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咖啡种植管理与卫生安全管理分析

2020-11-23崔莹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种植

崔莹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咖啡已发展成为主流休闲饮品之一,而我国咖啡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种植、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加上近几年咖啡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咖啡的质量、产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大重视度。基于此,主要从生态咖啡的种植管理方面和卫生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咖啡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咖啡的卫生安全水平。

关键词:生态咖啡;种植;管理技术

咖啡被誉为是当前世界的三大软饮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休闲心理,另外咖啡容易栽培,在种植2-3年左右即可有一定的收获,管理成本较低,总体产值更高,能够给咖啡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当前社会对咖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为了有效扩大自身的市场,增加自身的经济收益和市场竞争力,所种植或是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咖啡质量参差不齐,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因此要加强对咖啡的管理,从种植和安全管理2个方面人手,保证咖啡的质量,提高咖啡的产量。

1 生态咖啡的种植管理

1.1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

咖啡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在选择种植咖啡地区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宜咖啡的生长。一般咖啡的生长环境需要符合光照充足、良好的水利和土壤等条件,在种植过程中尽量选择产量高、管理成本偏低的品种。另外,咖啡对种植的地势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需800-1400m的海拔高度并有较多降雨量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9-21℃的温度环境也是适合咖啡生长种植的必要条件。而小粒种的咖啡耐寒性较强,适应性较广。一般来说,对咖啡种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能够达到适宜的温度和相应的气候条件即可,正常的土壤便能够促进咖啡有效生长。但实际上想要获得优质的咖啡,提高咖啡的产量,最好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土质和土层较深的土壤环境。例如在东北种植咖啡虽然土质条件好,但因气候比较严寒,咖啡苗很容易被冻坏,而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种植咖啡,会出现幼苗或者成株时因积水而死的情况。因此,种植地的选择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适合咖啡生长的环境,从而保证咖啡正常生长,并增加相应的咖啡产量。

1.2加强育苗管理

促进咖啡的正常生长,提高咖啡产量的重要一点便是做好育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选择成活率高,且产量高的优质咖啡种子,常见品质比较好的种子有卡蒂膜系列。在播种之前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2min左右后,利用沙床对种子进行催芽;一般情况下,播种1kg的咖啡种子,需要在1.5-2m2的催芽床上进行。在咖啡幼苗较小的时候剪去根尖,避免出现移栽过浅问题,提高移栽成功率。一般来讲,1kg的种子的有效种植面积为3500m2,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种植面积选择适当的种植量。另外,对咖啡进行翻土,能够提高咖啡的产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频繁翻土,同时在翻土过程中需要在咖啡苗之间进行浅层翻动。咖啡育苗过程中另一重要工作便是装营养袋和移苗。由于育大苗和育小苗是不同的,所需营养袋的大小同样也有差异,根据不同的营养袋标准将大苗或者小苗分别装在25cm x 30cm、16cm x 20cm的营养袋中,分别给营养袋中装满土,摆放在高50-60cm的大荫棚下,对于隔年苗定植时则适合装在20cm x 25cm的塑料袋中,给咖啡苗根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减少弯根苗产生。在进行移苗工作时要对沙床淋水,并用小木棍协助取苗,做到不伤害咖啡苗的根,将取出来的咖啡苗放在潮湿、阴凉的地方,切忌曝晒。将咖啡苗栽得太深或者太浅,都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在移苗过程中,还要对咖啡苗优劣选择和淘汰,使移栽的咖啡苗都是健康的,能够提高产量的。咖啡生长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根系长度超过植穴范围的情况,而此时若是出现雨季,则会对咖啡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翻土工作,一方面咖啡在雨季的时候能够充分得到雨水的浇灌,另一方面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此时进行翻土一般是在0.5m以下的深度,保持土壤的疏松性,以减少对咖啡生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咖啡进行浇水或者施肥,每次施肥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幼苗长出真叶的时候,可以进行第P次施肥,此时的肥料最好是清粪水,也可以选择不施肥或薄施。在不同的生长期中所选择的肥料也是不同的,不能盲目施肥,应根据咖啡生长的情况具体按量施肥,避免出现叶黄、落果的情況。对于咖啡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除虫工作,适宜咖啡的生长环境对于病虫的生长来说也是非常良好的自然环境。咖啡的除虫工作,主要是对病虫的预防,而防虫治虫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在咖啡治虫过程中应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综合防治效果,减少病虫对咖啡生长的影响。

