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0-11-25张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1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中职生心理健康

张欣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为基础,阐述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总结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重点论述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行为、认知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趋势预测和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生;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1-0034-04

一、引言

中职生的年龄基本在15~18岁,其心理发展既有和普通高中生的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原永敏、李淼等[1]通过分析百名中职生的心理档案卡及面询记录发现,困扰中职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人际关系、学习与情感、情绪与压力管理等 。除此之外,乡镇的中职生很多是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学生,而留守中职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自卑、攻击性、厌学等[2]。另外,大多数中职生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也处于不受重视的“边缘状态”,较低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使得部分中职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迷茫、困惑等心理问题[3]。如果中职生能及时摆脱心理困惑,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等将会提升。

鉴于此,本文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阐述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探究最佳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策略、塑造中职生健全人格及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且具有动态性。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4]。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 面临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很多学生会存在自卑、敏感、焦虑、逆反、抑郁等心理问题。学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发现,总体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较差,且在性别和年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二年级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一年级[5]。赵颖[6]用心理健康测验(MHT)对深圳市324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堪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自责倾向,其次是学习焦虑、冲动、孤独倾向等 。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反映出人格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偏离。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状况,主要受到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对中职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生理因素。职校生正处于青春期,该特殊性使得他们的心理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易被激怒。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常常会因为生理(长相、身高、体重等)上的原因产生自卑感 [7]。调查发现,医学专科生中肥胖者的人际关系、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这说明,生理上的不完美,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

二是家庭方面因素。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保障,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示范、启发、批评等是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家庭规模的萎缩、单亲家庭、家长忽视、苛求孩子等阻碍了中职生身心的发展[9]。李艳[10]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案分析就发现,离异家庭的学生缺乏基本需要(亲情、与人交往、自尊等)的满足,这使其性格变得孤独,情绪易怒。而非单亲家庭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母亲的情感理解则利于学生自信心和独立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邹淼[11]调查发现,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自卑感较低,主观家庭环境差的学生,自卑感较高。而对于中职生的身心适应来讲,最重要、最有效的支持源是母亲,早期的母亲支持可以帮助中职生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顺利应对压力和挫折。

家庭环境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利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而不良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缺乏、父亲缺位)则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要重视家庭文化及家庭功能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三是学校方面因素。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接纳、校园文化等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亲密性减少、冲突性增加,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使中职生中普遍存在“落水者”心态、“失败者”心态和“多余人”心态,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12];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及核心自我评价能力。

在校园中学生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刘晓飞、梁晓燕[13]通过研究同伴关系对中职生的影响,发现中职生的同伴交往对其自身网上过激言行及心理产生间接效应。男生高攻击组具有较高的同伴拒绝水平和较低的受欢迎度,而女生中等攻击组和高攻击组都具有较高同伴拒绝水平[14]。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也包括心理文化的建设。裴香淑[15]认为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是促进中职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职学校应当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行为

1.心理健康与中职生消费行为

中职生具有学习动力不足,自控力差,追求新鲜事物等特点。这使他们在饮食消费上存在攀比、好奇心理。具体表现为:追求华丽物品、名牌、享乐生活。有研究者就發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幸福感与求实性消费呈正相关,权力—名望、焦虑型金钱态度能预测消费行为,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冲动消费[16]。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好奇,渴求得到异性的关注。他们在脱离初中的军事化管理及父母的看管,进入能够拥有手机、相对自由的中职阶段后,就会对爱情跃跃欲试。因此恋爱消费及手机网络消费在中职生消费额度中占有较高比例,很多学生甚至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7]。

2.心理健康与中职生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对他人身体或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行为。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攻击行为水平[18]。而且中职生的冲动性特征中的行动情况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系数达到25.3%。这说明,职校生存在冲动性人格特点,而且个体是否将冲动性付之行动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个体的情绪性心理状态与其攻击性行为也有相关关系。调查显示拥有的心理资源越多,中职学生积极情绪越高,亲社会行为越多而攻击行为越少;反之,则攻击行为增加[19]。其中男、女生在愤怒和身体攻击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对外界的不满和不公,男生比女生更易采取武力方式解决;而且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者更易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出现语言和身体攻击 [20]。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女生较容易体验到愤怒感,甚至因找不到愤怒的发泄口,而走向抑郁,但男生较易进行身体攻击来发泄愤怒。中职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中职生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被误读的个性化特点及被误导的社会认同感[21]。

中职生不仅攻击性行为频发,对攻击行为的态度也是漠然无视。尤其是面对校园暴力时,他们表现出比较消极的旁观者态度 [22]。这间接说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职生心理不够成熟,法制观念薄弱。

3.心理健康与中职生吸烟行为

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中职生吸烟现象普遍存在,且相较于普通中学生,其吸烟率更高 [23]。张金秀等 [24]就认为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动机、人格、信念态度以及自我效能感等;且心理压力与吸烟行为呈正相关[25]。而负性情绪是诱发烟草使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职生因获得的社会支持度及家长、老师的关注度不足,而有更多的消极情绪。这些负面心理状态使个体的快感缺失而倾向于在不同的强化物中优先选择香烟。

