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排球运动中的“choking”现象

2020-11-23刘兰涛胡剑宏林劲杨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排球现象运动

刘兰涛 胡剑宏 林劲杨

摘  要:“choking”原意是指生理上的“窒息”,后偶然被用来形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突然发生衰变的现象,后被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学界先后有干扰理论模式、自动执行理论模式和综合过程理论模式3种理论对“choking”现象进行阐释。“choking”现象的产生主要有竞赛过程中的高“压力”和运动任务的高技术含量2个条件。而排球运动在具有高技术含量属性的基础之上还在项目载体、任务类型和对抗类型方面具有集体项目、开放性技术任务为主和隔网对抗这3个项目属性。因此,在排球比赛中极易发生“choking”现象,但同样因为排球的项目特点,排球比赛中的“choking”现象却不易被察觉。

关键词:排球  运动  “choking”  现象

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c)-0227-05

Abstrac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choking" refers to physiological "suffo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on that athletes' technology suddenly decays in the competition. It is defined a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habitual exercise execution process decays under pressure. There are three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the academic circle: interference theory, automatic execution theory and comprehensive process theory. "Choking" phenomenon is mainly caused by two conditions: high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and high technical content of sports task. On the basis of the high-tech attribute, volleyball also has three attributes, which are collective item, open technical task and net separated confrontation, in terms of item carrier, task type and confrontation type. Therefore,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s very easy to occur in volleyball matche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leyball events,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volleyball matches is not easy to be detected.

Key Words: Volleyball; Sports; "Choking"; Phenomenon

1  何謂“choking”

“choking”原指生理上的“窒息”现象,后偶然被一名美国的研究生用来形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突然发生衰变的现象,迅速引起学界的关注。但至今学界对“choking”现象的定义仍争论不休,其中我国学者王进对“choking”现象的定义描述得更加清晰,界定更加准确,被多数学者所认可,即:压力条件下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1]。

2 “choking”现象的理论阐释

2.1 干扰理论模式

“干扰理论模式”一直被众多运动心理学家所认同,率先对“choking”展开系统研究的Daniel M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981年他便试图用干扰假说来解释“choking”现象,而后来的Nideffer R M则更为详细地运用干扰假说对“choking”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是压力所产生的干扰信息使运动员的注意发生了转移,致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被破坏。而在真实的竞赛环境中,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干扰信息会不断地对运动员形成干扰。使其不能保持专注,当比赛要求运动员做出应对时,运动员没有合理的措施来应对,便会导致失误[2]。

1992年,Nideffer R M建立了“choking”干扰模型(Distraction Model),将注意划分为4个方面,即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以及视野的宽和窄(详见图1)。在正常的运动过程中,注意力应是朝向目标任务的,当注意的视野范围变宽时会让运动员获得对运动任务整体的感知,变窄时会让运动员感知到任务目标变大或速度变慢,这足以令运动员对任务信息进行正常地分析处理。然而在高压环境下,大量的干扰信息会使运动员的注意过度的朝向自我,当视野变宽,信息量增加导致运动员的分析出现紊乱,当视野变窄,信息量不足导致运动员的分析出现僵化[2]。

如此一来,如果运动员将注意过分地朝向内省部分,便会导致运动员注意的灵活性受到破坏。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多变的运动信息。

2.2 自动执行理论模式

1984年,社会心理学家Baumeister R F提出了“自动执行理论模式[3]”,认为“choking”是由于意识控制运动技能的自动化过程而造成的,并以努力的“悖理效应”来解释“choking”现象的发生;还认为运动员在意识到比赛的重要性时,主观上便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确保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可是对技术动作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却会破坏技术动作执行的流畅性[3]。这一理论的基础源自于“技术获得理论”,当个体在技能学习的初期往往需要注意具体的执行过程,一旦技能被熟练掌握以后,形成动力定型,便不再需要注意技术动作的执行细节。如果个体再有意识地进行控制,那么就会对技术动作的执行产生干扰。

