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1”教学模式在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证

2020-11-24周小青张怀雨张冬琴王贵贤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临场裁判员裁判

周小青 张怀雨 张冬琴 王贵贤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目前,学界对武术课教学模式改革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呈现出精细化的发展倾向,甚至涉及散打裁判员执裁能力研究。但是,这些成果的研究范式多是从“如何提高”武术散打课程技术教学效果的角度切入,再者就是对武术散打专项学生临场执裁技能构建和如何提高执裁能力的途径进行研究,其最大的局限性是忽视散打裁判理论课中教学模式的改革。[1]本研究正是基于对散打专项本科生裁判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作用的认识,为实现北京体育大学人才培养“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协同化”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散打学生裁判员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构建了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检验其有效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散打裁判理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被试对象为参加2019年中国武术学院散打裁判理论培训的专项学生,共100人(二级裁判员培训60人,一级裁判员培训40人)。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

2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布鲁斯·乔伊斯和玛莎·威尔最早将教学模式引进教学论加以研究。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学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2]吴恒山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设计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方法或阶段”。研究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选择的一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或者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或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普遍使用流程的课堂教学范式。在这种范式指导下,教师精选教材内容,师生配合,达成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3]

2.1.2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整合中国武术学院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资源,全力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夯实学生“论、技”同步提高的培养基础。它是指采用分层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自主训练法的组合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其他体育项目技术教学和裁判教学的改革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以分层教学法为基础,以微格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自主训练法为补充的“1+2+1”教学新模式。

2.2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2.2.1 分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与武术散打裁判课程培训的学生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掌握情况的不同,容易导致出现有部分学生感叹老师“教得快”以及另一部分人觉得老师“教得慢”的教学进度不均衡现象。而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师在了解学生差异基础上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并分层布置作业,在加强师生交流的同时可有效解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不同学习烦恼,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教学效率。[4]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从教师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的转变,教师不必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教学任务,只需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决教学重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了更多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空间,同时使教师“导”的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提升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2.2.2 微格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常规教学法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单调古板的模式,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微格教学法具有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运用视听设备;评价科学合理;角色转换多元性;教育技术的掌握、应用的特点。它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了教学效果,突破了传统单调的教学形式,对优化武术专业散打裁判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启示作用。[5]同时,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散打基本裁判理论、临场执裁技能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及时纠正自身错误,并能适当纠正其他同学的常见错误,还能进行正确的讲解示范,为以后的散打裁判工作奠定基础。

2.2.3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师生的教学相长

在散打裁判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从学员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且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员大脑注意力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6]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2.4 自主训练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只讲不练,效果减半。这句话是教学的至理名言,用在散打裁判理论课程的学习上更是如此。要想巩固和提高散打裁判的理论与临场执裁能力,就得多做题、多训练。因此,散打裁判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会自主训练,这也是学好裁判理论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自主训练,就是在按照规定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还要找一些适合当前水平的测试题以及模拟临场执裁来进行自主训练。[7]这与被动接受式相对,自主训练法主要包括个人自主训练和小组集体训练两种形式。在自主训练中,学生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能够进行自觉地选择和控制,并能够在训练之前自主确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做好训练准备,训练时选择训练方法,监控训练过程,调节训练强度,在训练结束后进行自我反馈和自我补救等。

3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3.1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实验

3.1.1 实验目的

在合作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支持下,检验“1+2+1合作学习”模式在提升学生武术散打裁判理论成绩,激发学生裁判学习动力,增强学生临场执裁能力,提升学生散打裁判综合素质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3.1.2 实验步骤

(1)试验设计。采用对比分析设计方法。为了保证试验效果的客观真实性,试验前对全体试验对象进行了散打裁判理论和临场执裁的考核,并对学生临场执裁实际操作进行了解。对成绩进行均衡处理后,随机确定一组为试验组,采用1+2+1 教学模式(1+2+1教学模简指分层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训练法的有机结合),另一组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教学法。(2)试验条件的常规。两组的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进度、场地设备等条件均相同,课后不另做辅导。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组与常规组学生再次进行理论考核和临场执裁技能的评定。

