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学视角下中国武术文化形式释义

2020-11-23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化技击中国武术

卢 月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如何推动传统的“调试性智慧”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促使中国武术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进行调试的重要因子。当然,随着调试的进程也有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尽管着眼于中国武术是传统文化代表典型的视角,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武术文化也进入“传统”与“现代”的隐性博弈中。在社会人文环境的浸润与熏陶下产生的中国武术,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仍以独特的文化活力展现在当今的华夏的文明生态圈中,是富有活力的武术文明菁华。近来针对中国武术文化众多专家已经多维度进行挖掘与解剖,而此方面的探讨都会映射本领域的发展态势。藉此,着眼于文化学视域,对中国武术在当下的发展进行细微探索与学理研究。

1 中国武术发展的生存轨迹

1.1 技击:中国武术发展的本相

“异域文化的介入,对本族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1]这种“文化冲击”在部分程度上是弊大于利的,在现代体育项目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方面最为体现,一方面受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国武术艺术化发展颇为明显,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冲击这一现象可以使中国武术研究者与喜爱者将其重新定位并理性梳理峨眉武术的发展之道。之前武术界的热门话题徐晓冬事件,部分人们曾想通过比赛的胜负来认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以一拳一脚的力量来判定一个习武人的功力,以实战的胜负判定一个习武者的成就等问题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今日中国武术发展窘境,实则有其历史文化变迁的本相。

中国武术是以技击为本质特征的特有标识,是囊括文化、艺术的文明复合体,是区别于域外文化而被称作“传统文化”的标签。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武术不只是作为身体活动的表现,还是富有文化色彩的隐性文化实体。另外,在传播媒介的前提下,不仅对异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关注已经失调,还致使年轻一代对峨眉武术文化所知无几,对西方体育则耳熟能详,这可能在文化传播表层就相对矮化了本土文化的传播高度,侵蚀了传统文化在今后的发展潜力。基于传统文化考量,中国武术的神秘色彩应该成为习练者的动机,而不是以“泯灭”中国武术的真实性而存在。当今社会,“异文化”消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消费人群的视野,不论是因视觉追求而颇受欢迎的他者武技的挑战,还是自身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异化的竞技武术的压抑,当我们在探讨其发展形式时是不是也应该理性的剖析在多种元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国武术?是不是不应只把中国武术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肢体活动?这样,可能在某种层面更能厘其发展形式与解读中国武术在当下发展的文化意义与反映的社会事实。

1.2 艺术:中国武术延伸的本源

回眸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不仅始终坚守技击性为本质内涵,还与人的生存合而共生,并成为满足人类显性生存需要的手段,当人们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对意识思维领域的追求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又一重要范畴。在潜移默化中人们将自己的思维诉求等这些含有文化与艺术性的理想镶嵌在武术的发展之中。因此,中国武术在技击本质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种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发展理念,试图在矛盾发展中寻求一种平衡。结合以目前中国武术所呈现的艺术化发展文明体系,视异域文化为本土文化的决定性文明基因貌似合理。然而,从武术文化变迁的历程来展开探索,中国武术艺术化发展未必是异文化主导下的发展结果,此种技艺在较早的时期就以独立的艺术形态介入了武术文化的发展,倒是更贴近于中国武术的文化发端与发展的本相。随着中国武术艺术韵味愈加浓厚,审视其当下的发展现状,在一动一静中,无不体现东方文化色彩,进而成为与外交流的“名片”。

作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补充与论证,艺术化并不是直接导致中国武术的产生,也就是说艺术化发展并不是中国武术产生的文化本因,而偏向艺术化却可以在恰当时期被纳入到中国武术的发展之中。社会环境的变迁催生了中国武术展现方式的厘革,使其逐步跳出固守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范式。武术趋向艺术化发展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智慧,大众把此种“智慧”进行解构与融合并把其积极的调动在现代实践中嵌入自己期待的、憧憬的文化基因,并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如竞技武术的部分动作有一定的技击涵义,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基于“技击”之上延伸出来的文化形象都是多种身份的互动。故此,在讨论中国武术的发展时,大众都在无形中扮演了“发表者”的角色。

2 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态势

2.1 延伸:武术文化的价值认同

武术文化的发展不是对技术与文化的重组与叠加,而是基于对本土文化的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并与域外发展的融汇与碰撞,以求通过中国武术技击技法为切入点,以期勾勒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图景。但是,像中国武术这种典型的地方性知识是多种知识的象征,是多种文化的重叠。思考中国武术该以什么趋势发展,是全盘西化还是全盘保守,应是武术研究者在厘清传统武术发展脉络时应思考的问题,在优良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中要把握适度原则,并需直面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在与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驻足自身的文化本位与文化品质,以共容竞争的文化立场,实现本身的历史进化与文化进步。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活动,西方体育亦是如此,但两者的起源、发展确实在不同的文化底蕴中产生与进行。当然最纯粹的文化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随着武术全球化、现代化潮流的涌动,武术文化无论是作为武术技击技法的典型范式,还是那些热爱武术及武术研究者们的深沉话题。这种对传统武术的思索与探讨是时代的警醒,从而表明我们自觉顺从武术的当代发展状况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映射出武术现代化走向的担忧与盼望。“在武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无不伴随对发展走向的质疑,”[3]在中国武术的发展中到底以何种身份站立于当下的社会结构中,在满足人们追求武术艺术化的同时,营造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话语平台,基于东方文化色彩的基础上,多维度吸收优秀文化元素。这样就搭建成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桥梁彰显其内涵本质。

2.2 调试:武术发展的行为选择

当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趋向呈现出尴尬、失语的状态,当大众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角色产生质疑时,我们站立于审美视角阐释中国武术在当下的文化形象,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本我的民族与传统性的‘美’的坚守,”[4]能为中国武术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中国武术的发展状态在文化层面的自我完善与厘革,而受异文化的冲击,中国武术以一种囊括多种形态的文化复合体重新蜕变成简单地表层身体活动,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峨眉武术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播。为此,从“换种角度审视身体的文化活动,是不是更能分析体育背后所蕴含文化意义,以此形成并对人文方面的体育文化一系列认识理念。”。[5]

回顾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可知,文化的变迁孕育了不同时期的“武术时代”[6]如今,当我们质疑太极拳技击功能被泯灭时,不得不承认它有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及精神需求的强大功能,当人们质疑竞技武术“文化背叛”时,却为“标准”[7]化而促进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而感到幸运;当人们因循守旧阻绝与其他优秀文化交融、碰撞时,却为武术在当今发展的尴尬境遇而提心吊胆。以文化学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研究与探讨至今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武术技击技法的转型,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武术不仅需要在一种与西方优秀文化,相互碰撞、融汇的“良性张力”[8]空间中得以发展,还要在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现代化与传统交锋中寻求新生。因此,对峨眉武术技击技法而言,不仅要从“传统与现在”来甄别武术发展的规律,同时还应在“本土与域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探讨本土文化与异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而确立一种内部纵向延续与文化横向互动相结合的发展体系。

3 结语

当大众审视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清晰地注意到我们应该通过事物表象透视背后的社会事实与明晰隐含的文化渊源,只有了解表层背后的内隐性,才能使镶嵌于东方文化土壤的武术将自身的文化进行理性的发展,以避免偏于一隅的文化曲解。另外我们更应该注意中国武术当下的文化形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则是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并实践于当下社会中,构建起在社会结构中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桥梁。那么,基于文化学视角“唤醒”具有文化色彩的集体记忆,融合现代文化在社会结构中发挥其功能,进而满足大众的文化行为,近而扩充地方性文化的内涵。

猜你喜欢

艺术化技击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