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趋势

2020-11-23任莉莉姚宏许项发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战略旅游研究

任莉莉 姚宏 许项发

摘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旅游成为近期旅游研究热点,为了明确乡村旅游前期研究特点与新战略下的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1992—2019年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探究相关领域研究者主体、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以及研究热点,进一步对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后乡村旅游研究趋势的演变历程,通过可视化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挖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热点主题并分析前沿动态。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研究趋势;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009-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02

Progress and trend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REN Li-li,YAO Hong,XU Xiang-fa

(Xingzhi College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recent research hotspo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rural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under the new strategy, this article uses the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ool to draw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from 1992 to 2019, explo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ers in related field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hotspots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Furthermore, comparing the evolu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trends before and aft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atlas, to explore the hot topics and analyze the frontier research tren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trends;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乡村旅游对于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展开,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均呈现出新的态势。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1992—2019年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探究相关领域研究者主体、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以及研究热点,以期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国内研究主要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乡村旅游”作为主题词在CNKI中进行高级检索,发现国内从1992—2019年CSSCI、核心期刊、CSCD 3类文章来源中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 620篇,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经过数据清洗,剔除书评、会议通知、重复文献、导读等,并对内容与本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章进行筛选后,剩余有效核心期刊文献 3 170篇,以此作为本研究中文文献数据的分析样本。

1.2 研究方法及工具

主要是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和统计学原理作为分析方法,并对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及相关資料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基于JAVA 平台的 CiteSpace V(5.4.R4)科学计量工具绘制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并对图谱进行优化布局,主要采用作者合作共现网络、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突发性探测分析、时间序列视图等可视化分析技术,探究该领域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研究热点,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1992—2019年的动态演变历程,并得出相关结论。

2 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体进行发文作者分析、所属机构分析及基金分析等,并绘制出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阈值设定中 Top N per slice中的N选择50,Thresholds中的C(最低出现频次)、CC(本时间切片中共现频次)、CCV(共现率)选择默认参数值。作者合作网络图谱采用MST(最小生成树法),机构合作网络图谱采用PFNET(寻径网络算法),2种算法都是为了对网络中的连线进行裁剪,以降低网络的密度,提高网络的可读性[1]。

2.1 乡村旅游研究的发文作者分析

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分析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1),在该图谱中有370个节点,146条连线,网络整体密度为0.002 1。370个节点代表参与发表乡村旅游文献的作者共计370人次,统计时包括第二、第三等全部作者在内。图1中节点大小反映了作者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显示出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连线越密集代表该学者在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连线越粗则代表学者间合作次数越多。

从图1显示的连接节点上看,目前国内逐步出现几个较为明显的作者合作团队,分别是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席建超、贵阳师范大学的殷红梅、浙江农林大学的张建国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陶卓民等为核心的团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网络。其余大部分合作形式为2~3人,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舒伯阳、四川农业大学郭凌和西北大学的杨新军等,团队规模较小;发文数量较多的学者如武汉理工大学的赵承华、中山大学的孙九霞、河南师范大学的陶玉霞等则相对独立,说明独立研究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部分学者之间缺少合作,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力度有待提升。

依据文献计量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 m = 0.749[nmax],其中,m为统计时段内最低发表论文数,nmax为所统计时段内发表文章最多的核心作者论文数,只有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才称为核心作者。在本研究中,已知nmax=14,根据公式计算出 m≈3,即发表在3 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可看作是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CiteSpace软件分析统计,发表论文数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87位,核心作者占全部发文作者的23.5%,鉴于多数的科研活动是以团队形式完成,因此,文章在统计时没有仅限于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

2.2 乡村旅游研究的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如图2所示,通过对乡村旅游发文作者的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共有节点307个,连线103条。国内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5篇),占全部机构的24.4%,领先于其他机构;其次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9篇)、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5篇)、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7篇)和中国科学院大学(16篇);发文量15篇的机构有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以上这些机构是国内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其他机构均在15篇以下。除此之外,图2中呈现出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核心,包含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2],其他如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与各自周边院校连接成合作网络。另外,四川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九江学院等较为独立。

