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现状调查研究

2020-11-24吴慧攀杨泽旭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太原体育锻炼运动

刘 昊 吴慧攀 杨泽旭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08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在“互联网 + 体育”的时代背景下,运动类APP(手机应用程序)备受大学生追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借助APP在线运动健身。运动类APP给大学生健身带来全新的体验,但也存在对运动数据监测的局限性以及其他一些健身误区。

本研究深入实地调查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健身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现状、需求特点以及影响使用运动类APP的因素,旨在为大学生健身提供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意义

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大学生体质已成为体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运动类APP的不断应用及发展,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将大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并且能够针对性的给使用者提供运动指导。

本研究实地调查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健身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分析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健身的现状,以期为大学生理性和正确使用运动类APP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现状为研究的对象。本研究以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对367名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3 研究方法

通过太原工业学院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以“大学生使用APP健身”为关键词进行查找,查找更多相关文献资料、期刊,了解和整理相关的研究及方法,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3.1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信度、效度的检验

表1 问卷调查重测后的信度检验表

为检测调查问卷的可信度,组织进行了一次30人的重测检验,前后两次发放的时间相隔31天,请第一次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学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并对两次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调查问卷的可信度(α=0.8306)符合此研究的要求。

为了问卷设计的有效性,对6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效度得到专家的认可。

表2 问卷调查效度检验表(n=6)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表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调查发放采用当面发放填写和线上发放两种,问卷发放412份,有效问卷为367份,有效率为89.08%,其中有45份不符合要求。

3.2 实地访谈法

走访太原工业学院80名大学生、15名教师、5名专家学者进行实地座谈。

3.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取真实的数据。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表4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体育锻炼频率调查表(n=367)

每周锻炼2次以上共计347人,占比94.50%。可见体育锻炼逐渐成为太原工业学院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访谈中得知太原工业学院学生每学期公共体育课都有800m、1000m的测试,而且占总成绩的30%;与此同时,每年的体质测试也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太原工业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还鼓励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的体育课堂都会有相对应的奖励政策;从山西省教育界了解到太原工业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但调查发现仍有少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从事体育锻炼。访谈中了解到,大三、大四阶段的大学生已经没有体育课堂,而且大三、大四学生每年只有一次体质测试。这两个年级已经没有过多的体育任务,体育锻炼成为自发性行为,本身部分学生就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出现少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从事体育锻炼情况。

4.2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现状

4.2.1 性别调查

表5 运动类APP性别调查表(n=367)

由表5可知,运动类APP在大学生使用群体中男女生比率基本持平,没有因为性别而产生明显差异。究其原因,随着大学生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对体育锻炼的观念不断改变,并且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规定的体育任务,再加上男大学生对身材要求的提高和女大学生对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不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会对运动类APP有很大的需求。

4.2.2 运动类APP使用种类调查

表6 运动类APP安装种类调查表(n=367)

由表4.6可知,大学生安装比例最多的是跑步类APP,占比64.85%;其余安装种类是健身类APP、综合类APP、单向运动类APP。究其原因,跑步这项运动是最基础的运动项目,不受场地、器械、人数等条件的影响,使得跑步这项运动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和支持。其余占有率相对较高的种类还有健身类和综合类两种。随着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体型,很多人选择通过健身来塑造良好的体型,但又不具备专业的健身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健身类APP。综合类APP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以占比率也相对较高。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需求,不是只局限在单项运动的数据记录或指导,还有通过体育社交、寻找体育场地、了解运动相关知识等需求。

4.2.3 运动类APP使用数量调查

表7 运动类APP数量调查表(n=412)

如表7数据得出,手机中未安装运动类APP共计109人,占比26.46%。已安装运动类APP共计303人,占比73.54%。据调查显示,正在使用运动类APP人数不足总体一半,但由于使用过,现在不用的人数占比较大,导致手机中安装了运动类APP人数占到73.5%。这一数据反映出,目前有占比32.48%的学生手机中安装有运动类APP,但已经不再使用该APP。究其原因,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容易对新事物失去兴趣,很多学生缺乏持续锻炼的恒心和意识,导致不能持续使用运动类APP。被接受的同时,数据也反映出运动类APP被广泛接受之后,如何使在大学生群体中合理的利用,持续发挥其作用,成为目前运动类APP在大学生中发展的主要问题。

4.3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动机

4.3.1 了解途径

表8 运动类APP了解途径调查表(n=367)

根据表8所示,大学生了解运动类APP的途径占比最多的是通过朋友介绍。大学生基本都住校,日常交流除家长之外最多的就是舍友和同学,所以最容易达到的信息交流方式还是“人传人”的朋友介绍方式。其余还有用户体验、广告宣传、新媒体传播、其他方式。目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当代大学生又是一个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因此大学生了解运动类APP途径多种多样。

4.3.2 使用原由

表9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原由(n=367)

由表9可知,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朋友推荐,体现出大学生通过好友间的信息分享,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使用原因排在第二位的是自我需求,运动类APP能被大学生所接受,最大的优势条件是其多样化的功能,丰富的功能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同需求。也有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完成学校组织体育锻炼量打卡、锻炼良好身材或对自己体育锻炼进行监督等方面的自我需求而使用运动类APP;使用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获取体育信息,运动类APP最基础的功能是为体育提供信息和指导,所以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满足该方面需求。也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运动类APP拓展自己的体育方面的社交圈,结交有共同想法的体育爱好者,共同进步。

