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愈教育思想和文学创作关系论

2020-11-25唐琳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教育思想韩愈

唐琳

摘要:本文分别论述了韩愈在教育和文学上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首先阐述了韩愈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分析了尊师重道思想对文学传播的影响。然后从教育和文学的交叉视角下分析了古文运动中的教育思想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两者对古文运动的推动。

关键词:韩愈;道;古文运动;教育思想;文学创作

一、尊师重道观

韩愈的师道思想。韩愈师道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家之道,而这个道就是韩愈在《原道》中所提到的“仁义道德”,韩愈认为当老师的就应该要把这些“仁义道德”传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博爱仁义之人,最终重建儒家文化,复兴儒学。

韩愈的师道思想对老师的任务和要求作了一系列的叙述。韩愈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传道”就是传授儒家仁义之道,“授业”就是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解惑”就是解答学生在学习儒家道义和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韩愈认为“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都是为“传道”而服务的。就算到了如今这个时代,老师的任务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只不过是所传之道,所受之业和所解之惑不同罢了。在为师标准这一问题上韩愈认为只要是有“道”的人都可以当老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他认为可以师者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其懂得“道”的多少,引申开来就是只要某方面懂得比自己多的人都可以当自己的老师。在韩愈看来,一个读书人,要诚心诚意地向有专长的人学习道,并且懂得如何尊师重道,最终为封建国家统一而服务。

二、文学传播

(一)韩愈的文学传播论

教师在文学传播中担任着一个传授和交流文学知识的角色,韩愈在《师说》中叙述和论证了教师在文学传播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韩愈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描写古代的情况来借古讽今,然后正面提出老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起一个总体概括的作用。接下来从反面叙述不从师的危害——其惑不解,从三个方面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一个方面,以“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别的关键所在;第二个方面,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个方面,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最后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除此之外,韩愈作为教师对弟子的文学创作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他在《答刘正夫》中要求学生“师其意不师其辞”,即要学习古人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光研究学习他们的文章词句,写文章不仅要好的言辞,还要有高的意境。“必出于己,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提到的这句也是对文学创作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做学问写文章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抄袭前人,坚持原创。这一点在现在看来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二)韩门弟子与文学创作及传播

韩愈在作《师说》提出师道思想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理论思想。尽管当时的社会现状并不友好:“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但韩愈还是“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的确令人敬佩。

贞元十二年,韩愈开始招收弟子,李翱和张籍等人成为他的首批学生,韩愈在《与冯宿论文书》中写道:“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

李翱是“韩门弟子”中比较杰出的一位,他二十五岁与韩愈相识以后就一直追随韩愈,勤奋学习,和韩愈一起谈论古道,写作古文,反对佛老,复兴儒学,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在政治上李翱由于自己耿直的性格没能做位高权重的大官,也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李翱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倡导古文运动上。韩愈的另一个杰出弟子就是张籍,通过《与韩愈书》和《重与韩退之书》两人讨论文学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张籍在《重与韩退之书》中重点分析了教化和圣人之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韩愈应该趁早著书立说传播道义。

除了李翱之外,韩愈弟子中还有很多人比如皇甫湜,沈亚之等人都成为了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从而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而韩愈之所以能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并不是偶然的,陈寅格先生指出:“唐代古文家多为才学卓越之士,其作品如唐文粹所选者足为例证,退之一人独名高世,远出馀子之上者,必非偶然。”原因就在于韩愈平时招收后学,奖掖后进,韩门弟子众多。陈寅恪先生又拿元白和韩愈作比较:“退之同辈胜流如元微之、白乐天,其著作传播之广,在当日尚过退之。退之官之低于元,寿之短于白,而身殁之后,继续其文其学者不绝于世,元白之遗风虽尚流传,不至断绝,若与退之相较,诚不可同年而语矣。”这又进一步体现了韩愈平时提携后生的重要性,这才使古文运动的发展得到巨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阎琦.韩昌黎文集注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 尹占华.韩文奇.柳宗元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 吴天明.程继松注.孟子[M].武汉:崇文书局,2015

[5] 王珂娜.韩愈道统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6] 张路加.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

[7] 徐加胜.韩愈的道统及其宗教性诠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教育思想韩愈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