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阳区玉米生产近二十年变革及发展思考

2020-11-25戈芹英宋云飞陆顺生

耕作与栽培 2020年5期
关键词:总产单产面积

戈芹英,宋云飞, 陆顺生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 保山 678000)

1 基本情况

1.1 隆阳区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隆阳区地处云南西部,地跨东径98°43′~99°26′,北纬24°46′~25°38′,西南距中缅边境240 km,距省会昆明487 km,国土总面积5 011 km2,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6%。有二调耕地面积8.9万hm2,其中水田面积2.72万hm2,旱地面积6.17万hm2。2018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4万hm2,总产48.89万t,粮食平均单产491 kg/667 m2,人均生产粮食520 kg/667 m2,其中,大春粮食作物4.66万hm2,占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的71%,总产42.178 9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的87%,平均单产603 kg/667 m2;玉米面积3.03万hm2,占粮食总面积的46%,总产25.4万t,占粮食总产的52%,平均单产558 kg/667 m2,占大春粮食作物面积的65%,占大春粮食总产的61%,为隆阳区实现粮食14年连增,连续11年获“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荣毅称号做出重要贡献。

1.2 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玉米是隆阳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几年来,通过举办玉米高产创建、玉米体系建设综示区,国家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玉米产业示范户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区级玉米高产样板、乡级样板等各级各类样板,大力推广以良种为主的玉米高产集成配套技术,带动隆阳区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单产水平逐年提高,2018年单产达到558 kg/667 m2,比2001年358 kg/667 m2,增产200 kg/667 m2,增55.9%,年均增3.3%,总产居全省129个县区第三位,单产居全省第一位。

2 产量面积变化

隆阳区通过近二十年玉米发展,单产由2001年的358 kg/667 m2,提高到2018年的558 kg/667 m2,增产200 kg/667 m2,增55.9%。面积由2001年的1.46万hm2,增加到2018年的3.03万hm2,增1.57万hm2,增107.7%。

3 品种变化

品种通过二十年的变革,由相对单一变更为多样性,同时杂交种替换常规种,特别2005年隆阳区政府开始扶贫的“3+2”工程,促进杂交玉米的推广,杂交粮种覆盖率由二十年前6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7%左右。二十年前由过去的主推品种保玉7号、海禾1号、会单4号更新为多个系列,如北玉系列(如北玉20)、雅玉系列(如雅玉889)、五谷系列(如五谷1790)、云瑞系列(如云瑞2号、云瑞47)、保玉系列(保玉9号、保玉13),杂交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7%。其主要品种是北玉20、五谷1790、雅玉88、云瑞88、保玉9号、保玉13、中玉335、云瑞2号、云瑞47、五谷3861、尚单2012、尚玉3899、周玉0913、云瑞505等品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优质良种。适应海拔1 750 m以下地区的有云瑞505和云瑞668等云瑞系列品种;适应海拔1 750~2 000 m地区的有尚单2012、周玉0913、保玉14号和丁单1号等品种;适应海拔2 000~2 200 m地区的有尚玉3899、尚单2012和罗单299等品种。2019年通过农科部门统计,在隆阳区范围类多达188个品种。

表1 隆阳区2001-2018年隆阳区玉米情况

4 技术变化

4.1 农业机械化代替人工部分劳力

2010年,农科所科技人员总结蒲缥镇和西邑乡两大烟区农户旋耕机整地垄烤烟墒经验,在蒲缥镇和西邑乡试验旋耕机整地垄墒开沟,其结果是省工省时,每667 m2节约成本140元,当年全区示范面积133 hm2。其方法是,先用重庆合盛1 Z-135型多功能微耕机耕地,然后,把行距定为1 m,再用HS 1 GZ-105 V 1型起垄机开沟起垄。

4.2 满天星变为等行双株密植种植与一播全苗技术

2003年开始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与实践证明,采用轻简便易操作单行双株密植种植与一播全苗技术,5月份立夏节及立夏节后,进入雨季待降水30 mm及30 mm以上,即可播种,等行双株种植,行距100 cm,株距30 cm,每穴播3粒,同时,把种肥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再盖土5~8 cm,进行芽前除草,待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该技术于2010年开始推广,现在达到99%。

