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发展需要 提升规划设计
——郑州植物园二期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思路侧记

2020-11-23

中州建设 2020年2期
关键词:植物园郑州科普

郑州植物园因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建设需要,北部园区拆迁约170亩。土地被征迁之后,郑州市政府将园区东临及南临的约250亩土地重新规划并划拨给植物园,用于植物园二期建设。作为特色专类园,郑州植物园二期建设工程备受行业瞩目,在规划设计上,它的侧重点将落在哪里,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设计思路?

从实际出发,把握园区现状和问题

据郑州植物园介绍,建园之初,他们是根据克朗夸斯特植物分类系统,按植物进化关系进行分区规划,设置专类园、主题园25个。其中以专类专属植物为主题的专类园13个,如牡丹芍药园;以展示植物生境为主题的专类园3个,如岩石园;以突出植物观赏特点为主题的专类园3个,如盆景园;以植物特殊价值为主题的专类园5个,如节水旱生植物园;以植物季节性为主题的专类园1个,如彩叶园。虽然郑州植物园在专类园整体规划、设置上兼顾科学性和多样性,为植物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此次植物园北部拆迁却导致园区整体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破坏,加之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全园将在二期工程中重新整合规划设计。

此外,针对发展中的园区现状,其存在的四类问题也需要弥补解决。首先,植物种类品种匮乏,目的物种不突出。植物种类是植物园发展的基础,其丰富度是反应植物园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郑州植物园收集、展示植物种类(含栽培品种)1800余种。同时,温带植物展示区、彩叶园等专类园区对于观赏价值较高或具有特殊价值的目的物种及其原种收集种类较少,展示效果不突出。

其次,园区景观缺乏吸引力。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是植物园吸引公众的基本前提。郑州植物园较具规模的专类园有蔷薇园、牡丹芍药园等,但现阶段缺乏亮点和特色。

植物园二期东门效果图

第三,专类园缺乏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不明显。建立特色专类园是植物园发展的一大方向和趋势。郑州植物园属于综合性植物园,专业分工不够细化。虽设置温带植物群落展示区、木兰园、月季园等较具地域特色的专类园区,但对本区系植物的收集、展示、应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还没有形成自己显著的特色,本土特色不突出。

最后,科研、科普相关设施不完善。植物园专类园是植物园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的重要载体。目前郑州植物园仅有一座植物科普体验馆,缺乏实验室、生产性温室、游客中心等科研、科普及服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植物园当前的发展需要。

找准定位,提升规划布局层次

郑州植物园顺延一期的植物分类体系,丰富完善植物品种,力争建设出更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植物园。在规划设计上,契合周边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的设计理念——绿色低碳、海绵城市、智能化,突出强调植物园引种驯化、科研、科普、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等特有的科学意义和特点功能,突出植物园所具有的游客休闲观赏、参与互动等植物公园性质。引导广大游客主动去关注植物自然信息、关注植物科学知识、关注植物科学应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

据悉,郑州植物园二期建设工程将遵循生态造园理念,通过统筹设计、场地修整和设计升级,力争将植物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更具中原地域特色的植物园。

郑州植物园在一期克朗夸斯特植物分类体系和现有园区专类园系列的基础上,采取一期受损区域修整恢复及二期弥合衔接的策略,统筹规划,协调整合,做到“新旧一体”、“园中有园”,更好地凸显植物特性、提升景观观赏性。

植物园重新整合后,新增百花园、河南乡土植物园2个专类园,专类园增至27个,并对其它专类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扩建。专类园修复区内包括温带植物群落展示区、银杏园、牡丹园、玉兰园(部分)、松柏园(部分)、河南乡土植物展示园(部分)等。新建区由北至南为松柏园(部分)、玉兰园(部分)、彩叶园、百合园、百花园(部分)、竹园、河南乡土植物园(部分)等。另外,新建区域还规划建设东门游客服务中心、植物实验室、生产温室等科研、科普及服务设施。整合后的专类园区,将突破空间限制,具有较大的腹地进深,便于今后的优化拓展。同时,随着科研、科普及服务设施的完善,专类园在满足“植物园功能需要”方面也将得到更好的提升。

用智慧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专类园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自然资源丰富。郑州植物园将以现有植物为基础,竭尽所能、有针对性地收集观赏价值较高或具有特殊价值的目的物种及其原种来丰富植物种类,如玉兰属、槭树属等植物;同时收集、保存同类的种质资源以满足科研、科普等功能需求,如蔷薇属、百合属等。

“打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发掘专类园植物造景内涵”是郑州植物园一直用心思考的课题之一。他们深知,植物园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是物种保护与园林景观建设的结合,而且它地处未来的城市核心区域,更要加速园景建设,提高建园水平。因此,郑州植物园在植物园东主入口,设置整合彩叶园、百花园、百合园等专类园。该区域地处园区腹中地带,多小地形,科学选择植物配置,加之建设相应的园林小品及雾森装置,共同创造出幽静的花谷氛围,体现季相丰富且诗意灵动的景观空间。

特色专类园是植物园的核心和标志。突出地域性,是打造特色专类园的重要途径,也是植物园的使命和责任。郑州植物园在二期建设工程专类园调整建设中,着力打造以河南乡土植物园、玉兰园等中原植物资源为主、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专类园,强调本土区域性特色。同时对本区域植物资源,尤其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以收集本土植物种类最齐全、录入基础数据最详实作为特色植物园专类园的建设目标。

专类园里融入智慧化建设也成为了此次规划中一笔亮丽的色彩。植物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把人与自然用“互联网+”连起来,建设智慧园林。郑州植物园将从安全管理、植物管理、园区管理、科普、导览、服务六方面着力规划,实现智慧化管理,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实现人与自然对话。

同时,为了完善服务,充分体现“科学内涵”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功能的需要”,郑州植物园二期建设工程在施工建设中还将增加科研科普配套设施,如新建园区东门游客服务中心、植物科普体验馆及生产试验区(植物学实验室、生产温室)等。

郑州市植物园负责人介绍,植物园的发展建设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不仅需要综合运用植物学、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等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化等前沿技术手段,而且更要注重设计规划、施工、以及后期管理等每一个环节。未来,植物园在既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将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需求,找准定位、与时俱进,不断持续创新和完善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猜你喜欢

植物园郑州科普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