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晋三:鸷鸟不群

2020-11-26

记者观察 2020年25期
关键词:修宪安倍晋三安倍

安倍晋三的抱负

2011年3月11日,太平洋上,一场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这导致两万多日本民众死亡和失踪。地震还导致日本福岛县的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而核泄漏事件直接揭露出日本自卫队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日本自卫队有着各种各样的福利政策,加上本就不严格的训练任务,许多高压下的日本年轻人都开始选择加入自卫队“安享晚年”——这不是安倍晋三想看到的。

因二战战败,日本宪法由美国起草,而根据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没有交战权,也不能拥有正规军队。而日本的军事主权握在美国手里。

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和父亲晋太郎都深受军国主义洗礼,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日本在二战时的“大国理想”。要想实现这个“大国理想”,整个安倍门阀其实都有着一个终极奋斗目的:日本恢复军事主权。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以身体原因为由,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他是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他既有外祖父岸信介作为枭雄的云淡风轻,又有父亲晋太郎的隐忍务实。

美国知名日本研究专家杰拉德·柯蒂斯是这样形容他的:谨慎的鹰派。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鸷鸟不群。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赶走美国驻军。要赶走美国驻军,又必须先修宪,废除第9条。

2006年,初次拜相的安倍晋三延承了安倍一门的政治使命,却走了一条与前辈们截然不同的路。10月8日,安倍晋三踏上日本首相5年未曾涉足的中国,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晤,这次出使在日本国内被喻为“破冰之旅”。

此前,他的“师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中两国关系陷入停滞状态。而继承了安倍一门军国主义精神的安倍晋三,却在组阁不到2周的时候就对中国进行访问,这在整个中日关系史上都极为罕见。

这看似可行,却犯了日本政坛的大忌。

在日本,首相下台的原因有很多:任期到期、内部选举失败、众议院和参议院分歧……但无论怎样,“亲华”和“脱美”才是日本首相下野的最大一部分原因。比如继任竹下登担任首相的宇野宗佑,在职时间仅为69天。辞职原因是与艺伎有染,可实际原因则是他要继续实行竹下登的对华友好政策。

除了犯了禁忌,日本网站的一篇文章指出:安倍在第一届任期时不会“察言观色”。而对领导人来说,要解读国民的意思,“察言观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不懂,或者说根本不在乎国民真正需要什么,安倍一上来就想着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试图用政治手段来减轻美国对日本的影响。至于国民最关心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他甚至连说都懒得说,以至支持率大跌。

2007年9月12日,基于政治现实,政令无法顺利执行,安倍以健康为由(溃疡性大肠炎)辞去首相一职。

此后6年里,日本走马灯般换了7任首相,这让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直到福岛核泄漏事件爆发,时任首相菅直人因救灾不力辞职,继任者野田佳彦在职一年多后,同样以辞职收场。

这个烂摊子,最终又被交到了安倍晋三手上。

而这次,他不再青涩。

成熟的政治家

2012年11月29日晚,安倍晋三作为自民党总裁,参加包括时任日本首相、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在内的党首众议院大选辩论,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网络直播党首辩论。

辩论的焦点集中在核电政策、经济、消费税增税及外交等问题上——这在之前,安倍可不在意这些,他的心里只装得下一个恢复主权,也就是修宪。

所有人都看到了安倍的转变。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就任日本第96代首相,这也让他成为平成时代唯一回任的首相。

此时的安倍已然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开始明白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重掌权柄后,他说得最多的不再是“大国理想”,而是自己的“安倍经济学”。

为了让更多选民快速领会“安倍经济学”,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其中的三个细分政策目标比作了“三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经济方针、活跃的民间投资。这一比喻深入人心,稳住了刚上台时动荡的人心。而“安倍经济学”的成果也比较显著:以日元计,日本GDP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乃至1990年代以来难得的“复苏景气”。

在外交上,安倍也变了。无论他心里有多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实际行动上,他主动与奥巴马、特朗普亲善,强化日美同盟。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与中国修复关系,例如推动中日高层互访、正面评价“一带一路”、淡化历史和领土争议等。

这个成熟的政治家,像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用恭谦有礼的外交手腕为支点,游走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并不可思议地维持住了那脆弱的平衡。

内政上,在安倍晋三的带领下,自民党牢牢“把持”着参众两院,国政选举六连胜,在野党望尘莫及,以至于日语里出现了“安倍一强”的说法。

2019年11月20日,安倍晋三因在任时间累计达到2887天,超过日本前首相桂太郎2886天的在任纪录,成为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究其原因,还是安倍晋三学会了把个人的政治诉求暂时搁置,先解决国民更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一点甚至超越了他的外祖父岸信介。但为此,他也做出了牺牲。这个出身政治世家的一国首脑,开始扮演着国际政坛上的“小丑”角色。

“君子豹变”

特朗普当选总统时,安倍晋三第一时间飞赴纽约,前往特朗普大厦与其见面。这场会面没有任何外交礼遇,媒体一片嘲讽,说他为了能成为第一个和美国新总统会谈的外国领导人,不惜自降身份,甘于“觐见”。

