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静:从下岗女工到长江水运“指挥家”

2020-11-23歌子

妇女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船主指挥家船闸

歌子

她当过幼师、印刷厂工人,跑过销售,也曾下岗失业。30岁那年,她成了一名“船闸人”。她潜心钻研,探索出的船舶调度办法被交通部以她的名字命名,使三峡船闸每年可节约成本4000万元。她提出的“链式调度,极限运行”交通组织模式,让船闸货运量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行能力……

从葛洲坝船闸到三峡船闸,她凭借实力证明了自己

1997年春节后,湖北葛洲坝船闸处二号闸集控室来了一名新员工,叫罗静,时年30岁。第一天上班,罗静俯瞰轮船往来如织的长江水道,除了新奇和自豪,更多的是惶恐和紧张。

罗静高中毕业后做过幼儿园教师、印刷厂工人,还跑过几年销售。有了孩子后,她下岗了。30岁那年,她接了父亲的班,成为一名“船闸人”。

初次和船舶调度打交道,罗静跟着师傅学得很用心。经过师傅3个多月的传帮带,罗静技术上可以胜任调度员这个岗位了,工作中却不时冒出一些难题考验着她的心理素质。轮船过闸时,船闸上下水位落差较大,轮船要想平稳通过,就要先进闸室,合闸封闭后进水或放水,待到闸室内水位与要进入的水域基本持平后,再开闸门让船出闸。有一次,罗静按下合闸按钮,不料其中一扇闸门卡在了半途合不上。闸室不能封闭,水位无法调节,轮船就无法顺利通过。

罗静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下子慌了神儿。带她的赵师傅大声告诫她不要慌,马上检查了仪器,说是油路堵塞所致。随后,师傅切换到手动控制,走下机房手摇杠杆,终于将闸门合上。这次意外让罗静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好也是必备的基本能力,自己离一名合格的调度员还有很大差距。

1998年,罗静被调到临时船闸调度室工作。当年长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致使过闸轮船出现大量积压,很多轮船一等就是半个月。船员们情绪焦躁,对集控室调度人员斥骂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班,确实需要好的心理素质。罗静学会了换位思考,她觉得这些船员天天对着茫茫江水,过闸无望,生活枯燥,心情烦乱实属正常。

洪水过后,罗静更加刻苦地钻研排挡知识,主动了解船舶航行状态,提前做出排档安排。渐渐地,罗静熟练掌握了排档技能。经她手的闸次任务,总能百分之百完成,从没有闸次延误的情况。

2002年4月,三峡船闸即将建成,需招考50名新员工。作为老船闸人的女儿,加之对永久船闸的向往,罗静报了名。报考人员大都是年轻人,35岁的罗静年龄不占优势。为了备考,她住进单位宿舍的毛坯房,没日没夜地复习,200多页的备考资料都被她翻烂了。

终于等来了考试的日子,罗静走进考场,由于紧张过度,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开考近半个小时才稳住神儿。考试结束后,罗静心情糟糕。发榜那天,她没敢去看结果,而是委托丈夫前往。丈夫带回来的消息是:66分,55名。这意味着她落榜了。想到一个月来的煎熬,换来这样的结果,罗静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让罗静想不到的是,她赶上了扩招,成为一名幸运儿。尽管赶上了末班车,但她心里却没有一点喜悦,并暗暗告诫自己:自己考试成绩比不上别人,那在三峡船闸上岗前的岗位竞争考试中,就没有理由再落后。

罗静憋足劲儿要在以后的岗位竞争中证明自己。为了尽快掌握设备性能,她奔走在办公室和船闸之间,记录无水调试、有水调试的各种数据,分析整理,找出规律。有时来不及吃饭她就啃口干粮,一遍一遍重温操作步骤,在模拟屏上一次次地演练,熟悉不同水位条件下的输水程序,模拟各种故障现象。

2003年5月,在三峡船闸正式接管前的岗位竞争考试中,罗静凭着高超的工作技能,一举成为集控运行操作的佼佼者。

凭经验安排过闸遭斥骂,400天探索出被交通部命名的“罗静排档法”

三峡船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总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工艺最烦琐的通航建筑物。船闸开通后,由于设备和人员处于磨合期,故障時有发生。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罗静和同事们心急如焚。

2003年6月的一天,一艘长198米、宽32米,带着4只拖船的大型货船要过闸。按照以往“大船先走,小船后走”的经验,罗静让大货船先进入闸室。由于大船船体庞大,过闸时开得十分缓慢,一同过闸的两艘小船不得不慢慢地跟在后面。下一闸等过闸的船员急得直冒火,不停地通过高频电台催促,且骂声不断。罗静急得坐立不安,恨不得推着船走。这一闸过了整整6个小时,创了她入职以来的最长记录。这件事深深刺激着罗静,促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调度船舶的最佳办法。

