出色的给予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奖优罚劣,考核最差者淘汰,充分调动养护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养护管理人员的活力。

(7)加大园林绿化执法监察力度,保护绿化成果。要严格落实“依法治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做到服务、管理、执法有机统一,建立执法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正面宣传与反面典型曝光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影响力,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8)以科研为支撑,增强园林绿化发展后劲。科研所应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优势,重视科技创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在节水型、耐盐碱、生物防治病虫害、新优花卉引种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争取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破解滨州实际养护管理难题,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9)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爱绿护绿意识。政府机构和园林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了解到城市园林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全民共参与。

回顾滨州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历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还需要进一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滨州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向着更加生态、更加宜居、更加幸福的新滨州迈进。

猜你喜欢

滨州市绿地园林绿化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走进绿地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