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意义

2020-11-26本刊

记者观察 2020年25期
关键词:战争朝鲜精神

70年前的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朝鲜半岛,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的美军实施了将这块半岛变成“世界上最没用的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进行了感天动地的殊死战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跨过鸭绿江

70年前,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美国这个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毛泽东同志果断决策:“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刚满一周年,国家处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极端困难状态下被迫作出的。在这种情形下为什么还要迎难而上?这是当时乃至现在不少人的困惑,其实当翻开历史的那一页,一切都有迹可循,一切困惑也会有答案。

事实上,当时迫使新中国作出抗美援朝决策的决定性因素有三条,且这三条都与新中国的利益息息相关:

第一,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方面的请求。1950年10月1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政府通过中国驻朝鲜大使馆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并由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致信毛泽东。信中介绍了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有关情况,提出“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由于朝鲜方面提出请求,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在10月中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援助朝鲜问题。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第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也是最核心、最本质的因素。一方面是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同时,命令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中共中央考虑可能会被迫与美国开战。另一方面是保卫我国东北地区国防安全,维护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东北地区安全。东北地区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其经济恢复和建设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如果美军陈兵鸭绿江边,东北地区无法安定生产。与此同时,还要维护新中国的社会稳定。美国出兵朝鲜后,国内反动势力立即猖獗起来,不将美国在朝鲜的气焰打下去,国内反动气焰就会更加嚣张,不利于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如果美国侵占整个朝鲜,东北边防压力会急剧加大并长期保持高压状态,这将耗费大量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影响国家长远建设。

第三,军事准备因素。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具有敏锐的战略洞察力,早在朝鲜内战爆发不到两周、朝鲜人民军尚处于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中国就组建了东北边防军进行备战。

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为了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为了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爱国之战。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在全国燃起的爱国热情,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群最可爱的人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曾想过中美之间悬殊的军事条件和国际地位,不会知道这场战争将是多么惨烈,也不曾想过是否会长眠于异国他乡,他们只是为了新中国的利益而战,为了心中的正义而战。

血染“三八线”

人类为什么要为战争留下如此浩瀚的记录?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战争最直接的需要是生命。

范天恩(1922—2001),当年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1950年11月30日,在朝鲜半岛西部的松骨峰战场上,在美军炸弹燃起的熊熊烈焰中,范天恩率领的主力团子弹耗尽,官兵们只能用带着弹孔的身体死死地拖住美军士兵,直至双方都被烧焦。他于1998年接受采访时忆及他所经历的战争,无法忘记的只有一个个普通士兵。是的,我们都清楚,当真正打起仗来,英雄的是这些士兵。70年过去了,战争也许会被遗忘,但士兵,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有的荣耀归来,有的埋骨他乡,但无论哪种情况,他们都不应该被遗忘。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以勇于担当的英气、横刀立马的豪气、舍我其谁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与美国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为我们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松骨峰战斗。“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敌人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投掷炸弹5000余枚,耗时43天,付出伤亡和被俘2.5万余人的沉重代价,山头被削低2米,志愿军官兵仍牢牢地铆在阵地上。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战斗中,志愿军官兵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进行了举世无双的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即使时间的年轮已转了70年,他们依然值得我们为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而歌而泣。他们曾穿着单衣埋伏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他们曾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冲锋,哪怕战斗到仅剩一人;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锋的部队开路;他们曾留下过感天动地的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每一个人都那么年轻,却又牺牲得惊天动地。

朝鲜战争的历史,是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三八线”,换来了和平与尊重。他们值得今天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的所有中国人记住:记住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如此优秀的儿女,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曾有过如此不屈的精神。我们必须记住,因为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他们与我们走在同一个民族的历史里。

战争哲学与战争艺术

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国力和军力对比严重失衡的国家之间的较量,当时中国90%的国民经济还停留在近代农业经济水平,工业产值仅居世界第26位;美国经济和科技实力都处于世界首位,工业产值占全球的40%。正是在实力悬殊的较量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大磨砺、大发扬,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还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后期参战的少量空军也仅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运输线和局部的空中作战,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

长津湖战役进行时,朝鲜半岛正遭遇50年一遇的严寒,气温急剧下降,志愿军部队来不及休整,在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投身天寒地冻的战场,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即使冻死在阵地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朝鲜战争刚开始时,没有人怀疑美国的战争能力,然而美国却失败了。那么,在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交战的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赢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已演绎成战争哲学与战争艺术。中国在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是与哲学上崇尚“精神力量”相一致的。当战国时代的军中巫师占卜“天时”的时候,中国战争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已初见端倪。

中国人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中国人将火药的发明更多地运用到了驱鬼的爆竹和喜庆的烟花上,但是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热兵器还是比西方人早了近千年。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战争物质的千般演进从不曾动摇中国人古老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即使要被迫面对高质量的战争物质的重重包围。而就军事来讲,中国农民的梭镖能够夺取国家的政权,这已经是举世不争的事实。在1947年至1948年间,甚至连美国人都疑惑,他们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为什么就是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拥有先进美式武器的“国军”会在装备原始的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下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为什么“国军”的几百万人会不得不丢弃汽车、大炮和坦克让共产党的士兵和民众用牛车拖走?世间万事万物,人的因素第一,这是领导着一支农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的毛泽东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也是中国战争艺术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1950年冬天,中国的战争哲学与战争艺术在朝鲜战场上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实践。

没有人在是否需要加强战争的科技含量这一问题上争论,没有人否认一个主权国家需要用最精良的武器来装备国家的军队,没有人无视先进的武器和尖端的装备对于改变战争进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75年,朝鲜战争也结束了整整67年。在过去的时间里,人类的科学技术每一天都在发展与进步,而后来发生的每一场战争都显示出,人类科学技术的每一点发展与进步都已被用于战争。

那么,在战争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只要世界上依然存在着战争,这个问题就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对爆发于70年前的朝鲜战争的回顾与分析,不是没有意义的。

抗美援朝的伟大时代精神

生命生生不息的创造,意味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文明史,文明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更新、断裂、再生、绵延。而战争的历史值得铭记,是因为这种历史能够催生伟大与光荣。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

在今天,当我们因为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等因素,回看那段历史,重温一些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时,我们怀念的其实是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不屈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是派生出抗美援朝精神中其他几种精神的本源。爱国,既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也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真挚热爱;既是对祖国和民族尊严的认同与自豪,也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与责任。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决定出兵到胜利收兵,自始至终高扬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力维护了祖国和人民利益,打出了国威军威,使刚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能够顶天立地地立足于世界舞台。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具有震撼人心的硬核力量。自古以来,革命英雄主义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大地上“一时多少豪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更是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昂扬起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铸就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丰碑。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质,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性的精神内核。在前进的征途上,中华民族曾经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但总是心怀希望、不懈追求,激流勇进,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

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蕴,是支撑起志愿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深层次因素。有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忠诚”,才会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毅决绝的伟大壮举。

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重要动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坚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既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又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回望这场战争,这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反抗侵略、保卫自身安全的保家卫国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扬威、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之战。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给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送来光明。我们要悉心体悟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深厚意蕴,拥抱从那历史深处穿透而来的精神之光。

猜你喜欢

战争朝鲜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拿出精神
他们的战争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战争催生的武器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