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研究述评

2020-11-26王国菲黄晓珠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文科学

王国菲 黄晓珠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0 引言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争衡不仅在国内得到了较多关注,在国外同样是一个重要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教育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人文教育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以“人文教育”为检索词汇,并含“科学教育”,以“篇名”为检索项,对2004-2018年期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从中人工逐条挑选约30篇文献进行分析,对于文献选择依据主要以期刊的水平和作者对于相关研究的把握程度。

1 概念研究

1.1 关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涵研究

在当前对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研究中,其中较多学者都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对于科学教育的内涵,大多研究都涉及到涉及数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田霞认为科学教育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从科学的不同维度对科学教育进行了界定。刘子实和吴渝则认为科学教育是主要包含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而对于人文教育的内涵,多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和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等。各位学者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内涵的界定,清晰的显示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和相似之处,科学教育侧重自然科学知识,而人文教育则侧重人文社会学知识和人文精神。

1.2 关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分类研究

对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一是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的角度谈讨二者的融合,科学和人文的争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二是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谈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措施,当前理工类高校、医学类院校和独立院校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三是对西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在我国存在这样的问题,西方也同样存在。

2 必要性研究

自我国1840年被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国门后,人们就充分的认识到,国家的富强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愈加重视人文对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随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研究成了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2.1 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们生活上世界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物质需求来维持正常的生存和生活,而这就主要指人们的物质创造能力和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能力。通过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人们不断提高自己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生活水平,改变生活方式。人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精神生活的满足,从而使人生更加的圆满。人天生就具有精神创造和享受的能力,并且会将创造出的精神文化融入各个学科中,进行代际的传承。所以我国的部分学者从人全面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杨桂华从马克思关于人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要达到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必须要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融合,从而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而罗玉玲和王祖霖则认为人的主体结构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科学教育发展人的理性因素,而人文教育发展人的非理性因素,二者结合才能促进人主体结构更好的发展。

2.2 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就极大的改变了社会和人的发展,以斯宾塞和赫胥黎为首的学者开始大力提倡科学教育,使得人文教育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相比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不具有经济性和生产性,所以难以短期内立刻获得利益。在当前科学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越发需要人文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同样需要人文教育来塑造,对自然的爱护和对生命的敬畏都离不开人文教育。当前在社会上频频出现大学生虐待小动物的新闻,引起了社会民众的广泛议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事实上就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这使得人们重新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所以我国部分学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邓彦,甘桂蓉和钟添生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情感的交融,科技和物质文明非常重要,但是人文和情感世界同样必不可少。田霞则从大学职能的角度,认为高校当前已经具有极强的社会服务功能,所以要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只有同时具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现代社会,才能促进科技和情感的共同发展。

3 措施研究

教育领域的众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分离带来的相关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国部分学者提出了如何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好融合的措施。

3.1 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斯宾塞曾提出重视科学教育的理念,但是这是针对当时过于重视传统人文教育的潮流而提出的。然而这种观念传入我国后,在长期的发展下,科学教育也偏离了原本的轨道,走向了工具主义的方向。众多高等院校仅仅重视专业技术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文化和情感的培养,功利性价值大于人文价值。车雪琴和杨东从大学理念的角度出发,认为各个大学应该在结合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大学理念,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倪宝汉则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起在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接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对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长期分离的问题,我们只有切实的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二者的融合。

3.2 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增加通识课程

我国从高中教育时期开始就进行文理分科,在此基础上参加高考,进而升入大学中的不同专业。我国的课程体系从高中时期开始就是文理分明的,而这在高校中体现得更加明显。重视理科的社会现实又会反向促使中小学更加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首先,应该促进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的相互结合。当然“结合”并非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应该将科学或人文精神融入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去。其次,应该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增加其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通识课程通常包含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并且可以更好的融合科学和人文知识。而且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学习,例如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就重视“通才”的培养,强调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结构化。我国的部分学者同样认同改革课程体系的措施。施菊华从专业的层面,提出在各个专业的学习中应该进行科学和人文知识的渗透,发展通识课程,培养全才。莫亮金和刘少雪认为应进行课程的综合,提出应培养综合人才,以便更好的解决综合问题。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中,课程都是教育的主要载体,所以要改变当前我国课程体系中科学教育占比过重的情况,增加人文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建立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好融合的教师队伍

教育本身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在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教师不仅会对学生传授自己具备的知识,同时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当前在我国,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从小学时期就已经开始,社会和学校非常重视科学教育的实施,例如Stem课程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教师的科学素养较低,教师本身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不够。同时人文素养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会在教育过程间接的影响学生。所以姚虎雄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科学知识,同样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从“独奏者”变成“伴奏者”。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同时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就变得至关重要。

3.4 积极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完善学校文化体系

在学校中,除正式课程会直接影响学生外,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掌握。以理科院校为例,学生在专业学习的间隙中,可以参加人文知识的相关活动,增加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的认可和学习。而在文史类院校,可以开展丰富的科学知识或是科技展览活动,增加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把握和对科学价值的理解。而且以学校文化活动的形式来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更好的影响学生。同时,学校可以与校外的科技馆和艺术馆等场馆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校外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场馆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可以使得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接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4 结论和展望

本文回顾和展望了近15年(2004-2018)间我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发现当前在此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必要性的研究,探讨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对于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措施研究,众多学者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建立新的教师队伍等。然而对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教育阶段,主要集中在了高等教育阶段。但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应该重视基础教育层次,从教育层次的底部向上推进二者的融合。除此之外,当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理工类高校如何进行人文教育,而较少的涉及人文类高校中科学教育的进行。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文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人文绍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科学拔牙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