4.3 芽前封闭除草技术的使用推广省时节本

2009年,在热区蒲缥镇开始指导农户用50%扑草净、38%莠去津(阿特拉津)小面积示范播种盖土后芽前封闭除草,当年推广面积37.3 hm2,省工省时节减生产成本,除草效果极显著,被广大农户接受。芽前封闭除草处理方法是,选用38%莠去津悬浮剂200 mL/667 m2、72%都尔乳油100 mL/667 m2、60%丁草胺乳油200 mL/667 m2、50%乙草胺乳油100~150 mL/667 m2、40%乙莠可湿性粉剂300~400 g/667 m2、50%都阿合剂200 mL/667 m2、40%豆花玉(15%扑草净+25%乙草胺)200 mL/667 m2兑水50~60 kg进行喷雾防治。大草地块,玉米3~4叶期,杂草出齐且大部分为5 cm左右株高,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50~75 mL/667 m2(夏玉米)对水50~60 kg茎叶喷雾喷施。

4.4 健壮素、矮丰的推广提高玉米创高产的群体质量

玉米健壮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示范,由于成本过高(成本3.5元/667 m2),加之农民不易掌握技术,导致未大面积应用;2009年玉米矮丰引进示范。2010年及以后,依托项目资金支持,借助举办各级样板的平台,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推广应用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玉米健壮素在玉米展开叶片10片(大喇叭口期)30 mL/667 m2兑水50~60 kg茎叶喷雾,矮丰在玉米展开叶片6~12片30 mL/667 m2兑水50~60 kg茎叶喷雾。健壮素与矮丰在玉米生产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玉米株高降低50~60 cm,增加了密度(700~1 000株/667 m2),增强玉米抗倒伏性,提高玉米创高产的群体质量。

4.5 复合肥的推广促进玉米群体生长

复合肥的使用,植株能够均衡吸收养分,使植株更加健壮,促进玉米群体生长,改变单一施用氮素肥料。现主要推广使用45%三元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40~50 kg/亩,播种时施于两穴种子之间。

5 发展思考

5.1 存在问题

虽然隆阳区玉米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三,平均单产位居云南省第一位,但是玉米生产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高稳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在水田上实施),山区坡耕地基础设施(水、机耕道路、土壤培肥)没有投入;玉米生产属于雨养农业,生产主要是在坡地、平缓的旱地种植,水浇地基本上是种植经济比较优势高的经济作物(如考烟),生产完全是靠天吃饭,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二是抗旱耐逆性强的玉米良种不多,特别是高寒山区尤为突出;三是玉米产量高低不平衡,自然环境因素是山地、坡地多,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人为因素是玉米生产属于分户经营,户均种植面积小,高素质、强劳动力均在外打工,玉米种植农户不稳定,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半劳动力老人和妇女成为当地的粮农,由此造成全区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地与地之间产量高低不平衡;四是各级对玉米生产相对于其他作物(如水稻)在引育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重视投入不足,没有做为第一大粮食作物加以重视;五是玉米种子经销商、代销商十分多,导致种植品种多、主推品种不明显。

5.2 特种玉米的发展

鲜食玉米是玉米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鲜食糯玉米、鲜食甜玉米两种,种植品种很多。隆阳区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示范,目前种植约1 000 hm2,主要种植区域1 400~1 500 m海拔秋冬季节种植面积200 hm2左右,中海拔1 650 m的保山坝冬季大棚蔬菜收获后春玉米种植330 hm2左右,秋季种植267 hm2左右,1 600~1 800 m海拔正季零星种植200 hm2,主要用于本地市场消费,没有规模化种植生产,主要原因是正季可种植的地方多,效益不明显,冬季可发展的地方种植鲜食玉米效益没有种植冬季蔬菜(特别是无筋豆)效益好种植户不愿意发展。

青贮玉米是玉米生产发展的一种方向,隆阳区青贮玉米主要是鲜食玉米秸秆青贮,近年又引进了曲晨9号、云瑞101示范推广,总的青贮玉米面积在133 hm2左右,发展不起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规模养殖企业少而小,二是玉米种植的地块交通设施差、土地不平整无法实行大型机械化操作,三是收购价格低,收青贮与收籽粒效益差距小。

5.3 发展建议

针对隆阳区玉米生产现有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杂交玉米在各海拔要有明确主推品种;二是鲜食玉米要利用地理优势与外地大都市打时间差,开发保鲜技术错季销售,提高种植效益;三是加大青贮玉米品种选育,延长产业链,与养殖业挂钩,通过养殖业来提高青贮玉米的价值。

猜你喜欢

总产单产面积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怎样围面积最大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