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加压训练的现状研究综述

2020-11-25邱苏杭沈阳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9期
关键词:强度血管力量

邱苏杭 沈阳体育学院

近年来,健身行业的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广大的健身爱好者对健身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压训练在健身行业中愈加受欢迎。加压训练是在肢体近端绑上压力带以限制远端肌肉血流量,并结合小负荷的抗阻运动进行训练,加压训练的目的是压迫血管限制血流量。血流限制训练在全世界都是研究的热点,许多科研人员都在发掘该训练方法在运动康复方面的潜力。在运动康复领域,患者常常需要大强度的刺激使受损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但是由于患者本身严重的功能缺陷,并不能使用大重量的器械。所以对低强度的又能使训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达到最佳状态的训练方法需求就十分迫切了。[1]本文通过对过往的研究进行梳理,为加压训练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提供建议。

一、加压训练的机制

臧贻圣认为加压训练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训练部位进行血流量的限制,氧气输送不到位,导致局部的乳酸增加,同时刺激第三第四传递神经,引起化学感受器反射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生长素的合成。其他学者认为,加压训练并不会使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但是会使GH的浓度升高。文中说无机离子的浓度会增加,可以猜测出 GH的浓度与无机离子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联。[2]

二、加压训练的运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运用方法

1.加压训练的恢复该如何进行,加压训练的恢复不是在整个训练完全结束时进行恢复,而是在每个小练习之后进行恢复,例如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者是进行一些其他的辅助放松。

2.加压训练结束后,应立即放松加压带。凡是常去健身房训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进行大力量深蹲时,往往会带上护腰,深蹲过后会立马取下,不然会有很强的不适感。

3.观察肢体的末端是否发紫或者无力,防止加压强度过大,导致肢体缺血,造成肢体损伤。

4.加压的时间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即开始加压的强度小一点,随着身体的适应,在逐渐加力或者时间加长。[3]

(二)注意事项

施加的压力不低于50MMHG,加压的动机不是阻断而是限制静脉的血流量,训练强度一般20%~30%最大强度训练强度并不与增益效果成正比,强度过高风险会增加导致静脉回心血量较少。用%HR监控运动强度可能不精确;两次训练间隔至少间隔4H,训练的一个周期至少要2~3周,血管病变者不宜采用加压训练。[4]

三、我国加压训练在运动训练的研究现状

郭帅的研究显示六周软组织血流限制训练可加强背屈关节活动度和拓屈关节活动度,有利于增强踝关节并且为预防踝关节损伤提供建议。并且六周软组织血流限制性训练对提高姿势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显著性改善身体姿势控制能力。最后研究者得到的具体结论就是,六周的软组织加压带训练不能提高踝关节背屈肌肉力量以及纵跳表现和静态平衡水平。同时研究者的研究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受试者为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踝关节和身体的控制能力相对于普通人群的水平要高,所以实验后也没有显著的提升。而且,在软组织加压训练实验中,由于实验器材的不完备,对照组缺少安慰剂,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优势。[5]

而其他学者在研究加压训练的同时又进行了其他方面的改进,叶琼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振动训练和加压训练都对下肢骨密度的加强有很好的效果,振动训练和加压训练互相配合对肌力和骨密度的改善更为显著。加压搭配振动训练可以有效的刺激人体内生长激素以及胰岛素生长银子水平提升刺激骨组织生长,且停止后能较长时间维持骨密度。加压训练搭配振动训练应作为改善老年人骨密度的运动处方进行推广。[6]

在运动训练这一方面,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加压训练对肌力和肌肉耐力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这个加压训练对身体成分的影响。李志远的研究中就涵盖这一部分,他通过四周的低强度加压训练对男子手球运动员的最大肌肉力量和身体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周的低强度加压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影响效果与传统训练效果相差无几,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加压训练只是单纯的提高了抗阻的强度,而不对身体的化学成分进行改变。另外,对膝关节等速肌力、部分核心肌群的最大力量方面的影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下肢加压训练的增益效果能转移动核心肌群和上肢力量。[7]