此后,每逢当班,罗静都会记下过闸船只的型号、长宽高、吃水深度等数据,以及闸门开合、进水放水等过闸流程所需要的精确时间。一年多时间,她记了整整7本笔记。

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罗静当班时,过闸船舶又快又多,8小时的班,别人过两三闸船,她却能过四五闸,对班的调度室员工都乐于跟她合作。船员们对她的工作也是赞不绝口。

工作效率的提高得益于罗静长时间摸索出的一套“预排档、预通知、精排档”的办法。2004年10月,三峡通航管理局将这种排档法在三峡和葛洲坝两大船闸加以推广。不久,交通运输部将此法正式命名为“罗静排档法”。运用这种过闸方法,三峡船闸日运行闸次从最初的17个增加到32个,每年节约成本4000万元,消除了船舶待闸时间过长等各种压力。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7年,罗静从三峡船闸调入通航指挥中心,成为一名计划编制员。到新单位报到后,适逢全新的调度系统上线试运行,40岁的罗静对计算机接触甚少,一上岗就被要求熟练运用由雷达、电子江图、GPS等高科技手段构建的通航管理调度指挥、安全监视系统,她感到压力巨大。

为了尽快掌握新技术,罗静没日没夜地学,坚决要把每一个细节搞懂、吃透。凭着一股韧劲儿,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开始了新的尝试。她在“罗静排档法”的基础上,由点及线,创造性提出“链式调度,极限运行”交通组织模式,将三峡大坝、葛洲坝两坝船闸作为长江链条上的两个关键节点统筹考虑。

采取罗靜创造的这一交通组织模式,两大船闸每年多运行千余闸次,多过船舶8000余艘次。随着这种交通组织模式的全面推行,从2011年开始,船闸货运量过亿吨已成常态,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行能力,成为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水上“高速路”。

因为工作上的突出表现,罗静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建功立业标兵暨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还夺得了有“工人院士”之称的中华技能大奖。

艰辛付出赢得船主赞誉,“工人院士”带出高徒奉献社会

罗静所在的三峡通航指挥中心承担着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是安检部门、运行单位及船舶等三方联系的纽带。以前,遇到船员抱怨责骂时,工作人员全靠大嗓门镇住对方。为了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船方顺利沟通交流,罗静向女儿学习说普通话,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说话先用“请”字,语调亲切,细致耐心。在罗静的带动下,指挥中心形成了用普通话和对方沟通的氛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船舶安检提高到“逢五抽一”。一艘货船连续三次被抽捡,船主把怒气都撒到指挥中心:“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又抽到我们的船?”当班的罗静耐心给对方解释。没过几分钟,船主又怒气冲冲地打来电话:“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罗静又是一通解释。就这样,一个下午,船主反反复复打来几十个电话。一旁的科长杨利看不下去了:“我来跟他们说,你别管了。”可罗静仍心平气和地一遍遍跟对方耐心解释,终于让船主冷静下来,接受了安检。

2018年9月的一天,罗静连续3次接到梯调中心调整出库流量的电话通知。为安全起见,不同流量级别对应着不同的适航船舶,很多小功率船舶因此受到影响,过闸计划必须立即做出相应调整。罗静抓紧一切时间向船方播放流量变化信息,并对调出计划的过闸船舶做好解释工作。遇到这种情况,船方的反应往往比较激烈。一个操四川口音的船主情绪激动,骂骂咧咧。罗静始终不急不恼,心平气和地解释,终于感动了船主。他向罗静道歉:“对不起,刚才有些激动。”

罗静工作细致入微,同事们都称呼她“罗婆婆”。每次交接班,罗静总是留下一堆小字条,把下一班次的情况和安排都写得清清楚楚,让同事们接下来的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和她打过交道的船主也都对她赞不绝口,一些船主用各种方式对她表达谢意。

2019年12月的一天晚上,过闸船很少,罗静与一艘轮船进行完常规通话后,高频通道突然传来一段悠扬的旋律,旋律的主题曲叫《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因为是单向通话,罗静只能等待对方先切断。乐声结束后,一个声音浑厚的中年人问罗静:“这歌好听吗?”罗静说:“蛮好听的。”对方说:“这首歌是送给您的,这么多年,每次过闸,听到您的声音我心里就很踏实,太感谢了!”类似给罗静送歌的船主不少,他们每一次真诚的感谢,都让罗静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2015年,“罗静工作室”“罗静大师工作室”先后挂牌成立,罗静将技术倾囊相授。5年来,她的多个徒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工作室成员邹静,2019年夺得全国船闸技术比武的冠军。邹静说,师傅罗静技术过硬,教徒弟从不藏私,回答问题不厌其烦,并且还乐于向年轻人学习。

罗静被誉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指挥家”,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她用自己的勤奋和敬业,诠释着“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强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船主指挥家船闸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三峡船闸累计货运量突破10亿吨
乐师
超级指挥家
舞动旋律
倒过来,就是这么简单
船闸
见证三峡船闸试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