如图2所示,整体网络密度为0.002 2,网络密度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说明目前国内研究乡村旅游各类机构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关系,然而整体合作趋向和联系强度并不高,资源共享意识稍显薄弱;另一方面,从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乡村旅游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四川、浙江、湖北、广东、陕西、重庆等地,从侧面反映出作者间合作多为同一机构或者相邻地区的内部合作,因此加强不同机构、地区、领域、行业作者之间的跨界合作非常有必要。

2.3 乡村旅游研究的基金资助分析

统计结果(表1)表明,从基金资助来源进行分析,国内与乡村旅游相关的3 170篇文献中,基金资助的文献共有1 068篇,占全部文献的比重为33.69%。基金资助最多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50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4篇),其次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9篇)、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33篇)、河南省軟科学研究计划(29篇)、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4篇)、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22篇)、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基金(19篇)、陕西省教委基金(18篇)、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15篇)、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3篇)、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13篇)等。从地域分布看,全国各省市中基金资助较多的依次排名为湖南(63)、江苏(32)、河南(32)、陕西(29)、贵州(23)、四川(22)、重庆(21)、福建(17)、山东(17)、浙江(16)、广东(11)、湖北(9)、河北(8)、北京(5)等。

从基金资助类型方面分析,国家级基金资助数量最多,占比67.70%;其次是省市基金,占比30.06%;其他基金里面包含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3篇)、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6篇)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5篇),分别占比1.22%、0.57%和0.47%。分析发现,近几年国家基金资助的重点方向在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空间治理、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等相关主题方面。

2.4 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为考察国内乡村旅游相关文献研究主题变迁的趋势,在关键词图谱的基础上绘制关键词变迁 timeline 时间轴视图(图3),以关键词出现年份为标记点,以出现频率为累计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内乡村旅游的主题变迁与演化,结合图谱可以看出每一个演变阶段中的内部研究热点。

通过对CNKI数据库的核心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选用CiteSpace提供的LLR(对数似然率算法)进行聚类主题提取,所得出的聚类标签较符合实际情况且重复相对较少[3],选择K聚类形式,最终提取到“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旅游业、社区参与、对策、影响因素、生态旅游、低碳乡村旅游”这8个聚类主题。从图3时间轴上可以看出,1992年开始出现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有学者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但此后5年相关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98—2002年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旅游开发”;2003—2005年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见实践中逐步开始注重生態系统的保护问题;2006—2015年期间逐步呈现多元化态势和明显增长趋势,研究热点紧跟国家政策,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美丽乡村”“转型升级”“产业融合”“旅游扶贫”“新型城镇化”等,2016年开始呈现大幅度增长,研究热点为“精准扶贫”“全域旅游”“传统村落”“供给侧改革”等;2018年至今,研究热点为“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等。

梳理近些年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发现,国内更多地关注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对策”,聚焦热点更多地是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如“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都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大政方针[2],体现出密切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农村建设作用的特点,同时对乡村旅游各方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政策导向等影响较大,当前更关注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图3)时间轴显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关键词包括:乡村振兴战略、转型升级、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美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全域旅游、产业融合、传统村落、协同发展等内部研究热点。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从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看,“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等研究热点开始于2017年,这是继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数达到28.2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63万亿元[4];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 500亿元[5]。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单钢新副司长表示,“实践证明乡村旅游确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丰富产品供给、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渠道” [4]。从表2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是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关键词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除“乡村旅游”外),词频为126次,可见“乡村振兴”已经成为近两年的研究热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布局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通过对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后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及热点发现,除了基本沿袭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逐渐将研究视角转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因素,不仅侧重于研究二者之间驱动机制和耦合关系的问题[6-9],而且关注到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创新性探索研究[10-12],以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13,14],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及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问题[15-17]。加之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乡村旅游扶贫、旅游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到乡村旅游扶贫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18-2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显示,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3个关键节点为核心向外辐射后构建起来的图谱,呈现出多元化、交叉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紧跟近几年的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紧密围绕“美丽乡村”“乡村发展”“城乡融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产业融合”“精准扶贫”“全域旅游”“资本下乡”等开展相关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倡导,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不仅在主题和内容方面求新,更是通过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推进研究深度,越来越多其他学科领域的成熟理论和模型被应用于乡村旅游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3种趋势。

