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显峰:『心性教育』成就大才梦想

2020-11-23王新滨

侨园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性华夏学校

文 王新滨

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新时代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为新时代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众多有识之士积极行动起来,华夏教育联盟国学试点学校——太阳谷华夏学校创办人、传统教育思想实践专家李显峰校长就是其中之一,由他开创的基础教育模式在历经九年磨砺之后破茧成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素质教育相结合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心性教育”理论体系,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华人文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李显峰,华夏教育联盟国学试点学校——太阳谷华夏学校创办人;现任中华志愿者协会家庭教育管委会执行主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传统文化企业课题组专家等职,1998 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干部进修班学习。长期致力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推动育人体系研发。著有《师德师范师道:给老师的十二堂国学课》《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教育远望》等教育专著。

“大学”九载放飞宏愿大梦

《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李显峰2011 年创办明德书院,致力于小学生国学素质教育,同时在大连团市委的支持下,开办 “教子有方”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2016 年启动太阳谷华夏学校;2020 年学校初中部建设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九年来,李显峰校长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让孩子们永远牢记:我们是华夏儿女,当继承华夏先祖之志;致力于运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经世大才,走出华夏教育之路;未来有一天把这种教育模式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华夏儿女的教育理念。”

《侨园》:据了解,您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毕业于重点大学,进入央企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主动放弃高管职位和安稳生活;为了推进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不仅创办了太阳谷华夏学校,而且开创了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很多人,包括您的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将您视为导师。您让很多孩子、家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您做这一切的初衷是什么?

李显峰校长:首先,不是我改变了那些孩子和家庭,改变他们的是传统文化,是中华智慧,我们只是传播者。我做这些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为社会做点事情。在推广传统文化过程中,看到一个个家庭在发生可喜变化,一个个孩子在快乐成长,我们深感中华先祖的智慧太伟大了,正是对症治疗时下世风的良药。中国文化是民族之根本,国家之魂魄。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说:“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随着国家的不断强大与发展进步,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正成为新时代最紧迫的文化需求。

《侨园》:商品经济时代讲究效率、收益,如何才能让不能带来直接收益的国学教育,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李显峰校长:在我小的时候,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读书要干什么?读书要当科学家!现在很多孩子读书为了考大学,找好工作赚钱……读书就是为了让人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国学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问。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文化伦理就像是灵魂,其他课程就像是身躯,二者合一,才是完完整整的心性教育。许多家庭走进了这样的误区,只想让孩子学习其中一个,其实完全可以两方面兼顾。一个人长大以后,所有美德都是心性的显现,比如慈爱、自信、克制、淡泊、乐观等;所有问题也都是心性的显现,比如贪婪、投机、胆怯、冷漠等,这些直接影响人的发展。由此可见,一切问题都出在心上。如果基础教育的成败得失有判断标准,我认为那就是心性!华夏的目标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经世大才。人才、幸福是我们所追求的,什么能把这两个目标支撑起来?是心性。 一个心性足够高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幸福的。把握住心性这个点,教育的两大目标都能如实呈现出来。同时再配上两个重要的支撑——体质和知识,就足够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构建一种心性教育体系,探索“大才成长之路”。

太阳谷华夏学校新校区

“心性”教育浇灌家国希望

在华夏学校,学校餐厅的工作人员只负责做饭。从洗碗到打扫餐厅卫生,从洗菜到打饭,都由学生轮流负责。这些仅仅是学生习劳课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农耕、种植等,也全部由学生负责。这些都是李显峰校长专门设计的,因为在他看来,收拾厨房、清洁地板、种庄稼都是在养心。“习劳不是为了习劳,吟诵不是为了吟诵,演出不是为了演出,这就是心性教育”。

《侨园》:华夏学校的教学体系设计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请您介绍一下。

李显峰校长: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了他一生的最高成就。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绩,而是心性。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只是教了知识,而知识到文明是有一段距离的,要把知识变成应用才行。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的教学体系就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的。

我们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来设计的。心性教育越早越好,到了初中,他的基础教育时期已经过了。2016 年我们办学的时候,原来计划只招收一、二、三年级,后来又开了四、五年级,四、五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心性大多受了伤,体质偏弱。因为在前期的教育模式中,心性和体质没有被关注,导致这个问题被耽误了,就像长期不浇水的树苗一样。因为当下教育对心性和体质的忽视,导致孩子们在四、五年级时心性出现伤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把学习缓下来,学习后面还能补救,心性却等不得。

《侨园》:华夏学校以心性教育作为核心,学科设置也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

李显峰校长:心性教育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它像水,融于面就做成了面点,融于米就煮出了米饭,融于树就结出了花果。我们的心性教育,就是以梦想点亮梦想,以心灵呵护心灵,以行动引领行动,以人生成就人生。心性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源头。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中,教育被称之为“立命之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考量,所谓培养经天纬地、经世济国之才。这样,教育的目的就清楚了。“立命”先“立心”。什么是心性? 心,指所谓天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性,指认识所谓天赋给人的本性,即仁义礼智“四端”。心性合在一起,就是性格,就是品德,就是修养,就是人格。有人认为心性是天生的,其实心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改变的。对孩子最好的心性教育就是师长的以身作则。

心性教育是一套教育思想,我们尝试之后,孩子们的变化超出我的想象。这些变化带给我很多思考。孩子平常很调皮,调皮不用当真,到关键时刻就懂事了,为什么?他有心。王阳明先生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教育者所要做的是“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我们是用结合了时代特征的传统教育理念来教孩子,这种思想不是我们独创的,是先贤留下来的,我们只是继承和运用实践,未来也希望有更多学校一起探索,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

“偕行”天然铺就教育圣途

2020 年秋季的一天,太阳谷华夏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隆重庄严的军训周誓师大会。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郑重宣誓,这就是太阳谷华夏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侨园》: 我发现,华夏学校的师生关系特别和谐,学生们到了周末还舍不得回家。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如此爱老师,爱上学?

李显峰校长:这与心性教育体系中的校园文化有关。校园文化,教师为本。一个老师首先要善良,善良还不够,还要保持好状态——细腻的善良。老师的每一念嗔心, 都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一道划痕。老师要守自己的心,心守不住,掉进情绪里,就会给孩子心灵倒垃圾。孩子的心像一条河流,往里倒垃圾,河水就污染了。我们的教师是一群志同道合者,包括我们的很多家长。我们的手里捧的是学生的明天,肩上扛的是民族的希望,心中装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甘愿和孩子同吃同住朝夕相伴,面对所有孩子,热爱他、唤醒他、启迪他,满怀希望,永不放弃!没有这个初心的老师是不会加入我们这个行列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侨园》:随着中国实力的综合提升,不仅海外华侨华人注重子女的中文教育,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文教育如何摆脱枯燥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孩子对中文教育产生兴趣,是每一位华人家长和海外中文教育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心性教育会有大作为。

李显峰校长:中国智慧能够解决和应对当下世界面临的很多问题与挑战,其中就包括教育。古人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心性教育就是从古老文明到当代的中国智慧。我们曾与海外华文教育界知名专家进行过交流,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模式非常感兴趣,希望心性教育能够走出国门,造福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人类传承文明,同时还要考虑给后人留下什么?能不能铺就一条可以运行百年以上的教育文明之路,建立中华民族自己的教育文明体系,永远利益后人。这是我们需要花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知道了应该做什么,哪怕慢一点,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全校师生与家长共同参加的有德有心有温度的军训模式,开创了全国中小学军训之先河

猜你喜欢

心性华夏学校
绽放,华夏之美
杨会勤
用道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华夏撷韵
学校推介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气”与船山心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