1.3科学收获与加工

秋季是咖啡成熟收获的季节,咖啡收获的时间需要根据以往的收获经验或者是判断来确定,一般当咖啡种植到第3年,并且荚果变成红色的时候便可以准备收获工作。收获后的咖啡豆需要及时放置在通风阴凉区域,避免放置在潮湿或者是太阳底下。咖啡鲜果应尽量避免过夜,存储时间以不超过2天为宜,因此咖啡鲜果在采收后最好立即进行初加工。对于咖啡豆的加工,需要提高卫生安全性,在加工过程中要绿色生产,避免加入添加剂。常见的将咖啡生豆加工成熟豆的方法有2种:湿法和干法加工法,而在咖啡加工过程中常采用的是湿法对生豆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程序相对较多,首先通过5-8min的漂洗分级法将咖啡豆有效分离出来,将成熟的质量好的和过熟的或者是质量比较差的有效分类。然后采用专门的脱皮机器对咖啡豆脱皮,并对脱皮后的豆粒全部铺开,放在发酵池上,接着在发酵池上覆盖一层塑料膜,以提高密封性,通过自然条件达到发酵效果;发酵时间根据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而定,若是温度过低,发酵时间相对长一些。判断发酵工作是否完成,可以用手搓一下咖啡豆粒,如果摸起来像摸鹅卵石的感觉一样,则说明发酵好了。发酵后还需要清洗豆粒,并在清洗后进行浸泡和晾晒,浸泡时间一般为12小时,主要是为了彻底清洗豆粒上的糖分,然后在第2天就可以将豆粒放在室外晾晒,要求豆粒含水量为12%左右,晒好的豆粒颜色应该是偏绿。后将晾晒好的豆粒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入库储存并进行合格检验,最后通过检验结果的豆粒便可以进行脱壳工作。

2 生态咖啡的卫生安全管理

2.1 完善生产加工制度

咖啡加工过程的不规范性和销售管理的不健全性也影响着咖啡整体的安全和卫生,因此在对咖啡的卫生管理中,首先要完善相应的生产加工制度,使咖啡生产加工单位能够在每一个加工环节都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条件对咖啡豆进行加工。此外,要加大力度建设统一、权威的合理制度,提高咖啡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咖啡安全问题的排查。这就需要在制定相应的制度过程中,细化监管职责,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体系,严格排查咖啡加工企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咖啡在加工中的安全性。

2.2完善卫生标准体系

完善卫生标准体系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并考虑到我国的卫生标准以及检验标准,并能够根据相应的标准完善建立更加严格安全的咖啡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系统,加强各单位部门的联系,如农业、质检、卫生等部门综合起来对咖啡进行检测,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机构,完善咖啡的检验检测体系。另外,在检测过程中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需要进行资源信息的共享,避免出现重复检测,避免出现浪费人力、物力等有限资源的问题,以加强在市场上的咖啡质量和安全性,使其符合我国健康标准。

2.3提高设备检测能力

提高设备的检测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对咖啡的安全性。科技的进步,使得更多先进检测设备应用到咖啡的安全性检测中。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加大对先进精细化工艺设备的资金投入,并在检测过程中有效应用,以提高对咖啡检测的精准度。提高设备的检测能力还需要加强培训相关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力度培训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检测精度,确保市场上咖啡的安全符合我国的卫生标准。

3 结语

咖啡作为目前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正是这种高需求量影响了咖啡相关企业在种植、加工或者是售卖过程中因供不应求出现销售不安全咖啡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咖啡的管理和咖啡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不仅要能在咖啡的种植过程中,通过选种、育苗、翻土、对咖啡有效施肥和除虫方面加強对咖啡的安全种植管理,还要能在收获、储存、加工以及售卖过程中提高咖啡的安全性,同时需要相关安全管理单位能够加强对咖啡各个环节的检测检验,完善监督监管体系,使上市销售咖啡的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种植
园林苗圃的建立及管理技术分析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