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笔触在油画中的运用

2020-11-24陇西县通安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笔触用笔颜料

陇西县通安中学

一、笔触的概念及出现

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到作画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

1.笔触的由来。笔触(touch)是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曾说过:“自然形态之中当然是不存在笔触这种东西的。”笔触是画家用笔(刀或其他工具)在描摹客观对象于表达主观情绪时在媒介物上留下的痕迹。长期以来,人们很重视色彩的研究,这是必然而且是很重要的,对于笔触,在国内外绘画界甚至一些大师都进行过细致研究,并做出一些精辟的阐述,但对其全面系统的研究则显得不够。

2.笔触的发展。美术史家多认为,活跃于15世纪的北方弗拉芒画派创始人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性绘画的媒介,自此油画揭开了他生命的光辉篇章。最初的油画以木板为底面大都钩精搜微,画风精致严谨。如杨凡·爱克的混合技法油画《阿诺芬尼夫妇像》《大臣罗林的礼拜》等。这时期的画面十分工整、细密、光润,笔迹被画家用柔软的貂毛笔扫平或有意隐没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期画家达芬奇受凡·爱克影响,同时注重光影转换和体积感的造型特点,创造了令人叹服的“渐晕法”其以淡彩混合绘制《蒙娜丽莎》充分运用了“渐晕法”和蛋彩上进行透明画法的油画技法,脸部、胸部、手的转折画的十分柔和、圆润。他用这种画法把细节融入整体的柔和之中,体现了物象与空间的新和谐,自然而又真实。

当我们立于一幅优美的画作之前,吸引我们视线并使我们感动的必定是画面给予人的一种视觉冲击力。这种具有生命力的美感形式,是通过画面的色彩和造型来获得,其巧妙的组合搭配是形成油画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首要前提。而一幅画则总是以具体的一笔而始,又以具体的一笔而收,是无数笔触的结合体。这些笔触终构成这幅油画超凡的、引人入胜的魅力,在油画作品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自然的事物本无笔触,正像自然界中并无旋律,而是音乐家提炼加工后才产生旋律一样,笔触也是艺术家通过主观处理后在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

中国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就很类似于油画中的笔触,在客观物体上笔触是本来不存在的,是用笔接触富有弹性的画布所留下的绘画痕迹,它的方向、形状、厚薄以及用笔时的轻重、速度、都是画家技巧和心境的记录。油画笔触依附于形体结构,色彩及所用材质等诸多形式因素。在古典作品中如荷兰画家维米尔油画画面的笔触呈现出沙粒状,很适合表现宁静朴实的画面内容与气氛。特别到近现代,油画笔触的发挥达到淋漓尽致,莫奈喜欢用碎小的笔触点擦上去,产生一种颤动的视觉效果;塞尚出于对本质结构的追求,笔触更像砌砖一样,有时甚至用抹墙面的方法涂上去。弗洛依德则用大块而颜料厚重的随意用笔来表现,对人视觉的第一感觉则是这幅画看上去很是恶心,让人就想吐,这实际上就是大师本身所要追求的效果,在现代油画界刘晓东曾借鉴并延续了弗洛依德的作画手法,成为当代油画界的佼佼者,这种画风能够发挥笔触之美。印象派画家们注重光线的变化,而又十分讲究运用笔触的韵律和节奏。笔触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国画与西画中,“笔意”“笔法”“笔触”“用笔”等,虽然称谓不同,但都具有相通的道理、相通的意义,伦勃朗、库尔贝、德拉克洛瓦这些美术大师的作品绘画性很强[1],其画面造型固然结实,但笔触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用笔精确到位,而又饱含激情,笔触本身的触觉美都表露其中,油画颜料的粘稠又流动、透明且又不透明可以随意发挥,可借助各种用笔技巧使油画颜料成为一种较能发挥造型因素的综合表现的材料,可以说油画是一种最善于再现周围一切丰富视觉印象的艺术。

二、笔触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简单却巧妙的笔触往往本身就构成一种令人信服的律动感,不同的笔触有不同的表情特征。笔触与物体表象贴切吻合,造成很强的真实感;跳跃轻松的笔触给人以洒脱、愉快的感觉;凝重沉实的笔触给人以朴实、坚定的感觉;迅疾有力的运笔,表现出奔放亢奋的情绪;躁动狂暴的运笔,宣泄出热烈、激愤的心理。笔触成为画家性格、情趣、艺术禀赋的自然流露,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正如中国水墨画用笔讲究“气韵生动”之说,“笔生万笔、笔笔相连”“千笔万笔归于一笔”。油画的用笔也遵循同样的规律,虽然西方油画并未产生“气韵生动”之说,然而艺术到了至高境界,其道理是相通的。在此,通过一些大师的作品予以阐述。

在18世纪英国托马斯·庚斯勃罗《理查德·布伦斯雷·谢里丹夫人》的画面中,让人感受到笔触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一是享受。画面中的人物衣着和远处的风景以稀薄的颜料随意交织叠画,笔法轻松,与人物脸部形成的虚实对比,使我们隐约感觉到画面中轻轻流动着郊外新鲜的空气以及画家带着淡淡的忧伤心情。远处一棵孤树被叠画在天空的底色上,树干只是几根简单的曲线,构成模糊树冠的树叶向着同一方向摆动,很是生动形象。