4.3.3 使用目的

通过使用运动类APP达到的目的占比较大的是记录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次数和统计运动量(跑步距离、骑行距离),选择人数分别为232人、201人,分别占比63.22%、54.77%。这二者的共同点是对运动情况进行记录,并且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目前很多APP都有此项功能,有的APP还会自动将当天运动量与朋友进行排名并显示出来,对第一名会有特别的奖励,也有的APP会根据运动步数在其他小程序中给出相对应的反应。

此外,运动类APP对运动的数据详细记录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运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结果给学生提出专业的建议,不但能使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同时能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其余还有通过使用运动类APP达到的目的有对运动进行指导、激发锻炼兴趣、查找相关运动场馆、记录卡路里消耗等、运动计划制定与提醒以及其他目的。其中查找相关运动场馆、其他目的占比较少,选择人数分别是45人、38人,占比12.26%、10.35%。

这几种功能也与参与体育锻炼的信息相关,与前两种目的相似,都能直接或间接给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帮助。

表10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目的(n=367)

4.4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使用运动类APP运动负荷调查

4.4.1 使用频率

表11 运动类APP频率调查表(n=367)

从以上数据可知,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相对较高,几乎不用的只占少部分,偶尔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一半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积极性不高。访谈得知,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经常因为自身懈怠而不去锻炼,运动类APP没有良好的监督作用,其次有操作面复杂、运动指导不完善等功能不足。

4.4.2 使用时长

表12 运动类APP时长调查表(n=367)

每次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长基本在1 h以内,只有少部分锻炼时间在1h以上。调查得知每次锻炼0.5h到1h的大学生基本能达到每天锻炼1h的基本要求,而且这部分的学生非常自律,体育成绩也不错。

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日常生活中除学校课程外,考取相关证件、考研、兼职等都会占用业余时间,而运动类APP利用碎片化时间指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不断得到许多大学生的亲睐。

4.5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后成果分享途径

大学生分享运动成果最多的是在社交软件(例如微信、微博等)中,共计68人,占比44.74%。通过分享给好友和其他途径分享运动成果,选择人数分别是47和50人,分别占比30.92%和32.89%。

几种途径中在APP内分享运动成果最少,共计32人,占比21.05%。根据数据可得,大学生会通过多种途径分享运动成果,并且更多的是通过社交软件。说明分享运动成果的目的除了分享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社交。

通过分享运动成果找到交流话题或者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因此也可以说分享运动有助于促进社交。其中占比最少的是在运动类APP内进行分享,也说明运动类APP在成果分享方面不完善,不能满足用户对运动成果分享的需求。

表13 大学生分享运动成果的途径(n=152)

4.6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存在的问题

4.6.1 监督作用不完善

运动类APP在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监督作用差,调查中44.41%的学生认为运动类APP存在监督作用差的问题。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经常因为自身懈怠而不去锻炼,目前只能通过学生主动使用运动类APP为主,基本上没有良好的监督作用。

4.6.2 运动技术指导不专业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运动类APP进行体育指导。需要运动类APP做到详细的划分和正确的锻炼方式,才能满足大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但调查显示,29.16%的学生认为运动技术指导不完善,运动类APP的对锻炼等级和强度划分仍不能满足实际情况,出现运动技术指导不完善的问题。

4.6.3 运动监测不准确

由于个体差异导致的身体条件不同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完成度不同,需要运动类APP做到持续对用户当前阶段身体素质、锻炼完成度等方面的监测才能对大学生锻炼情况有清楚了解。

据调查显示,有34.06%的学生认为运动类APP指导与个人实际情况不符,表明现阶段运动类APP的对监测手段薄弱,不能准确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出现与个人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4.6.4 数据记录不精确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运动类APP对数据详细记录之后,以科学的角度对运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给学生提出专业的建议。这样学生不但能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同时能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

学者王喜平表示运动类APP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出现GPS定位不准确、数据延迟性等问题[1]。因此在运动类APP会出现仪器测试数据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准确的得到数据,产生误导。

5 结论

(1)随着大学生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大学生体质的监控,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2)运动类APP问世之后,运动类APP能基本满足大学生运动等需求,快速的占领大学生市场且占有率很高,持续使用率却不及占有率的一半。用户中男女差距不明显,且大学生安装最多的是与跑步这一基础运动相关的APP,健身类APP和综合类APP也较受大学生欢迎;安装运动类APP的个数大多为1个。

(3)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多是由朋友推荐的,还有广告宣传、新媒体(微博、微信等)、用户体验等途径。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基本是为了满足记录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次数、统计运动量、对运动进行指导、运动计划制定与提醒、记录卡路里消耗以及激发锻炼兴趣等目的。

(4)运动类APP的运动负荷中,使用频率基本上是偶 尔使用的情况占多数,且大学生每次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长基本在0.5小时和0.5小时至1小时这两个时间段。

(5)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分享运动成果,更多的是通过社交软件分享运动话题或寻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在众多分享方式中运动类APP分享最少,不能满足用户对运动成果分享的需求。

(6)运动类APP中存在监督作用差、运动技术指导不完善、与个人实际情况不符、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出现在大学生的常用功能中,这些问题导致运动类APP专业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猜你喜欢

太原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不正经运动范
疯狂的运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