3.2 武术散打裁判理论课“1+2+1”教学模式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实验前被试对象的裁判模拟测试成绩情况

表1 一、二级散打裁判员模拟测试平均成绩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的客观真实性,试验前对全体参与对象进行了散打裁判理论和临场执裁的考核,并对学生临场实际操作进行了解。对成绩进行均衡处理后,随机确定一组为试验组(一级20人、二级30人),采用“1+2+1”教学模式;另一组为常规组(一级20人、二级30人),采用常规教学法。

3.2.2 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散打裁判理论成绩比较与分析

实验组和常规组的裁判理论成绩比较与分析通过教改实验理论测试,将成绩输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比较分析表明:(1)一级裁判:实验组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提升水平多15.7个百分点;(2)二级裁判:实验组理论测试成绩的提升水平较常规组多14.1个百分点;说明“1+2+1”教学模式的实验运用,对促进学生掌握武术散打理论知识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且一级裁判员理论成绩提升幅度更大。

表2 一级裁判员考试理论成绩统计表

表3 二级裁判员考试理论成绩统计表

“1+2+1”教学模式采用老师指导与学生互动结合的方式内在性地端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激发了学生活跃的天性,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了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情感,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能动性,并进而加速了运动技能的理性认知,更多的学生取得了国家一、二级裁判员证书等理论性加分条件,所以差异性效果非常显著。

3.2.3 “1+2+1”模式组和常规组的临场执裁测验成绩比较与分析

表4 一级裁判员考试临场执裁成绩统计表

表5 二级裁判员考试临场执裁成绩统计表

统计分析相关学生武术散打临场执裁成绩表明:实验组与常规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它们分别相对于模拟测试组的差异水平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首先,这是基于“1+2+1”教学模式效应加速了学生对裁判理论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模拟临场制裁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武术散打裁判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对武术散打裁判临场制裁具体技术有更清晰的理解,这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实际操作能力的表象亦促进了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其次,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手段与媒介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兴趣,激发了主动参与裁判工作的能动性,促进了临场制裁技能的规范及更广范围的通级赛执裁参与。最后,武术散打一、二级裁判员证书作为加分项目促进了学生专业临场执裁能力的自我认同与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3.2.4 “1+2+1”模式组和常规组测试总成绩比较与分析

实验组对比模拟组在散打裁判的总成绩以及通过率上均高于常规组。一级裁判:总成绩分值提高较常规组多6.4分,提升百分比较常规组多9.9%;二级裁判:总成绩分值提高较常规组多9.3分,提升百分比较常规组多17.1%。“1+2+1”教学模式在总成绩以及成绩提升百分比上对二级裁判员的效果大于一级裁判员,而在通过率上则更有利于一级裁判员的培训。

表6 一级裁判员考试总成绩统计表

表7 二级裁判员考试总成绩统计表

3.2.5 “1+2+1”教学模式实验的应用评价

“1+2+1”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而可操作性强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一,追求团队整体协作效益的同时,倡导教师主导意识下提升主体知识素养的同时做到能教、善管,它可以集多种教学模式之长的同时摒弃众者之短,继而产生良性循环的复合整体教学效应。[8]其二,学生在同教师互动过程中能动地探究理论、提高实践能力;使散打裁判理论课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也成为学生立足于增强自身裁判综合能力为核心的主体内容;促成教学技术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也成为学生能动学习的认知媒介与工具;[9]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师生技术、学识等多层次的互动交流过程,也成为师生思维理性、精神等多维度的互动交流过程。其三,教改实验呈现整体化设计的综合性、直观性、启发性、科学性,体现散打裁判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统筹规划。总的来说,这一新模式在武术散打裁判课程培训的理论与实践中都是切实可行的。[10]

猜你喜欢

临场裁判员裁判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法律裁判中的比较推理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从重”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论警察临场处置力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裁判员位置转换的技巧探析
让怯场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