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竞赛视野下中职信息技术类赛项与专业教学有机融通实证研究

2020-11-24董国华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刘尧桂林旅游学院旅游数据学院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竞赛校企

董国华 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 刘尧 桂林旅游学院旅游数据学院

一、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提出重要指示,强调中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在中职教育培养体系中,技能竞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专业教学水平的检验;二是中职教育改革的促进;三是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

二、有机融通的概念

技能竞赛是一种竞技,专业教学是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进行传授和指导,学生主要负责反馈和吸收[2]。两者的有机融通是指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参与专业竞赛,反映对专业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专业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竞赛成绩来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3]。这样可以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去锻炼自己的相关技能水平,与此同时,相关专业教学的教师也能更好的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成果,积极投入到自己的专业教学改革当中,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三、信息技术类赛项

中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岗位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长[4],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也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课程或专业的必修课程[5]。

四、存在的问题

中职信息技术类赛项是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类的一技之长。然而从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类赛项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通还存在诸多不足,有部分中职院校的授课教师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类竞赛融入自己的专业教学当中,从而导致信息技术类赛项与其专业教学脱节,势必影响了专业教学的质量、加大了信息技术类赛项的备赛难度、降低了技能竞赛获奖的概率、从而使学生失去参加信息技术类赛项的兴趣,大大增加了中职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类专业水平的难度。

五、相关举措

(一)提高相关专业课程设计的科学性

根据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科的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是很重要,但学生真正获得一技之长才是核心关键。很多中职教师在讲授相关专业课程时,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基本的实践操作训练,认为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能够应付一般工作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专业竞技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在招聘求职者时,不再满足于处于合格水平的普通员工,而是更加青睐于具有创新意识、拥有高技能水平的优秀求职者。以计算机开发专业为例,此专业对编程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不是仅仅掌握基本编程代码就可以了,需要工作人员能针对企业或客户提出的特定要求,如软件整体框架、数据结构、模块功能、数据库大小、网站建设等进行定制化编程。这些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都是那些参加过信息技术类竞赛并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中职学生大多是未考取高中而进入中职求学,在一定程度上,其学科知识会相对薄弱一些,故而在相关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科学性。需要构建一套“学科竞赛+专业教学”的综合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应对方案等综合实践能力,依托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提高学生适应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增加校企协办的信息技术类竞赛

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一直鼓励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联合设立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既能为企业培养员工提供良好的条件,又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培训。表面上看,校企合作搞得热火朝天,如定向委培模式、企业实习模式等,不过其合作的层次并不深。虽然中职是很多企业指定的培养员工机构,但是并不是培养的员工都能达到企业的需求,不论是数量上的还是质量上的。这些没有达到企业录用标准的学生进入社会再择业时就显得寸步难行,往往只能选择更加低端、门槛普通的行业进行就业。很多时候这些行业与其学习的专业几乎没什么相关性,既是人才的浪费、也是学习成本的浪费,不但不能为国家发展助力,反而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这是国家、学校、企业和个人都不想看到。通过前面的论文可以知道,专业竞赛是可以成为培养中职学生的良好渠道,增加校企协办的信息技术类竞赛有多方面的好处:1.校企合作协办的信息技术竞赛内容基本都是企业需求的方向和项目;2.校企协办的信息技术类竞赛可以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3.比赛的结果,可以反映相关专业教师教学的水平,方便教师找问题,方便学生找差距;4.能更好的让企业提前锁定好苗子,做好企业后备干部培养的准备,节约企业筛选的时间。通过增加校企协办的信息技术类竞赛,达到校企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提高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类竞赛的积极性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招生扩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培养的好,未来学校招生就会好,大家对中职的态度也会有所改观。前面提到,通过专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培养中职学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目的。与此同时,中职院校也能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展示自身的实力,达到宣传的目的,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和良好口碑。中职院校要想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关键的关键还是看自己培养的学生是否高人一筹。在专业技能竞赛中,看的是“真功夫、硬实力”,所以,提高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类竞赛的积极性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核心要素。在专业技能竞赛中,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差距,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和探索欲。这些良好的素质,都是未来企业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特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在以后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也能作为后续学弟学妹们的优秀榜样。

(四)将信息技术类竞赛能力融入专业教学中

很多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任教的教师往往都是严格的照本宣科,在教学中,他们只会盲目地灌输知识和理论。如果遇到真实的案例讲解,教师就无从下手,很难在实际案例中讲解经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信息技术类竞赛能力融入专业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在信息技术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必然自己要弄懂相关案例,这既促进了相关专业教学课程的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在整体上拔高了学习该专业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学目的。

(五)寻求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方式

就目前而言,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仍然有大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程度时,主要都是采用传统的试卷评分模式,而且在评价时往往还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不能做到基本客观。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无法全面、完整、客观地对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判的。中职学生都是没有考取高中就直接过来学习的,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自卑性,这是大众的评价体系造成的,但并不能说中职的学生就是差生,其实他们都各具特点,都是具有朝气的年轻人,他们同样具有创造力、上进心、高潜力等特点,只要把他们好好的培养,一样可以是国家发展需要的重要人才。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评价考核体系中要寻求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式。在多维度评价中,不单单考虑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教师要在平时多挖掘各个学生的特点:如有的编程开发水平深、有的文稿撰写功底好、有的团队协调能力强等,来设置不同的考核项目,可以是实现软件功能开发、工程项目说明书、完成一项情景任务等。在多元化评价中,可以考虑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非授课教师评价和合作企业评价等。在多维度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能够充分挖掘中职学生的特点,把他的特长发挥出来,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六、总结

近年来,我院积极进行专业调研,了解专业对应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适时增加相关专业技能竞赛的次数、难度等级,调整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类专业竞赛与专业教学有机融通的课程体系,突出中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完善了本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类专业比赛人数不断增加,在竞赛中获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认可度等都在不断攀升。综上所述,技能竞赛视野下中职信息技术类赛项与专业教学有机融通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能够为中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竞赛校企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