(四)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认知

1.心理健康与中职生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指个体倾向于去了解和面对自己,并无条件接纳自身具备的所有特征,不会盲目自傲和自卑[26]。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者的自我接纳程度明显高于较差者 [27]。中职生经常不断自我怀疑,形成负面的自我印象,这不仅使其自我接纳水平偏低,也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成绩设定偏低目标。中职生偏低的自我接纳,极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面对事情经常采取“我不行”“我觉得自己做不好”“我担心失败”等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因此,中职生对自我偏低的评价及消极认知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

2.心理健康与中职生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包括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特性[28]。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对职校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不同影响,越倾向成绩目标者,心理问题越多;反之,心理问题越少;而学习目标高者,焦虑水平低,心理越健康,反之,则心理易出现问题[29]。

3.心理健康与中职生自我概念

目前,社会及社会招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在这种环境下,中职生会感受到较多的社会偏见,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欠佳[30];自我概念不清晰的个体可能会较少意识到身边的社会支持资源[31]。但是,中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有助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32]。这些正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不仅受来自社会本身认可度因素的影响,更因为自我概念的不清晰而无法知觉到社会支持资源,从而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社会及教育相关部门,应清楚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因素,懂得心理健康与学生行为、认知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能够采取有效并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或措施。因此,重视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研究展望

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以及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未来,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机制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仅有环境因素,也有自我和人格方面的因素。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相反,不良环境(单亲家庭、父母关系恶劣、社会偏见)会阻碍学生情感、个性人格等心理的全面发展。同样,自我和人格的缺陷,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只有消除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才有可能實现个体心理健康的高度发展。这需要研究者们关注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二)注重心理健康发挥作用的过程性研究

心理健康对个体其他方面(认知、情绪、能力)的影响及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目前,结果性研究过多,缺乏过程性研究。未来不仅要关注老师、社会、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理解与认识,更应关注学生自己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知觉。对学生知觉的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能为心理健康或辅导员教师开展学生心理疏导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三)注重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比较研究

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幸福感的体验。近年来,关于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政策不断推出,也有研究者提出干预方案,但是在中国考试成绩为重的氛围下,这些政策及方案并没有被完全代入课堂。因此,这些举措、政策和干预方案都表现出较低程度的成功。未来应把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并进一步探讨哪些心理健康干预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原永敏,李淼,王宁.从百名面询辅导个案分析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7):158-159.

[2]陈燕.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3(15):78-80.

[3]安艳.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08,24(4):481-481.

[4]王鑫强,霍俊妤,张大均,等.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虐待经历比较及其关系研究——基于两维四象心理健康结构的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8(1):58-64.

[5]丁丽华,李顺见,王莉莉,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79-80.

[6]趙颖.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6):38-39.

[7]周武兵.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7):126-127.

[8]杨慧,刘华锋,宋祥福,等.21名医学专科肥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807.

[9]张玮峪.延边地区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因素及对策——以吉林省安图县中职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4):11-12.

[10]李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以中职学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31.

[11]邹淼.中专学生家庭环境与其自卑感的相关研究[J].青春岁月,2013(4):258-259.

[12]文书锋.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11-14.

[13]刘晓飞,梁晓燕.越轨同伴交往对中职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7):41-44.

[14]赵子仪,潘斌,陈亮.攻击行为与中职生的同伴地位: 变量定向和个体定向的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2018.

[15]裴香淑.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3):57.

[16]李梁潇,李晖.中职生金钱态度、心理健康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182(2):75-79.

[17]闫建业.“90后”中职生的消费行为浅析[J].新课程(中),2013(3):119.

[18]许静静.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9]杨娃,邢禹,关梅林,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心理资源对中职生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5):30-35.

[20]王红瑞.中职生攻击性行为与人格及班级环境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6):831-833.

[21]余锋,徐大真.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心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50-52.

[22]刘芳琳.职业院校校园暴力成因及防治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3]冯永辉,刘语频.湖南省中职学生吸烟行为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4):363-366.

[24]张金秀,王权红,张庆林,等.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48):119-121.

[25]李曦,袁明,胡小欢.负性情绪影响吸烟行为的心理机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6,25(5):416-421.

[26]孙灯勇,卢碧丹.自我接纳:概念、测量及影响[J].心理研究,2017(6):61-68.

[27]陈红霞,潘鑫,陈林林,等.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242-1244.

[28]张俊.成就目标理论下中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与对策[J]. 职业,2017(17):23.

[29]刘翠英.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职教通讯,2005(9):55-56.

[30]张丽娟,曹慧,张建新.职高生自我概念、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282-284.

[31]付佳.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2]李放,查嫣芸,梁宏宇,等.中职生自我概念清晰度、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11):69-74.

(作者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淮南,232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中职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