2.3 过程综合理论模式

学者王进认为干扰理论模式和自动执行理论模式在解释“choking”现象时存在矛盾,一方认为是因为运动员没有将注意集中到技术动作的执行过程上,而另一方则认为是运动员过分地将注意集中在技术动作的执行过程上。这2种理论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王进先生在整合了干扰理论和自动执行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choking”现象的全新理论阐释方法——过程综合理论[4]。认为“choking”现象的表现虽然是成绩下降,但是其发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与对压力认知、压力应付、任务特征和个体技术水平相关的“发展过程”(如图2)。过程综合理论认为“choking”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竞赛中的稳定和非稳定因素作用于运动员的认知,形成压力的源头。一旦运动员感知到比赛的压力,其自我认知和运动焦虑就会相互作用,增加其对比赛结果的认知,而对比赛结果的认知会反向强化运动员的自我认知和运动焦虑,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酵,不断反应的链条。对运动员形成系统的影响,直至运动员“choking”。

3 “choking”现象的产生条件

说到“choking”现象所产生的条件,首当其冲的就是竞赛过程中的高“压力”,此点在学者王进对“choking”现象所做的定义中就已明确——“choking”现象是发生在“压力”条件之下的,其对运动员竞赛表现的影响非常严重,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

所谓压力是指引起认知操作结果重要性的任何单个或多个因素的组合体[3]。例如“金牌”压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杨威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出现抓杠“失误”;男子50m气步枪三姿射击决赛中,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同样是在一路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却“离奇”地打出了脱靶的成绩。诸如此类的压力还有很多,例如:观众对运动员的压力和比分的压力等。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运动员的训练大部分是在无压或低压的条件下进行的,那么运动员从训练的无压或低压环境进入到高压力比赛环境的过程中,就缺少了一个合适的过渡期,这样就造成了运动员对高压比赛环境的不适应,进而导致“choking”现象的发生。

致使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choking”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运动任务的高技术含量属性。

体育运动项目一般分为体能主导和技能主导两大类,其中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目的成绩好坏与否多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高压的竞赛环境下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也均体现在运动员的生理方面。而在运动员的主观方面,其越加努力,对能力的发挥越有帮助。努力对于这类运动项目来说如同增添了新的能源[5]。所以对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目来说,适当的“压力”和运动员主观上的“努力”对运動员体能效应,其实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其直接表现就是运动成绩会因为运动员主观“努力”因素的加入而提高,所以,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以体能为主导的运动项目中也就无从谈起“choking”。

而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相对于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目而言,其技术含量更高。要求运动员具有符合项目所需的身体条件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后天学习对技术动作掌握的程度。且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多是由一些复杂的多元技术动作所组成,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和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将会对运动员最终的运动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竞赛环境的高压力,哪怕只是对运动员产生丝毫的影响,最终都将影响到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且努力对技术的发挥会产生负面作用[4]。运动员主观上越想努力控制技术动作,技术动作的执行就越受影响。因为,在高压的竞赛环境下,运动员会试图把注意力集中于运动的执行过程,有意识的控制运动执行过程,以提高完成动作的效率[4]。以此来对抗其内心的紧张情绪,但是对已经形成动力定型的技术动作更加关注便会影响执行的流畅性。

以上2个运动员产生“choking”现象所需的条件,竞赛环境的“高压力”是作用于运动员外部的影响因素;而运动任务的“高技术含量”是运动项目本身所涵盖的既有不稳定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必定会增加运动员“犯错”的几率。

4  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4.1 项目载体特点

运动项目可以参赛人数的多少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关系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排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十分强调运动员的分工与合作,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个人的技术发挥将对整个队伍的比赛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排球运动在规则中明确限定了运动员不允许持有球体,只能以触球的方式完成技术动作,更加突出了排球运动在团队协作方面的极高要求。在战术安排方面,集体项目多以队伍的整体风格特点或核心运动员的能力特点为基础打造战术打法,如此必然会有多数运动员处于一种从属地位,须主动地向全队的战术打法趋近;另外,由于是多人参赛,运动员在心理上所承担的责任是处于一种被分担的状态,排球比赛场上共计6名队员参赛,通常运动员个体会认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是1/6。

