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途径

2020-11-24朱嘉怡

小学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垃圾法治道德

朱嘉怡

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在今后发展道路中必备的品格和能力,这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标的主要目标,并且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点所在,指引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树立健全人格,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分析道德和法治的内涵

就目前教育而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比较热门的一项研究话题,主要研究的是核心素养重要作用以及核心地位等,随着不断深入的实践教育,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受教育者的核心素养,对此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北京师大将这一概念分为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大类,然而,由于学科的不同导致其具有的特点也不同,而核心素养的确带有一定学科属性,为此需要对核心素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同时需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讲,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通过这门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按时睡觉和起床、注重日常讲究卫生等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其二、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理念,通过这门学科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其三,通过这门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文明举止、诚实守信等品格。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途径

(一)根据生活情境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个抽象概念,然而确实真实存在的,并且时时刻刻关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德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一种物质,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等方面彰显出来。为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将道德、法治学科与生活有效的联合起来,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例如,在向学生传授《我爱我家》知识时,教师不需要直接告诉学生父母是如何的爱我们,需要促使学生明白如何去回报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家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在家与父母发生的趣事以及一些小故事,说说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表现,这样的立体化生活情境,比枯燥的说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孝顺父母、体谅父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

(二)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故事情节描绘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针对一些抽象知识采用传统说教的方式,学生理解比较有难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听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事情,教师可以采用这个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假设同学们你就是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现在要组织“爱护环境”的活动,并且给予“环保卫士”的奖状。小区中小明和小红两家在打扫卫生,结束后爸爸让小明去扔垃圾,小明将垃圾随意塞进袋子丢在垃圾桶内,而小红则是把垃圾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塑料瓶子、硬纸壳等分别进行装袋,再将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放置在一起,然后分别放在不同的垃圾箱内,那么同学们你们应该将这个奖状给谁呢?不难想象这时同学们将会说给小红。这时教师需要紧着问同学“为什呢?”同学们纷纷给出自己的想法,由此教师可以引入主题,以此来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相关道德素养。

(三)深化学生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主要的一个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与规则意识,小学生对道德意识、法治规则的认知比较薄弱。为了强化学生道德法制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游戏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学生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可以进行游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队购物的活动,假设商家要求不排队不可以买东西的规则,那么有顾客赶时间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会想既要遵守规则,还要买东西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的习惯。长期以往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有效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在课堂上对自己进行约束,再到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进行约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课不可以说话和窃窃私语、不可以随意走动、不可以吃东西等,否则将会接受到批评,以此来约束学生遵守制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质的背景下,开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守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以及规律,从实际生活着手,结合故事情节和游戏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垃圾法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垃圾去哪了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