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0-11-24唐利里

小学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动手科学

唐利里

小学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以及动手的能力,这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只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致,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日益活跃。在面向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真正地实现了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指在小组内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科学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就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到各种仪器,切身体会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此同时,使他们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进而验证了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比较容易地发现自己学习中欠缺的地方。而且,小学生经过不断的实验,实践能力便会越来越纯熟,他们的动手能力自然越来越高,对于未来的成长是最有益的。

例如,在教学空气的性质这部分时,首先科学老师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在空的玻璃杯底部放一团纸,然后将其压到水底,由此教师设置一个提问,你们猜一猜这个杯子里的纸是否会湿呢?提问之后,科学老师不要迅速地解答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做这个实验。老师先前的演示以及设置的提问,使小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做实验。经过实验证明了纸团没有湿,他们便会更加的好奇,就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不仅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想在科学这门学科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引发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有兴趣了,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愿意尝试,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如何让他们长久保持着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呢?可以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这样既能促进小学生发挥自己所长,又创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完磁极和磁化这部分后,给课外兴趣小组布置任务,让他们利用缝衣针、橡皮、磁铁等制作一个指南针,然后,使用自己制的这个指南针把本班教室的方位测出来,并认真地画在纸上。通过自制指南针和自行测量方位,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学习完的知识,而且他们对这样的活动也很有兴趣。通过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多多实践,就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现了通过科学学科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通过生活实践,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下的教育,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性地锻炼小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都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这样就需要为他们多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实践性强,而且与生活的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依据小学生的生活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常吃的蔬菜和水果这部分时,科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即让他们去市场上或者超市里了解一下自己平时吃的水果和蔬菜的信息,如价格和营养价值等等。并让他们做一下简单的记录。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们拿出自己考察记录下来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分享之后,科学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引入关于膳食均衡的问题,重点讲解科学饮食的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也能明白了科学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让他们去市场考察记录,让他们真正地走入生活,他们也从而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另外,实现了通过生活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放大镜这部分时,在课堂中给学生认真仔细地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放大镜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应用,让他们意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然后布置课下作业,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要求做好记录。如你都用放大镜观察了哪些物体?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地方用到了放大镜?他们通过实践和记录,便会发现放大镜的妙用,从而增强了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生活的兴趣,从而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这个过程也是动手实践的过程,他们自由地探索、思考,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加强对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必然。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方面的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当关键,作为科学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及生活实践等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信在广大小学科学老师的认真教研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事业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动手科学
周末加油站(V)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不落心外的雨
科学拔牙
动口不动手
妙求人数
动手动脑多快乐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