4.2 任务类型特点

美国运动心理学家Paulton在1957年将运动技能分为开放性技能和闭锁性技能2类[6]。而排球运动作为一项以开放性技能为主的运动项目,以本体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主要特征,依据赛场环境变化和运动信息的反馈来调节自身运动技能。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场依存性[7],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和识别赛场内的所有运动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战术安排和运用方面,由于比赛环境存在极大的不可预见性,所以个人技术与整体战术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时根据赛场的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对手的战术意图,从而及时采取合适的技术动作予以应对就是取胜的关键。

4.3 对抗类型特点

排球运动作为隔网对抗项目,其与同场对抗项目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球场中间的一张球网将比赛场地一分为二,比赛双方的“竞技对等性”被进一步放大,在形式上表现为“敌我阵营,一眼分明”;而在对抗上则因为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抑制了一些身体素质优越的运动员以侵犯对手而获取技术优势的行为和手段,只能依靠一些间接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超越,影响比赛局势。同时,由于受到规则的约束,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与对手直接进行身体对抗的机会,导致运动员缺少个人情绪的发泄口,在高压情境下运动员的情绪波动会非常大,极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对高特质性焦虑的运动员个体来说,这种情况无疑是“火上浇油”,其焦虑程度会被进一步强化。有研究证实[8],运动员的焦虑状况和运动成绩极为相关。

5  排球比赛中“choking”现象

5.1 排球比赛中极易出现“choking”现象

根据图3可以看出排球运动同时具备集体项目、开放性技术任务为主和隔网对抗这3种属性,从而形成了排球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独特之处,而这3种属性均在“choking”现象的产生起促进作用。再加之运动员所处的比赛环境中,包括观众、对手、队友、突发事件、比赛重要程度等诸多极易形成运动员心理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不断发酵反应,从而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系统地影响,直至运动员心理“失控”,引发“choking”。因此,排球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是极易发生“choking”的。

5.2 排球比赛中“choking”现象的特点

排球比赛推进所依靠的是对阵双方比分的不断推进,而一方之所以会得分,则是因为另一方的失误丢分,所以从相反角度来看,排球比赛也可以理解为是依靠着一方的失误丢分而不断推进的。然而,“choking”现象本身引人关注的焦点在于对比赛胜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多为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急转直下,葬送好局。而在排球比赛的整體推进过程之中,所有的得分均伴随着对手的失误,如此多的失误,即便是“choking”现象真的发生了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排球比赛中“choking”现象最大的特点就是很难被人们所察觉到。

参考文献

[1] 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J].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2] Nideffer R M.Psyched to win[M].Champaign IL:Leisure Press,1992:36.

[3] 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610-620.

[4] 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5] 徐真英,王进,朱旭光.竞赛压力对运动技术效应的理论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2):240-246.

[6] 松田岩男.体育心理学[M].北京:国家体委百科全书编写组印,1982:211.

[7] 李圣旺.封闭性和开放性运动技能的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之比较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5,2(2):135-136.

[8] Halvari H,Gjesme T.Trait and State Anxiety before and after Competitive Performance[J].Perceptual Motor Skills,1995(81):1059-1074.

[9] 王进,乔智,刘金华,等.压力与“Choking”现象:基于过程理论的系统分析[J].体育科学,2018,38(12):19-34.

[10]钟玉芳,周爱保,余青云,等.压力下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实验研究[J].心理研究,2017,10(4):52-59.

[11]尚怡,王进,刘金华,等.网球运动“Choking”发生诱因的质性探索:来自高校优秀运动员个案的纵向观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256-263.

[12]刘书强.女足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研,2019,40(4):93-98.

[13]叶星理.“注意瞬脱”竞赛中Choking研究的新视角[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2):86-91.

[14]伍瑶,李利强.竞赛压力下的运动表现:“Choking”现象的解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3):64,84.

[15]魏征,吕中凡.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的研究与探讨[J].运动,2018(185):21-22.

猜你喜欢

排球现象运动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不正经运动范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