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宾小彩龙”的价值与教育活态传承研究

2020-11-23杨伟林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龙舞舞龙宜宾

杨伟林

宜宾学院体育与大健康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1 宜宾小彩龙概述

据考证,宜宾县观音镇张家湾古城址即为唐代归顺县城遗址,有学者认为小彩龙即于唐代兴起。西晋左思曾书及宜宾龙池风物,宋代龙风在宜宾也盛行。时至明清,城乡集镇多有龙舞走街串巷,营造祥和、热闹气氛。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开始在田间地头挨家挨户给人拜年的龙灯表演,也慢慢成为红白喜事、商家开业上的商业演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文化生活逐渐恢复,1983年柴进权和弟弟柴进水等十余人组成了龙灯队(后称联盟组龙灯队),农闲期间便组织乡里20名爱好者进行训练,乡间节庆和红白喜事就到附近参与演出。他们将龙舞套路与杂技技艺融合后,边演出、边创编、边完善,成就了现在这样独具特色的龙舞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柴进权、柴进水为省级传承人,其曾祖父在清光绪年间就组织龙灯队,龙由稻草编成,主要用于天旱及节庆时祈雨、祈福;后曾祖父将龙舞技艺传授其祖父柴元清,民国初年再由祖父传授其父亲柴朝阳,这时的龙已改用经久耐用的麻布制作,龙舞动作也较单调。柴进权自幼受祖父柴元清舞龙的熏陶,自父亲柴朝阳的从艺过程中学习舞龙。曾一度中断的龙舞技艺依然在柴氏家族中传习。

2 宜宾小彩龙的特征和价值

2.1 宜宾小彩龙的特征

宜宾小彩龙以小、巧、灵而称绝于世。小彩龙体量不大,长约4至5米,以竹编和彩布制成,考究而轻便,此谓之小;它糅合了民间杂技、武术动作,独创托举、挂腰、站肩、盘颈、吊臂等叠罗汉式的力量型技巧,造型有金钱吊宝、青龙过海、二龙戏珠、钻天入地、鲲鹏展翅、盘根错节等,此谓之巧;表演时,场地要求可宽可窄,人员少则3人多则8人,机动灵活,此谓之灵。近年,在宜宾市杂技团专家的帮助下,非遗传人柴进全和队友们创新出三官骑大马、顶罗汉、三层楼等50多种高难度动作。[1]

2.2 宜宾小彩龙的价值

2.2.1 宜宾小彩龙的文化价值

宜宾小彩龙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体育舞龙项目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深邃深挚的地方文化根基,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且被政府列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2.2.2 宜宾小彩龙的教育价值

宜宾小彩龙对于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教育是促进学生直观了解宜宾小彩龙民族文化的纽带,这是其他学习和传承的方式与高校课程所不能相比的。学生只有在全面、直观深刻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体会到这种文化的底蕴后,才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意识与行为。同时,欢庆有难度的舞龙比赛和表演,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精神的教育。

2.2.3 宜宾小彩龙的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是体育运动最基本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过剩的精神,国家法定时间的增多 ,人们更多地的追求身体的健康,宜宾小彩龙运动对于强身健体、调节情感有着重要的价值。体育运动是以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需要人体参与运动达到身心愉悦。宜宾小彩龙运动着重耐力,强度运动会促使其在运动过程中 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和体能消耗,促进人的体质健康,改善心肺功能,能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和呼吸肌性能,控制平静时的心率,提升肌肉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宜宾小彩龙作为舞龙运动的一个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改善发展的作用。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2.2.4 宜宾小彩龙的交际价值

舞龙这种集体运动比单人的运动更能了解社会结构和分类,锤炼更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宜宾小彩龙就是其中的一项,需要3到8人进行协作完成,在练习表演过程中还需要接触大量的人群,这就促使大学生不得不进行人际交往。让大学生参与到舞龙运动中,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舒畅的展现自己在训练时学到的动作,培养了自己的自信,使学生更好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魅力就在于,当你付出好意也会收到对方的善意,甚至赠人玫瑰手遗余香,慢慢地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是如此美妙又令人愉快,于是,协助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当收获三两密友,心里的压抑与不满也有了表达的对象,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2.2.5 宜宾小彩龙的商业价值

宜宾小彩龙是一种表演性质的运动,可以进行商业例如贺年的龙灯表演、红白喜事、商家开业、店庆上的商业演出,宜宾小彩龙的表演非常的喜庆,可以进行商业,也可以作为健身项目,也可以举办赛事来吸引商家赞助,对当地的经济收入有拉动的作用。

3 宜宾小彩龙教育活态传承

3.3.1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3.3.1.1 文化传承

各种舞龙运动具有本土本方的民族特色,它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一个地方人民对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达与寄托。宜宾小彩龙的文化内涵,与当地民族生活、文化氛围有密切联系。把宜宾小彩龙引进高校能增加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和教育,增长学生对本地本方的民族文化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能激起民族的自强不息爱国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因此,在高校开设宜宾小彩龙课程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也是一种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作为传承的对象,这样便于小彩龙的广泛传承,发扬。

3.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宜宾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小彩龙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工作,自1985年就作为宜宾市级传统特色文化加以保护,1986年起正式为小彩龙定名为观音小彩龙,2006年又为小彩龙申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名为宜宾小彩龙,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彩龙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工作,申报并确定了柴进权、柴进水两名传承人,并给予民间参与传习小彩龙的组织或个人生活补助经费。

3.3.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开展舞龙舞狮运动会增加舞龙舞狮器材和衣饰的需求,还会带动其他很多竞赛的开展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进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与企业合作成立舞龙队进行商业运营,联系舞龙活动的商业和非商业的表演,企业进行宣传和管理,逐步形成以龙养龙的良好发展局面。

3.3.2 教育教学

3.3.2.1 课程教学

宜宾小彩龙对于大学体育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完善有促进的作用,宜宾小彩龙在校内体育课上可以进行教学,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进行表演,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而且可以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体育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体育观念滞后,阶段运动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根深蒂固,致使民族、民间体育在学校体育的开展举步为艰,我国学校体育一方面重视体育和保健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重视学校体育内容的文化含量,民族、民间体育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把它引入学校体育,不仅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宜宾小彩龙对于场地的要求不大,3到8人都可以玩,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3.3.2.2 体育教育专业开展

开设宜宾小彩龙在体育院(系)中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不仅实践能力强而且受过专业的体育教育与训练,举办宜宾小彩龙、教练员培训班,对老师以及一些社会从事体育的人进行宜宾小彩龙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论进行培训,培训结束时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并颁发教练员和裁判文凭。高校教师的研究创新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学院专业课程的开展,鼓励师生参与到舞龙文化活动,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体育专业实际教学的道路。让学生对宜宾小彩龙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更好的传承舞龙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主要方式是以专业选修课方式进行,不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3.3.2.3 学校舞龙队建设

舞龙运动比赛是一种团队竞赛,它比的是舞龙的技巧以及身体素质 ,这种团队竞赛活动需要队伍的团结协作、集体智慧能力,高校的学生富有青春活力,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的精神、文化知识与体育智慧 ,能较快领悟舞龙运动较好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在身体素质较好,并且文化精神学习能力比较强,通过专业培训,在教师和教练的带领下,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在配乐中齐心协力地把宜宾小彩龙舞得活灵活现,发展高校的舞龙队和运动人才队伍在高校开展舞龙运动能使宜宾小彩龙运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非物质文化的认识。

猜你喜欢

龙舞舞龙宜宾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舞龙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断龙舞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中秋舞龙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