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20-11-23熊晓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毕业生课程体系

文/熊晓毅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而专业的医疗机构又无法招到专业护理人才,很多医疗单位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仍无法填补,面临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障碍问题,结合医疗事业发展与改革实际需求,不断对高职护理教学进行发展性探索,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改革,不断探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案,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特征

(一)就业竞争激烈

针对高职毕业生而言,随着本科护理专业开设的越发普遍,护理专业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大众化教育,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中给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增加了更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现阶段,大部分医疗单位还是以文凭作为护理专业毕业生入职的基本条件,在同等条件下,本科学历护理毕业生相比于高职毕业生更具有优势,这无疑是给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增加了竞争压力[1]。因此,高职院校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依据医疗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快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努力提高高职护理人才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存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将毕业生资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所形成的组织群体被称之为毕业生就业市场。其中,毕业生就业市场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两大类,而就业市场基本功能包含了招聘信息的传递、人力资源的配置、对专业人才价值的评价、交换载体以及正常竞争的优胜劣汰等[2]。其中,有形市场主要包含了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企业的招聘专场、区域性就业市场等等有实体操作的招聘或就业选择场所。无形就业市场主要是指以某种媒介或者交换平台为载体的,为毕业生与就业单位提供快捷、有效、自主的交流沟通,为双方提供供需信息且高效运作的一种就业模式,如58同城招聘网站、Boss直聘网站、赶集网等等。就业市场的调节机制,实现了对毕业生的优化配置,以价格机制作为对毕业时配置的衡量标准,对毕业生技能、学历等进行客观评价,实现优质毕业生的优质配置,即所谓的优质优价;竞争机制促进了毕业生自身潜能的有效发挥,促使毕业生自身专业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供求机制对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求关系实现了有效调节。

(三)强调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

伴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也对护理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趋向理性和务实,要求岗位招聘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因此,以往高职护理专业陈旧的课程体系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医疗单位用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强化对医疗就业市场基本情况、特征以及对人才需求类型的分析,依据实际所需,大刀阔斧地对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和重组,强化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毕业生人文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其适应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高职护理毕业生可以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3]。

二、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内容重复多

作为输送护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护理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以及与时俱进是保障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与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类别的各学科知识体系呈现相互渗透、融合的特点,衍生出了很多新兴交叉学科。医学科学发展,一些高科技医疗器械与技术得以应用,如以纳米技术为特征的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等,这预示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迫切性。在实际的课程体系中,一些高职院校仍然是以一些繁杂的医学基础、文化基础、护理专业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为主,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多而繁杂,各学科重复内容多。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无法囊括现代医学科学的内涵,这种重基础知识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医疗发展需求。

(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较少

在当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随着病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加严苛,不仅仅只是要求医护人员技术过关,还对护理的服务质量也十分看重。因此,现代的临床护理模式已经从以往以疾病为中心护理模式转变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更看重以人文为中心,在保证高技能、知识专的前提下,更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服务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体系中,在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礼仪等教学方面显著不足。

(三)实习模式单一

当前,高职护理学校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机会,学校课程体系实习模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专业能力以及实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长期在单一的实习模式中学习,不利于技能的提高以及护理临床实践经验过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必然导致毕业实习与就业冲突。虽然当前学校也强调校企合作,但是,与学校长期合作的实习医院有限,学生可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少,导致学校开发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无法深入的推广。另外,一些实习医院这是将实习学生充当临时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认真的执行带教职责,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和积极性,实习计划无法落实、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实习医院无法解决实习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甚至影响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深化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体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以现代护理理念为基础,改革创新中高职课程体系,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突出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必需、够用”原则,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学,适当减少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时,并将整体护理和系统论应用到教学中,实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革新。改革创新中高职课程体系,必须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围绕高职护理人才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将使护理专业课程内容、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接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体的“职业能力+服务对象”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技术能力与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提升,满足医疗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护理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课程体系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在当前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模式更看重以人文为中心,在保证高技能、知识专的前提下,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服务等。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中,需要强化对护理学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视学生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护理高职高专教育中,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其良好的判断力、观察力、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并熟悉掌握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并重视学生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实现护理专业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发展。课程体系改革可以通过增设社会心理学、沟通理论与实践、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类必修课程,完善医学人文类课程结构,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

(三)建立多元化实习模式

通过压缩理论教学时,突出实验性、见习性教学环节,强化校企合作,扩大实习范围,不断开发新实习基地,将实训课与临床实习程列入教学计划。临床实践环节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服务与竞争意识等相关未来岗位适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为学生构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强化与多家医疗单位的校企合作、邀请技术先进、专科特色强的医院护理人员协助举办特色专科护理辅修班等多元化形式,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岗位就业适应能力,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语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护理专业体系对护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输送护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护理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以及与时俱进是保障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严格依据现代医疗企业单位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实际所需与职业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加快高中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搭建良好平台,提高就业率。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毕业生课程体系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