1)从国外经验借鉴到国内模式输出。乡村旅游前期相关研究更多关注于国外经验借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者们开始更多地立足于中国当前的乡村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经验的系统分析,结合当前国家新的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发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针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本土化的初步思考。通过总结国内成功模式的经验,使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性,并做出进一步的理论提升,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国内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中国乡村旅游事业的良性发展。

2)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国内学者早期大多通过定性分析或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客观性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定量数据的支撑和实证分析,提出的对策、建议较为空泛,多数是站在“应然”立场,缺乏“实然”性问题的深入挖掘。近两年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研究中应用已较为常见,但总体上看为数不多,基本文献来源为核心期刊,采用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扩展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科学指导性,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3)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现有文献的研究角度来看,很多文献都是在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描述,鉴于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加之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和驱动机制会不断发生动态演化,以静态研究和截面分析为主的研究具有较大局限性,存在历时性研究相对不足以及连续性实证研究较少等缺陷,很多研究者并未充分考虑到乡村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演变。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也缺乏对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述研究,因此,应通过连续性的实证研究进行动态追踪,即对一个乡村旅游产业本身、乡村发展、利益相关者及其周边环境等进行多年的、多次的连续研究,才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和测评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可见,从静态研究逐步开始向动态研究过渡也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方向。

4 小结

本研究以1992—2019 年国内乡村旅游相关中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以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作为主要研究的技术手段,从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基金等方面对中国乡村旅游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探究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发现国内相关研究紧跟国家政策方针,进一步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和趋势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国内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多数研究作者和研究機构未能形成合作网络,地域性差异较为明显,整体合作趋向和联系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跨学科、跨机构、跨行业等跨界合作网络将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二是学者们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各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目的地竞争力模型等应用较为常见,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科学指导性,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的必然趋势。

三是学者们逐渐将研究视角转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因素,不仅侧重于研究二者之间驱动机制和耦合关系,而且着重研究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与产业融合问题。由于前期的乡村旅游实践过程中的过度开发或者不合理开发导致的负面影响日渐凸显,加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生态振兴的根本要求,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国内学者们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 李 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第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89.

[2] 郁 琦,李 山,高 峻.基于CiteSpace的国际和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15):5-13.

[3] 李碧珍,吴芃梅,杨少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东南学术,2019(5):181-190.

[4] 李万祥.文旅消费迎来更多实惠[N].经济日报,2019-08-24(04).

[5] 王 洋.乡村旅游复苏“三稳”特点突出[N].中国旅游报,2020-4-29(01).

[6] 银 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182-186,193.

[7] 颜文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海外经验借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1):200-204,224.

[8] 毛 峰.乡村全域旅游: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与径[J].农业经济,2019(1):46-48.

[9] 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643-654.

[10] 王晨光.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与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8(5):34-42.

[11] 宋慧娟,陈 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6):76-81.

[12] 高春留,程 励,程德强.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武胜县代沟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5):90-97.

[13] 马 勇.助推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核心价值与构建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9(3):8-13.

[14] 周 立,李彦岩,罗建章.合纵连横: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增值路径——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案例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63-72,2.

[15] 赵 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人民论坛,2018(25):82-83.

[16] 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4):130-139.

[17] 黄和平,王智鹏,宋伊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研究——以江西婺源篁岭景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683-691.

[18] 何琼峰,宁志中.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5):721-727.

[19] 潘 青.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旅游扶贫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87-89.

[20] 邹开敏.全民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构建研究——以旅游扶贫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9(3):50-56.

猜你喜欢

战略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战略
战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