透纳的《船抵威尼斯》在画布上以厚重的白色油彩打底,最大程度上消除了画布本身的粗糙感。在光滑的表面再薄涂一层较淡的,而后再加重笔涂抹的色彩。以其厚重、斑驳的笔触表现其画面及内心世界。

安格尔运用线条造型的功力和精致笔法,在一系列优雅的上流社会妇女肖像中,展示的淋漓尽致的《徳沃塞夫人》等作品仿佛是温室中娇美的花朵,散发出淡雅的清香。他把色彩看成是素描的仆人,但在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内,其色彩运用上仍然可以说具有表现力。

三、笔触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油画大体以室内光为主,从固有色开始逐步进入条件色的认识和运用,多用薄涂,形成釉彩效果,到了19世纪印象派出现,则发生了决定性的突破。19世纪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就,促成了外光写生色彩体系取代原来传统的色彩体系,开拓了绘画中光色的新领域,连工具材料也起了变化,自调颜料变为预制颜料,笔由尖峰变为扁平为主,厚涂画法的重笔触于是取代了釉彩般的透明效果。由于印象派画家对色彩变化耐心细致的观察常常达到入微的程度,相应也要求画家用色时采用细小不透明笔触,而放弃画大片颜色或薄薄的平涂,短而分割的笔触,颜料尽量不加调色油而直接画到画布上,笔触逐渐往上加,有些是并存的、有些是重叠的,形成颜色的网状结构。印象派绘画的色彩与笔触虽然仍以真实描绘的物象为主,但与以往的绘画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笔触的动力性加强。印象派画家常用短促破碎的小笔触产生颤动效果。如莫奈的《阿尔让特依大桥》就是用闪烁着、颤动着的许多黄、橙、绿的碎笔触小笔触画桥下的水面,产生出炽热的阳光在水面上辉映的效果。修拉和新印象派画家以纯正色彩的小笔触,像镶嵌马赛克似的作画,让红、黄、蓝三原色和它的补色在观众眼里自行融合,形成一种视觉的颤动。

第二,新印象派画家修拉、西涅克用独具一格的有规律的小笔触把几何规律引入印象主义的色彩中去,产生一种把印象主义色彩加以几何组织化的感觉[2]。这种组织化用具有线条韵律的图案加以补充后,就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家创作抽象色彩图案的趋势。

四、笔触在当代绘画中的发展

首先,印象派后的笔触,主观抒情功能大大加强。塞尚独树一帜,发明“建筑性”笔法,经常以平行的、互不连接的笔触结合对角线的构图产生造型和布局的稳定感;塞尚后期的作品笔触变大,具有了抽象表现性(抒情性)。他曾说:“我所画的每一笔,就好像从我的血管里流出的。”他的色彩与笔触往往漂浮在物象上有某种独立性。这种漂浮,一方面是为了更自由地捕捉“体积”“结构”,同时也为了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他的《圣·维克多山》实际上是他利用笔触表达客观物象的独特感受与深厚感情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所以阿拉森评这幅画说:“笔触在这里起了优秀交响乐团里独奏家的作用。每个笔触都根据自身的作用,很得当地存在于画面之中,但又服从整体的和谐,这幅画既有结构又有抒情味”。

其次,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和表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们大都加强了笔触的动力性。凡·高在创造了颤动线条的笔触后,又创造了连续跳动的粗短笔触[3]。在他创作的后期,有创造了幅度更大的波浪式旋转笔触。在凡·高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的那种急速砍动、抽打似的色彩笔触和随点笔触以及旋转、交错、飞溅的线条笔触,蒙德里安那种猛烈扭曲的线条笔触等,其动力性越来越强。

五、笔触在油画中的作用

笔触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力度美感、表层美感、节奏美感、技巧美感和精神美感等作用。笔触与科学有关、笔触与艺术家的情感、个性、禀赋有关。笔触如彩云轻飘,如电闪雷鸣。给人无穷想象的空间,又如鬼斧神工创造了一个个可摸可触的世界,无论是画者还是观者对笔触的审美是一个综合的直接感受,油画艺术实践对笔触美感效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长期油画艺术实践锻炼和艺术修养的“积淀”才能达到对油画艺术的笔触之美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创新。在新时代的到来和新画派的出现,在艺术界必定会造就一批批优秀的画家,他们的画风、手法、用笔都是大相径庭的,时代的发展不会阻滞艺术文明的步伐,更会造就一代代艺坛新秀,艺术家们笔触的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所以,油画之美融合了诸多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享受,它依附于形体结构、色彩及运用材质等诸多形式因素。因此,笔触的最终指向是情感,优质的油画作品也正是因具有情感的笔触而产生作品永恒的美。

猜你喜欢

笔触用笔颜料
找不同
打翻了颜料瓶
艺术之春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颜料抹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