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三开放”

2020-11-26王仁基

名师在线 2020年20期
关键词:调音绘本垃圾

王仁基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时下,绘本故事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仅是部编版教材编辑者的良苦用心,也是一线德育教师进行课堂转型的迫切要求。关键就在于,绘本故事是作为一种正向的、活泼的力量参与了学生精神大厦和情感世界的建设?还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力量,仅仅如蜻蜓点水而后了无痕迹?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绘本故事教学应实现“三开放”——理念开放、创编开放和教学开放,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时空。

一、理念上的开放:回归生活

好的绘本故事应成为“连接学生真实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1]。的确,远离了学生真实生活的绘本,无异于无源之水;远离了学生内心体验的绘本,无异于无本之木。生活丰富多彩,蕴含着无尽的教育资源,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从其中挖掘到“闪闪发光”的那一部分,我们能否把这些转化为学生可以自然接受的形式。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绘本故事作用于学生心灵上的道德生成点,应该成为绘本故事深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视点之一。

以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一课为例,课文中有大量的插图。教材编辑者做出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笔者在教学时,用本班秋游海藏寺景点时拍摄的与“不只是为了干净”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代替教材内容,如大雄宝殿的照片、灵钧台的图片、登上灵钧台周围湖泊的视频等,并在此基础上出示绘本故事:在秋游中出现的正反两种人物形象。正面人物王勇不仅自己做到了不乱扔饮料瓶,不践踏花草树木,时时刻刻维护景点良好形象,而且倡导同学也要文明、卫生、守纪,做一个优秀的旅游者;而反面人物随意吐瓜子皮、乱扔苹果皮、污染水源……然后,笔者又安排了几名同学进行情境模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这个绘本故事,之后引领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情境?王勇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生:王勇主动把饮料瓶扔进垃圾桶,值得我们学习。

师:绘本故事中有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但现实中,比如刚刚提到的在海藏寺秋游的时候,周边没有垃圾桶,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把饮料瓶带到家里来。

师:对,我们要随手带走垃圾。如果有些垃圾不方便手拿,可以装在塑料袋内,回家时碰到垃圾箱进行分类投放……王勇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呢?

生:他不仅自己做得好,还劝阻别人不要乱扔垃圾。

生:他还劝阻别人投放垃圾时,要分类。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垃圾要分类投放吗?(学生犹豫了半天,回答不上,教师乘机出示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视频)

生:啊,我明白了,原来是便于清洁工处理,因为有的是可用垃圾,有的是不可用垃圾。

生:还有一点就是为了避免有害垃圾的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

……

无疑,这样的绘本开放教学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深情对接,因而更具有真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正是对“为什么垃圾要分类投放”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探讨向着更深、更有价值的地方延伸。而这不正是对当下道德与法治课堂“远离生活、说教过多、尖锐刚硬”之尴尬现象的有力回应吗?这样一种务实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是一种亲切的力量,对于教师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何乐为不为呢?

二、创编上的开放:以生为本

说明式叙事绘本也罢,讲述式叙事绘本也罢,哪怕它是以补充、深化的方式出现的,都应该以辨析明理为主[2]。既然强调“补充深化”,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创编层面的开放。这种创编不是任意编造,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结合学生的内心实际进行有意义、有价值、有分量的创编;这种创编权,不是紧紧地控制在教师手中,也分散在学生手中。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因为结合实际而创编的绘本世界越开阔,学生越能受到深深的滋养与锻造。

例如,二年级上册“家乡特产养育我”中有一个副版绘本故事“马头琴的传说”,武威没有“马头琴”,那么我们可以创编一个自己身边有“家乡特产”的民间故事;“小宝,不可以”,本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那么教师为何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情进行合理的续编呢?同样地,“古诗词中的月”也是开放型的,教师教学时可以分组让学生续编自己心目中的月、自己家乡的月的故事;“这时应该怎么办”更是开放式续编创编的典型范本,何不让学生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多元续编思路和风景呢?

以下是“家乡特产养育我”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下面有一个神秘的信封,每一个信封中都有一些图片和文字性内容,专门介绍我们家乡的特产,你们能利用信封中的资料为他人介绍我们家乡的特产吗?

(学生分小组交流,如小组中谁去抽取信封,谁的口才最好,谁来代表本组进行介绍或合作表演)

生1:我们小组介绍的是武威特产之一——民勤蜜瓜。

生2: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民勤蜜瓜真是又大又甜,香飘十里。

生3:关于民勤蜜瓜,还有一个传说呢,想不想听我们给大家讲一下呢?