因特朗普爱打高尔夫,安倍晋三就开展了高尔夫外交,陪特朗普打球。2017年11月6日,安倍晋三招待美国总统特朗普打高尔夫球却不小心摔了四脚朝天。

一个把赶走美国驻军当成终极目标的人,却甘愿充当美国总统的“开心果”。对于这一点,安倍这样解释:他这样做,只是遵循“君子豹变”。

“并非为保身而豹变,而是为了国家和民众,可以舍弃面子,这是我们作为领导人应该有的姿态”。

安倍没有说谎。他这样做,的确是在替日本争取利益最大化。

在成为首位同特朗普见面的外国首脑后,仅10天,安倍晋三便在参议院TPP特别委员会上呼吁特朗普切勿放弃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战略。他还特意提到,“否则中国GDP将超美国”。

安倍晋三很会在大国之间玩平衡,先用谦卑的姿态跟美国套近乎,打感情牌;再用中国影响美国,打政治牌;最终目的都是为日本牟利。只是“永远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不吃这一套,还是决然退出了TPP。

但不管有用没用,安倍还是喜欢用这一套。2020年1月11日起,安倍晋三访问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阿曼三国,完成为期5天的中东和平之行。

面对中东土豪,安倍还是选择刻意放低姿态,以示诚意,并提出:日本90%的原油进口需要依赖中东。

他没有忘记日本利益最大化。只是到了任期后期,他个人的政治诉求又再一次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在安倍出访中东之际,日本自卫队以保护商船和收集信息为名,曲线出兵入中东。这次出访,除了跟中东土豪谈石油,还有“试探性出兵”。毫无疑问,这又是为了加快修宪步伐,并以此来试探国民对修宪的态度。因为另一大阻碍——美国,似乎已经默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在安倍任内,美国给予了他最大的“宽松政策”。因遭遇两次金融危机,美国综合国力大跌。为了维持军事地位,美国把目光投向了盟国,让澳大利亚、日本这些盟国出钱、出兵,帮助其在全球开展军事活动。

日本每次都出钱出力,任劳任怨。作为回报,美国允许安倍公开修改70年前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和平宪法,并支持和赞赏安倍推进“新安保法案”实施。

2015年10月,在安倍晋三的力推下,日本国会通过了《新安保法案》,从法律层面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为日本未来出兵海外铺平了道路。即便这条法案同样被日本国民反对。

接着,安倍努力把美国给予的“宽松政策”用足,发挥到极致。2017年,修宪被正式列入自民党当年的活动方针。但因外界质疑和支持率下跌,安倍不得不放弃修宪,向国民承诺今后仍以经济为先。

但安倍仍未放弃自己的抱负。为此,他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不惜以伤害日本与中韩的关系为代价,否认日军侵略的事实,以期作废二战战败国的身份。

更奇怪的是,明明跟韩国纷争不断,却又首次就慰安妇问题公开道歉;跟中国,我们甚至都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亲中派还是反中派。

而事实上,这正是他矛盾的体现:国家利益和个人抱负始终在他的心里拔河,当后者占据上风时,日本又不可避免地再次陷入经济困局。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安倍第二次上台的2012年,日本GDP总量为6.203万亿美元,而2019年日本GDP仅为5.082万亿美元,下降近20%。可以说,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后推出的“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所有增长,几乎全被抹去。

2019年7月,安倍领导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以超过半数的优势获胜。但对他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挫折:因为“修宪势力”未能获得超过三分之二席位。

修宪在日本不得人心,安倍唯一的机会,就只剩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

黯然收场

2020年,这本应是安倍最为辉煌的一年。1月17日,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机关“中央政治大学”进行演讲中再次提议自卫队入宪:“现行宪法从制定起已逾七十年,我们应该修改里面一些过时的内容,(宪法)第九条首当其冲。”

安倍的信心来自东京奥运会。

奥运会的举办将使他的支持率上升,如果能携成功举办奥运的声势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在野党将被逼入绝境,进而安倍晋三就能拥有更多政治资本来实现自己的最大使命——修宪。

但这一切都随着疫情的发生产生了逆转。

今年日本二季度全国实际GDP比上季度下降7.8%,降幅创下二战后的最差纪录。当然,早在疫情之前,日本经济就已经有些“难看”了。

抗疫压力和经济上的失利让在野党重新看到了希望,之前被掩盖的“森友学园”“加计学园”等贪腐问题被国会再度审议。

此外,外交上的压力又得以让在野党连绵不断地对其进行攻讦,步步紧逼。

“安倍一强”只得疲于应对,最终连续147天不间断工作,拖垮了身子。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再次以身体原因为由,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以身体理由提前卸任,这或许是安倍晋三最好的归宿。

2019年,《朝日新闻》对日本选民进行了针对修改第9条宪法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9%的选民在2012年安倍获选时满怀厚望,但在2019年时对于安倍结束任期前的表现,68%的选民认为最好不要更改第9条。

日本国民的确相信过安倍晋三的“大国梦”,但他们不再相信安倍的能力了。奥运本是安倍实现家族使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惜剧本从一开始就跑偏了。

不仅民间,学界也完全不看好修宪。东京明治大学政治学教授西川伸一表示:“安倍首相肯定会载入史册。但是,实现他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机会非常非常渺茫。”

最终,跟自己的外祖父一样,安倍晋三也只留下了一个更新的安保条约,聊以自慰。

猜你喜欢

修宪安倍晋三安倍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修宪公投
安倍 避谈“道歉”
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鼓噪修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