加压训练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是否会有影响呢?赵静等研究是针对老年人群的,认为加压训练结合小负荷可以很好的提高老年人群的肌肉力量与肌肉肥大,对于大众人群的研究有着正向的效益。加压训练可以改善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提升老年人的骨密度。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相较于传统训练大强度的训练方法,加压训练具有负荷小,效果好的特点,在训练初期可以让老年人很好的适应。在一段时间过后,身体适应了这个强度,可以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增加负荷,提高肌肉力量以及肌肉神经的适应性。[8]

目前,加压训练在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一开始研究加压训练的动机是从提高训练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肥大方面考虑的,发现加压训练结合低强度的抗阻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加压训练中的加压强度与加压效果之间的效果是如何变化的,他们之间的峰值是在哪里,最低点是在哪里,或者他们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都是有待商榷的。即使当下有个别学者试图搞清楚之间的关系,但也只是模糊的表述之间的关系,并不具体。具体的研究还有待后继者,继续搞清楚。另外,在加压训练的基础上也产生了变式,有的研究者考虑利用不一样的加压工具进行加压,而有的学者试图将加压训练和其他的物理手段相结合,像上述所说的振动,其实就是一种创新。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研发出有利于肌肉发展结合加压训练方式进行的好设备。最后就是对不同年龄人的研究了,加压训练对老年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抗阻强度低,老年人的可实施且安全系数高。

四、加压训练在运动康复方面的研究现状

郑永利等通过对7名男子橄榄球运动员用百分之三十的最大力量进行四组的伸膝运动,比较血流中加压与未加压大腿前肌的电活动,得出的结论是加压训练可以使前群外直肌激活程度变大,同时被试者的酸痛感得到延迟延长。[9]本研究因为没有对该专项的学生进行专项运动进行测试,所以不能得出加压训练对手球项目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低强度的加压训练对运动员外侧肌的激活程度要大于非加压组,酸痛相对非加压组要延迟一些。

梁国栋的研究表明加压训练具有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产生降压的效果;血管紧张素Ⅱ不但引起刺激胶原的形成,可致血管壁肥厚和重构增加血管阻力,而且还可通过调控醛固酮的合成刺激血管平滑肌肥厚与纤维化抑制动脉弹性,一氧化氮作为内皮源舒张因子能对抗由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而加压训练产生的内环境变化,如肌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PH值下降等导致一氧化氮浓度增加,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活性。[10]

马小缓等的研究表明抗阻训练结合加压训练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而且降压功效显著优于低强度抗阻运动,但加压训练结合抗阻运动并未对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过去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被干预,患者的有氧水平以及心肺耐力能被提高并且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被提高,从而使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要想使血压达到稳定状态需要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于抗阻训练,有研究表明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1RM力量训练能能对高血压患者产生一定的降压效果。但本研究并未引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从而对降低血压没有太大效果。[11]

郭含等的研究表明加压训练可以作为膝骨关节炎治疗的一种物理策略,减少负荷和减少关节压力的同时,肌肉萎缩和肌肉疼痛的缓解也可以预防。血流抗阻训练的局限性在于,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例如,严重的高血压或肾脏损害、肥胖、糖尿病、动脉钙化、镰状细胞特征、循环系统不良等。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也是在加压训练中有所存在的。血流抗阻训练可以通过施加较小的运动负荷避免手术过后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膝关节力量得到加强。目前,学者在加压训练上的干预效果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袖带压力、运动剂量和持续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1]

目前,在运动康复这一方面对心血管的研究比较多,心血管的研究也比较完备,加压训练对心血管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加强血管的弹性。另外对于骨骼的研究也是比较多的,加压训练可以提高骨骼的密度和减缓关节的疼痛,并且可以在一段时间过后,仍然能保持对骨骼肌的密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压训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这三个方向,一、一些基础的理论以及加压训练装备的研制需要不断的完善。作用机制需要深刻的挖掘,科学基础需要加强应用和推广;二、运动方面需要多进行实证类的研究,研究不同程度的加压水平与健康收益的量效关系,其中包括加压压力,休息时间,运动强度,这些都是导致健康效益的变量因素。定量分析剂量的区间,制定和完善各种人群的加压运动方案。三、在康复这一方面,针对运动损伤、心血管方面、临床应用需要绝对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强度血管力量
血管里的河流
麦唛力量 (一)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孤独的力量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