生4: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灶老爷的嘴,民勤瓜染甜”,话说民勤地界有个种瓜后生,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给灶老爷献了几个最大最圆最甜的金蜜瓜……

生5:后来,灶老爷因为这些瓜太好吃了,就献给了玉皇大帝……

生6:玉皇大帝品尝后,满嘴异香,颁下三道诏书,从此民勤蜜瓜成为畅销美食……

或许在创编过程中,学生有一些幼稚或不成熟的思路,而且不同思路并非就一定意味着开放,也意味着狭窄与拘囿,但这恰恰是“同济群体”的有力体现,也恰恰是以生为本的真实体现。由此可见,教师一定不能把创编的顺畅和完美当作德育好课堂的标准,续编或创编中的狭窄与拘囿才是平实、扎实和真实德育课堂应有的风景,抓住这些契机进行纠正和重编,才是对学生更好的淬炼、锻造与滋养。

三、教学上的开放:以境育人

曾有专家言:“教育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所谓“水”主要是就教学形式上而言的,即多一些柔和、多一些情境、多一些温润。所谓“载歌载舞”,是指教学的呈现立体开放,形式多样,是深受学生喜闻乐见的。的确,仅仅让学生看图说话是不够的,配之以摇曳生姿的录像、清晰逼真的多维动画、兴致盎然的游戏、惟妙惟肖的配音等,才是激活学生学习动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不二法门,正所谓:“多一些情境,使绘本化静为动;多一些开放,使绘本化虚为实。”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中的“我们小点儿声”的绘本“声音”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之相适合的声音——其间不同声音的情境所呈现出的文明的氛围,给予学生深深的体验、领悟与滋养;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中的绘本“守规则,懂礼让”时,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把真实的新闻图片(包括学校最新拍摄的规则方面的图片)和绘本画面有机结合起来,使规则意识以“耀眼和形象”的方式植入学生心灵深处……

以下是“我们小点儿声”的绘本“声音”的部分教学片段:

师:刚刚我们分享绘本故事“声音”时,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声音,大家听后的感觉如何呀?

生1:公共场所声音应该小一点。

生2:别人休息时,不能大声吵闹。

师:对,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乱吵,但是偏偏有人喜欢大吵大闹,请看这组视频(公共场所吵闹的八个反面视频)。你认为这些现象对吗?怎样改正?四人为一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视频进行“调音”,将你们的调音方法写到“调音卡”上。

生1:我想帮那个爱抢着说话的同学调音,我的调音方法是“回答问题必须举手,等老师同意后再有序发言”。

生2:我想为“开门关门声音大的同学调音”,我的调音方法是在教室的门上挂上“我怕疼,请轻轻地关”的牌子。

生3:我想为“电影院中大声吵闹的同学调音”,我的调音方法是提醒他公共场所大声吵闹是妨碍别人的行为。

师:我们学校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儿声”?

生1:课堂上需要安静读书的时候。

生2:走廊、图书室、老师办公室……

师:假如是你,正在安静地读书时,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你的感受如何?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情境表演:多人进图书室的情境……之后引领学生分析,哪些同学是对的,哪些同学是不对的(刚刚你们都说自己是优秀的“调音师”,然而当自己到实践中时却发出了不该有的声音……)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我想,通过表演,你们已经明白了:公共场所一定要声音小一点,一方面是不影响别人,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我们不仅要做到自己声音小一点,而且当别人大声吵闹时,也要敢于通过善意地提醒或劝阻,使其声音小一点,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高明的“调音师”,让这个世界多一分安静,多一分美好。

教师还可以把绘本故事同课本剧、小品、心理剧、情景剧等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开放、新颖和多姿的教学系统,只要对学生的精神滋养有好处,教师就可以大胆一试;只要能为课堂增值,教师就可以加大开放的力度;只要能为学生的成长助力,教师就可以变换教学的形态。实践证明,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因为开放式绘本故事所打开的道德版图越广阔,学生越能汲取到鲜活的道德力量,自然,道德的成长、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也就在情理之中。

结 语

从理念到创编上的开放,再到教学上的开放,隐含着我们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美好、更富理想化的一种期盼,那就是:相对于静态的单项灌输而言,绘本故事自身的魅力,能够更高效地助力学生的道德生成、品性纯化和情感滋养,以及其间多彩多姿的教学形式,无疑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更为理想更为深远的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把这种期盼和境界变成现实,并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渐行渐远。

猜你喜欢

调音绘本垃圾
垃圾去哪了
调音师
绘本
绘本
绘本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调音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