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5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3期
关键词:武术学院职业

(潇湘职业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9)

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信息高科技时代,世界各国对于现代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国际共识: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才,必须是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就是实力者生存的知识和能力。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缺陷,主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低、拈轻怕重、缺乏团队配合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高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特征。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发展武术过程中所积累和创造的与武术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锤炼学生德育、身体素质、行为习惯及意志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何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各行各业实际人才要求相结合,做到“企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高兴”亟待解决。

1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职业素养的形成需要特殊的途径。

1.1 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

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新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堂讲座,应由院长亲自担任主讲人,主要从学院的发展历程、内涵建设、特色文化及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制定理想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努力奋进,通过第一堂课,把学院的校园特色文化灌输到每一位学子心中,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就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

1.2 职业道德、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

参照武术中武德的标准,针对全院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武术培训,训练的内容从“抱拳礼”开始,包括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如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一段或者武术散打直拳、摆拳、勾拳,重点掌握武术中武德的教育,包括谦虚忍让、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精忠报国、不屈不挠等,做到“孝悌仁义”“技道并重、德艺双修”,强调个人的为人处世及修养。

1.3 规范职业技能

创建个性化、富有特色的“新生军训模式”。把武术教学融入到新生军训中,利用新生军训的时间,每天抽出2h左右的时间学习武术,为以后教学、学生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是:大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且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更令人揪心的是,现在此种状况还未得到明显改善。如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根本不能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1)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古代习武人精心修炼,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首先,习练武术,能够提高素质,健体防身,如武术套路动作包含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等,注重内外兼修,对人体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不仅能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还能学会攻防格斗技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次,武术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因为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运气和意念活动,对维护身体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具有良好的作用。最后,习练武术能够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运动技理相通,艺无止境,使人们在切磋过程中,交流思想,增进友谊。

(2)在职业教育中,动手操作能力是其根本,而动手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准、稳、快、巧”,与武术中动作标准、快中有稳、强调细节的要求不谋而合,经调查发现,凡是武术练得好的学生,其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通过习练武术,无形中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

3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充分运用武术文化自身价值,采取“模块式”操作方法,把武术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

(1)成立武术文化特色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提出特色创建总目标,为武术文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为推动校园武术特色目标的实现,领导机构中组长可直接由学院书记或院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执行组长必须要有相关的武术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关于推广武术文化方面的师资培训方案,把武术文化理念贯彻到学院每一位领导、教师工作、生活中,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其中,学院领导班子、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包括学院书记、院长),并且要学会相关的武术礼仪及规定的武术动作,学院体育教师是推广武术文化的主力军,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由体育教师承担。

(3)采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武术特色早训、武术协会、武术竞赛”等模块式操作方法,把武术文化融入到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第一,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院实际,适当提高武术在大纲中所占的课时比例,做到体育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突出武德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每一堂课把武德教育贯穿于始终。第二,课后强化练习,不断提升武术技能。为促使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学会后,学院可以制订专门的早训等实施方案,通过早操、课间操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武术技能。第三,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取“以赛促进”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训练当中。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校园武术比赛,全校评选出前6名予以奖励,并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如评选出“校园十佳武术先进个人”等称号),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顽强拼搏精神。第四,以成立武术协会、警卫大队等俱乐部形式,让有兴趣和武术特长的学生加入到队伍当中来,成立一支学生武术骨干队伍,承担全院武术的推广及学院安全保卫工作。

(4)针对学生“立志向、长志气、练意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编写以“武术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及时总结武术在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经验及遇到问题时解决的方式方法,使教学科研化、成果化,逐步构建“教学、教研、培训、课程开发、管理”于一体的校园机制,为进一步在职业教育中推广武术文化奠定理论基础。

4 健全人格

塑造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性格及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溺爱比较多,平时很少受到严格的管理,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喜欢玩、不爱学习,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缺乏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而练习武术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经得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考验,做到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练习武术套路,要克服枯燥关,能够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遇到了强手,要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的武术锻炼后,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质。

5 未病先防

通过习练武术,预防甚至根治一些慢性疾病。身体超重、高脂肪、高血糖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消耗脂肪,并增大肺活量,降低血粘稠,防止动脉硬化,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为人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长期练习武术,还可以提高习武者的骨密度与骨硬度,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练习武术也能提高心脑血管的工作能力,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6 结语

“习武不习功,到头一场空。”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也无从谈起。身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目标,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借助于我国传统文化——武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习惯养成为根本,把武术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理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终将找出一条符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猜你喜欢

武术学院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