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及养殖技术综述

2020-11-24关意寅

广西农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陆川杂交养殖

关意寅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1)

陆川猪是我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属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定位为中国优良生态名猪。陆川猪为脂肪型猪种,体貌特征独具地方特色,如体型紧凑、身躯矮小、四肢粗短、皮薄骨细等,还具有出栏快、易长膘、适应强、遗传性能好、繁殖能力强、肌间脂肪多、肉质鲜嫩、口味香醇等优点[1,2]。陆川猪主要分布于广西梧州、玉林等地区,营养价值高,营养素含量丰富。据研究,每100g陆川猪肉中含蛋白质 20.30g,脂肪 6.20g,维生素 44μg,硫胺素0.54mg[3]。因此研究陆川猪的遗传特点和养殖技术,探索出科学的养殖方式,可促进陆川猪养殖业发展,进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肉类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1 陆川猪遗传特点、种质资源保护及杂交利用

李中宇[4]等研究了陆川猪各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各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认为陆川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陆川猪遗传背景比较丰富,可进行种质改良。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发现陆川猪可与环江香猪、巴马香猪聚为一类。

陆川猪作为中国优良地方名猪,和巴马香猪等地方名优产品一样,应受到品种保护。2001年,国家对陆川猪资源开展了全面普查,在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管理会议上,把乌石、古城五个乡镇列为陆川猪的保种区,并制订了《陆川猪保种区管理办法》。2012年,莫常信等[5]制定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技术方案,确定了具体保种方案和保种措施,有效地保护了陆川猪的遗传基因。

在陆川猪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方面,除了通过纯种繁殖为生产提供优良猪种外,还通过杂交作用选育获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陈清森等[6]开展广西陆川猪与长白猪的杂交试验,结果发现其杂交后代长陆猪不但保持了陆川猪原有的风味口感,还具备了长白猪生长快的特点,且杂交猪料肉比较低,保持了耐粗饲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研究陆川猪基因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朱麒等[7]提取陆川猪背肌总RNA,获得了生肌调节因子(Myf5)的基因编码区序列(CDS)。运用生物技术对基因进行测序,同时检测了基因表达量。结果发现30日龄陆川猪背肌Myf5基因表达量最高,30~240日龄逐渐下降,240~300日龄又上升。焦迪等[8]克隆了陆川猪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基因,并检测了其表达情况,分析该基因在不同品种猪体内的差异表达可能导致了猪瘦肉率的不同,为后续揭示IGFBP5基因对陆川猪肌肉发育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黄幸等[9]则将Fat1基因成功整合到陆川猪PKF细胞基因组中,为生产转基因猪提供了数据依据。邓章超等[10]研究表明在陆川猪肌肉脂质的沉积过程中DGAT2基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潘鹏丞等[11]扩增出了PDK4基因CDS区,同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预测并分析了载体功能结构,为研究陆川猪脂质沉积的遗传改良打下了理论基础。

2 陆川猪养殖技术

2.1 营养调配

何若钢等[12]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生长期陆川猪生长、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并未明显影响到陆川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但发现高营养水平日粮可提高其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并提高其大理石纹评分及肌肉含脂量,而低营养水平日粮则降低了其肉色评分。

杨昭远等[13]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陆川猪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了体质健康、体重为15kg左右且胎次相近的60头阉割的陆川小公猪为研究对象,试验动物分成三组,第1组小猪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益生素,第2组添加0.1%的益生素,第三组设为对照组,不添加益生素。每组分三个平行组,试验结束时记录每个平行组消耗饲料的量,并测定各组试验猪的生长状况,包括初始重、末均重及平均日增重,同时计算料肉比,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发现益生素可提高陆川猪仔猪生长性能,能调节断奶仔猪体内氨基酸的代谢,增强其免疫功能。该报道为益生素应用于陆川猪的养殖提供了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李晓平等[14]报道了在陆川猪日粮中添加发酵木薯渣蛋白饲料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80头日龄70、体重约18kg的陆川猪,将这些猪分为三个饲养组,每组添加不同量的发酵木薯渣饲料,结果发现当发酵木薯渣蛋白饲料添加量为10%时,实验猪料重比显著升高,但末体重未增加,当添加量大于或小于10%时,其日均增重和日采食量有所下降。故发酵木薯渣蛋白饲料的日粮添加量以10%为宜。

