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入与体现

2020-11-23马堃胡未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院校

文/马堃 胡未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教学,以期培育出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学生个人差异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严重缺失劳动精神,且学校对于学生劳动精神的教育工作也缺乏相关方案,进而难以实现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将劳动精神融入实际教学课堂中,促使学生可以充分养成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劳动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1]。我国教育部门表示,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于美、体、智、德等教育进行有机统一,从而将德育充分展现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智育方面的内容,还需要他们广泛关注学生的德育,并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精神,最终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其次,高职院校设置教学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当前社会以及行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通过相关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而提升其专业综合素养,为日后得以良好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但是,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经常因忽视学生的其他教学方面,只重视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将劳动精神融合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素养[2]。

最后,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作业。虽然人工智能具备多种优势,但实际上它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所有的劳动。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将劳动精神融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还能满足时代对高职教学的要求,充分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学生因此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学劳动观念以及熟练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劳动精神融入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课程没有完全融入教学体系中

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人才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较少涉及与劳动相关的课程,大部分课程都为公共思政课、专业课程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与锻炼[3]。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育人目标的认知不足。学校在培育高职人才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忽视了劳动精神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更没有认识到劳动精神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社会实践中缺乏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通常缺少对劳动知识的讲解。大部分高职教师往往基于课本知识层面为学生讲授劳动知识,并没有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劳动实践项目,这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道德素养。此外,部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其对专业知识的技能了解掌握程度还不够,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劳动实践场所,更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学实践环节,最终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三)教师团队不够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课程教师常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4]。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内没有完善的教学培训体系,因此,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不能较好地掌握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以至始终难以达到教学预期。除此之外,部分学校选择打造一站式的学生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洗衣机和安排保洁人员等,由此导致大部分学生劳动意识逐渐淡化、丧失。加之学生年纪普遍较小,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较弱,最终极易养成严重的惰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精神。

三、融入途径与体现分析

(一)融入教学体系中

在高职院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合理增加劳动课程课时,并适当给予其学分[5]。高职院校通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灵活安排劳动教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考核标准。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者假期等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劳动的不易,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此外,由于社会实践课常常占据着高职院校大量教学时间,占比甚至会超过50%。而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全面展开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例如,教师通过展现工匠精神和敬业态度,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精神的核心,进而以端正自身劳动态度,培育劳动精神。

(二)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

劳动作为一项身心结合的活动项目,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都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现阶段,高职院校内学生主要活动场所通常是实践基地和班级宿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在教学实验基地以及宿舍中制定合理的值日表,通过让学生定期打扫清洁,提高其劳动意识。此外,部分条件允许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学校内建设劳动训练基地。如果学校没有条件,可以联系部分企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作业。不仅如此,高职院校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作业锻炼、提交相关的劳动实践报告,以此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以及专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三)将劳动精神培育和感恩教育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合理的勤工助学岗位,使困难子女参与助学岗位中来,让学生创造更多的价值,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帮助孩子解决一部分学费缴纳困难[6]。但是,在勤工助学管理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着工作质量以及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完成工作的任务量,合理计算学生的报酬,促使更多自强自律的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精神,让学生积极展开高质量的劳动。感恩作为一项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完成的工作,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培育学生感恩意识的力度,让学生通过实践劳动,产生更多的感悟并爱上劳动,从而感恩身边所有的人和事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渗透到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显著提高学生的劳动精神需要从小抓起。这就要求家长在家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来,并为学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家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家长切勿包办孩子的全部生活。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动脑动手,帮助孩子明确认识到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以及劳动意识[7]。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常选择具有良好劳动能力及劳动意识的学生实习或就业,这就需要家长重视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踏实肯干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辛勤劳动的价值以及作用,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将劳动精神融入实际教学课堂中,树立学生的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将劳动精神充分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紧跟我国教育部门的立德树人战略,最终培育出尊重劳动、对于劳动价值有正确认识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院校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热爱劳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