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月汇市:美元下跌 非美货币走高

2020-11-25

中国外汇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态势欧元疫情

各主要币种的7月走势是其自身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经济政治形势多变的影响,全球汇市或继续呈波动态势。

7月,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汇市场整体呈现美元破位下行、主要非美货币全线走高的格局。以下笔者将对汇市主要币种7月走势及背后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美元指数破位下行

在维持近半年的偏强走势后,美元指数在7月初小幅上涨后接连跌破几个关键支撑位,转为下行。截至7月24日,美元指数下行至94.34,触及2018年10月以来的低位,较6月末下降约3.1%,较年内高点下降约8.4%。近期美元转弱,一方面与欧元走强有关,另一方面则受到全球风险情绪改善、美国本土疫情加剧及美元流动性泛滥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全球风险偏好的修复打压了美元需求。6月以来,全球许多经济体逐步放松了疫情管控措施,相继进入复产复工阶段,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与此同时,市场风险情绪有所恢复,VIX指数较前期明显下降。截至7月24日,VIX指数为25.84,接近3月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前的正常水平。市场风险情绪的回暖削弱了美元因避险情绪走强的动力。

其次,美国疫情防控不利引发市场对其经济复苏的担忧。6月下旬以来,美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屡创新高。截至7月24日,美国累计确诊超423万人,占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的近27%。美国本土疫情的边际恶化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数据显示,虽然7月美国公布的CPI、制造业产出、零售销售等关键经济数据好转,但7月23日公布的美国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近四个月来首次意外增加10.9万,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可能陷入停滞。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再度上升。

此外,市场上美元流动性问题的缓解也进一步削弱了美元走强的动力。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先后推出面向抗疫部门、居民、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涉及金额近2.96万亿美元。目前美国两党仍就新一轮上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进行讨论,预计将进一步向市场提供资金。与此同时,3月以来,美联储打出政策组合拳,通过降息、开放式量化宽松、大规模回购、货币互换等工具向市场注入了大规模流动性,使得全球“美元荒”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也使得上半年美元强势上涨的局面难以再现。

欧元稳步上涨

7月,欧元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截至7月24日,欧元兑美元收于1.1656,较6月末上涨约3.8%。欧洲经济重启带动经济复苏,以及欧盟最终就复苏计划达成一致等利好消息,是助推欧元走强的主要原因。

7月初,因欧洲复苏计划仍未获得通过,以及英欧贸易谈判并无进展,欧元兑美元维持在1.12—1.13的区间震荡。随后公布的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德国GDP等主要经济数据均显示,欧洲经济正在逐步重启并恢复活力,从而令欧元震荡走升。月中,欧央行7月议息会议保持各项政策不变,暂停进一步的宽松步伐,并透露出对欧元区经济复苏预期积极的信号。同时,市场对欧盟即将就欧洲复苏计划达成一致的预期较为乐观,使得欧元一路高歌猛进、走势强劲。7月21日,在欧盟各国领导人历经5天的协商后,最终就7500亿欧元的经济复苏基金达成一致,实现了联合发债。按照复苏计划,3900亿欧元资金将以无偿拨款的形式发放,另外的3600亿欧元资金将以低息贷款形式发放。资金分配方面,以意大利及西班牙为代表的受疫情冲击最大、财政也较为困难的南欧国家获得的资金占比较大。复苏计划的落地,标志着欧盟向财政一体化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显著降低了长期压制欧元上涨的欧盟解体风险,成为欧元的重要利好。此外,德国、法国、欧元区7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初值均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也进一步支撑了欧元走强。

英镑低位回升并区间波动

受益于美元疲软,7月英镑兑美元从6月末的低位有所回升;但由于英欧谈判持续僵持、英国经济前景仍不明朗,英镑未能突破前期高点,在1.240—1.281区间波动。

具体来看,7月初,英欧谈判继续僵持,双方在渔业、公平竞争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性分歧仍未消除,英镑因此承压调整。随后,英国政府推出包括就业保留、培训项目等在内的经济刺激计划,英镑受到带动而上涨。不过,市场对英国经济受疫情和政治干扰的担忧仍然存在,对英镑的涨幅造成限制。月中,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英国经济正在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反弹速度远不及预期。根据英国统计局的数据,英国5月GDP同比下降24%,环比上涨1.8%,但远低于预期的5.5%;英国5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6%,弱于预期的6.5%。这使得英镑兑美元短线下挫并维持窄幅震荡。下旬,受三种潜在新疫苗的早期实验数据出炉,以及英国商务部表示已与制药企业签署疫苗优先采购协议等利好消息的带动,加上强势欧元的烘托,英镑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截至7月24日,英镑兑美元收报1.2794,较6月末上涨3.2%。

日元维持高位震荡

7月,在日本经济基本面形势、美元走势及市场避险情绪阶段性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元整体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月初,因日本的汽车及汽车部件出口继续大幅下滑,以及疫情影响下访日境外游客数量骤减,拖累其货物和服务贸易表现,使得7月公布的日本5月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27.9%,日元兑美元短线随之走低;但受美元走弱带动,日元随后又收复跌幅。月中,日本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不变,并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0左右,同时下调日本今年及明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日元以107为中枢横盘震荡。7月下旬,中美关系紧张升级,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出现阶段性上升,提振了日元、瑞郎等避险货币。日元向上突破,于7月24日涨至一个月高位,较月初上涨1.7%。

商品货币震荡走强

澳元方面,受澳大利亚经济形势向好及美元走弱的带动,7月延续了走强态势。7月初,因前期多项关键经济数据向好,澳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决定维持现金利率及3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澳元兑美元呈区间震荡态势,但整体保持上行趋势。7月中旬,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澳大利亚6月季调后失业率为7.4%,高于预期及前值。此外,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再度实施封锁,令市场产生疫情二次暴发的担忧,澳元遂应声小幅下跌。下旬,利好消息又带动澳元实现反弹。澳洲央行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措辞偏向乐观,在延续此前货币政策的同时淡化了负利率前景,并肯定当前澳元汇率水平符合基本面情况,对澳元前景构成支撑。此外,昆士兰大学与澳洲政府达成协议,待新冠肺炎疫苗问世后优先提供全澳居民进行免费接种,进一步提振了澳元走势,澳元一度触及16个月高位0.7182。新西兰元与澳元类似,7月同样呈走高态势。

加元7月亦受到美元走弱的带动,但由于本国国内不利消息的压制,整体维持区间震荡态势,表现相比其他商品货币有所差距。月初,一方面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陷入利用公职身份谋私的丑闻;另一方面,加拿大财政部预计本财年预算赤字接近3430亿加元,将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31%推高至49%,再加上加拿大仍长期面临家庭部门高负债的挑战,令市场对加拿大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受此影响,加元未能大幅走强。7月中下旬,加元则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支撑。首先,新公布的加拿大数据有所好转,6月通胀年率涨幅创逾9年最高;其次,国际油价有所走强,带动加元进一步上涨。中东局势变数导致原油产能恢复计划不确定性提高,全球多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原油需求,这使得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涨。7月24日,加元兑美元收报1.3413,较6月末小幅上涨约1.3%。

整体来看,各主要币种的7月走势是其自身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后市,受经济政治形势多变的影响,全球汇市或继续呈波动态势,疫情形势、全球政治风险等仍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猜你喜欢

态势欧元疫情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战疫情
三欧元淘得百年玉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2019年12月与11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5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