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群文阅读策略

2020-11-25王福基

名师在线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群文核心高中语文

王福基

(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引言

自新课程标准出现“任务群”一词后,逐步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其核心是基于“1+X”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其阅读视野,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1]。在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教学任务驱动中,教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总体来讲,群文阅读指的是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对有关主题的其他篇目进行延伸与补充,并采取各种阅读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与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从“双基”发展向“三维目标”,再到出现“核心素养”一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还在不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给出了全新的指示,具体要求为:高中语文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给学生步入社会、接受高等教育以及自身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为学生取得长足发展打下扎实基底[2]。

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都产生了困惑,那就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培育出更多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且个性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呢?这也是新时代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基于丰富与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而进行有效的落实。由此可见,开展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渠道。

针对实际教学情况而言,现阶段有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通常习惯采用精讲或精读某一篇文章的方式,在课堂上掌握着绝对发言权,通过一步步启发来引导学生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难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较沉闷。正是由于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新课标中还提出要“设立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3]。

实施群文阅读策略是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在以往的单篇阅读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带领学生逐字逐句来剖析文本结构,忽视了从宏观上做出理解、辨析及探究,究其根本则是单篇文本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新课标已经明确要求进行“整本书阅读”,但是很多学生都习惯了单篇阅读,更高层次的要求无疑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难度。然而,群文阅读能解决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够更加关注学生对群文共性、个性的感悟与对比。教师通过增加阅读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文本里的不同语法、词汇及思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其真正融入阅读情境中,并从中获取精神力量。这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真正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群文阅读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教材中囊括了众多经典之作,其不仅经历了长久的历史考验,还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情感与智慧的精髓,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和作品以及作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作为读者的学生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习得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阅读技巧,但是当学生自身的经验与主观意图和文本思想、内涵产生碰撞时,随之而来的微妙情感通常都超出了教师的指导范围,很难表达出来。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切不可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4]。

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转变自身角色,从课堂绝对主导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甄别者,以及引导学生成为展开高效阅读的鉴赏者。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深入思考文本,以形成透彻的理解,并预估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便于灵活应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当学生热烈讨论或泉思如涌时,教师要隐于其中,适时给予学生鼓舞,并记录他们的独特见解;当学生出现无休止的争论或思维混乱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其指导,循序渐进地给学生指明清晰的思考方向;在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智慧与思想后,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发言组合成一个良好的理解结构,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5]。

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营造“以生为本”的教学氛围。当学生实施构建并达成共识时,教师则要隐现适宜,最终真正实现“群文阅读”模式的有效构建。

(二)注重语言建构和合理运用

一些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策略时,会展示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阅读文本,信息资料五花八门。群文阅读并非单纯地堆积各种文本,而是挖掘其内在的规律,促使学生实现语言建构与合理应用。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时,要注重基于阅读文本的语言特色,带领学生挖掘不同的阅读文本在语言风格、文体、表达形式等层面的异曲同工之处,不断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就是学生在不断积累与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语言规律,并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6]。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于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挖掘不同阅读文本的相同之处,并提炼出有效的信息,促使学生的整合与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例如,在进行《想北平》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入《济南的冬天》《荷塘月色》等文章,以此实施群文阅读。教师可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自己喜欢并觉得优美的语句,随后要求学生将画出的语句进行比较,进而研究这些语句的异曲同工之处,如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时,学生便会懂得灵活应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变得更加细腻、饱满,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此外,学生还能掌握一定的模仿技巧,在日后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促使自身的写作形式更为生动形象。

(三)感知文字,强化理解

群文阅读的教学体系更为完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深入理解其含义,厘清同组阅读文本间存在的联系,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会认真阅读拓展文本,真正理解文本语言的文字之美,然后基于不同的角度解释与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如修辞手法、语言逻辑或作者运用的某一词语等。

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统一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学生详细的解答。如此一来,学生对文章的含义会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并对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林黛玉进入贾府》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说话方式和性格特征,来了解作者在《红楼梦》中使用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描述方法。在文本阅读结束后,教师还可截取一些文章中描述宝玉、晴雯等人物的段落,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分析,总结宝玉或晴雯的性格特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笔下的各种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并提出针对性结论[7]。

(四)巧设问题,深入阅读探究

首次阅读本文后,学生将对整篇文章形成大致了解,并研究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给学生提出有意义、有关联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培养发散思维,深入挖掘潜在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针对文本展开探究质疑与鉴赏评价[8]。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教师可提问学生:别里科夫为何要将自己套进袋子里?《项脊轩志》中“万籁有声”“冥然兀坐”,具体有哪些“声”?书斋氛围清幽且宁静,文中描绘的是“万籁俱静”的场景,为何却要用“万籁有声”一词呢?他想表达什么?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有何异曲同工之处?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法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找到其发展特征,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为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在丰富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促使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展开思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高度。除此之外,将群文阅读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群文核心高中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