2.2 林下放养技术

林下养猪是一项新兴的低碳环保的养猪技术。要求以林地放养及舍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因该技术可降低养殖污染,节省养猪用地,并饲养出天然优质的猪肉,所以深受政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廖国明[15]从放养前准备、养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报道了陆川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前景,并针对当前消费者与社会的要求,提出应当积极开展绿色养殖的建议。何国青[16]、邱晓明[17]、廖国明等[18]分别报道了广西林下养殖陆川猪的技术要点,从猪品种选择、驯化、林地选择、放养管理、疫苗接种、适时分栏及疾病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林下养殖陆川猪的注意事项。周世明等[19]则报道了重庆万州地区陆川猪林下生态养殖技术,他们从猪种选购(杂交1代陆川猪)、饲料选择(玉米面、米糠等)及饲喂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陆川猪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同时报道了投料观病、尿液观病及除热防病、消毒防病等猪病发现及防治方法。林下养猪虽然为生产者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放养猪可能会破坏林子的生态环境。所以养猪户应提高自身的养殖管理技术,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植被,同时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减轻经济和环境损失。

2.3 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

吕其壮等[20]采集了陆川县及附近地区的养猪场及散养户等共389头陆川猪组织样品,利用PCR技术对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口蹄疫病毒(FMDV)、猪巨细胞病毒(PCMV)和猪流感病毒(SIV),结果显示上述病原阳性率分别为3.08%(12/389)、7.97%(31/389)、14.40%(56/389)、60.93%(237/389)、26.99%(105/389)、26.22%(102/389)、24.16%(94/389)、11.83%(46/389),单一病原感染率达31.06%(91/293),混合感染率达68.94%(202/293)。且经过调查发现,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普遍存在纯种陆川猪群中,尤以PCV2为主,提示今后陆川猪群疾病防控的重点将是PCV2。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猪喘气病,该病属于慢性传染病,患病后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并极大地危害养猪业。黄勇[21]选择了广西玉林三个猪场中的陆川猪为试验对象,对陆川猪喘气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饲料中加药和药物注射。实验采用四种用药方法,分别为泰乐菌素+土霉素混合剂、氟苯尼考粉剂、林可霉素注射液和氟苯尼考注射液。试验中,阳性感染组设为对照组。治疗完成后比较四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发现治愈率和有效率最高的都是氟苯尼考注射液,分别达85%和95%。其次为氟苯尼考粉剂,分别达77%和89%。泰乐菌素+土霉素混合剂和林可霉素注射液较低,治愈率未达到75%,有效率未达到88%,林可霉素最低,治愈率仅为64%。说明氟苯尼考注射液及粉剂对陆川猪喘气病的治疗效果较好,适宜在生产中推广。黎珂钰等[22]等应用PCR技术,探索了陆川猪肺炎支原体(Mhp)的部分基因片段组成及地方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为防控陆川猪肺炎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婷婷[23]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389份陆川猪样品,分析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肺炎支原体(Mhp)、副猪嗜血杆菌(HPS)、猪伤寒沙门氏杆菌(ST)、猪链球菌2型(SS2)、猪弓形体(TP)、猪附红细胞体(E.suis)和大肠杆菌(E.coli)等病原的阳性率。发现这些病原的阳性率分别为15.42%(60/389)、26.74%(104/389)、10.80%(42/389)、7.71%(30/389)、11.83%(46/389)、11.31%(44/389)、21.59%(84/389)和30.33%(118/389),其中感染较严重的是E.suis、Mhp和E.coli,而且多为混合感染。说明细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普遍存在于陆川猪纯种猪群中,且主要病原为Mhp和E.coli。

3 加强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3.1 对陆川猪开展杂交选育工作

开展陆川猪与国外优质猪种的杂交选育研究,开发的新品种既具备国外猪种的优良基因,又保留了陆川猪的原始风味,还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如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杂交产生的杜陆猪,不仅继承了陆川猪产仔多、耐粗饲、肉质好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杜洛克猪繁殖性能高、抗病力强、瘦肉率高的新特点。还有陆川猪与长白猪杂交的长陆猪也表现出繁殖性能及生长速度显著提高。

3.2 通过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加强陆川猪的保种

行政方面,当地政府应将陆川猪的保种始终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不断出台一系列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政策与优惠措施。技术方面,逐渐建设陆川猪繁育体系,开展种质保护研究,建立种质保护监测体系,在陆川县划分保种范围,分区开展保种工作,并统一规范保种区的各项管理。

3.3 对陆川猪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加强陆川猪品牌宣传,拍摄陆川猪优质食品的广告。同时对陆川猪猪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出陆川烤乳猪及烧烤产品等供应市场。

3.4 采用低碳环保的养殖模式饲养陆川猪

采用“公司+养殖场+科研人员+农户+加工”的模式,由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校统一解决陆川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饲养管理培训。建立绿色低碳生态的养殖模式,实现陆川猪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陆川杂交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杂交牛
下一部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