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困境与疏解
——基于跨文化传播

2020-11-23赵建强张晶杰权黎明刘琬磬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倡议一带

赵建强 张晶杰 权黎明 刘琬磬

1.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2.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江西 宜春 331100

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至今已经覆盖了古丝绸之路沿线的80余个国家,该倡议之所以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响应,离不开各国对古丝绸之路千年以来积淀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认同,倡议能否真正的有效实施,与能否放大丝路精神紧密相关。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排斥与冲突仍然可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文化交流中“主力军”的身份,在交流传播过程中也同样陷入了“困境”,亟需探索出新途径,继续为倡议的实施提供支持与动力。

2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差异

Robert Lowie说:文化的历史常常指示我们,“在人种的基础完全相同的地方也会产生文化上的差异”。[1]经济、政治、历史、地缘与民族特质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甚至决定了文化之间无法消弭的差异。[2]文化差异是各地区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的结果。单从民族传统体育地域性的特点讨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便已存在了文化差异,但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和民族组成等众多因素,也形成了数量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环境。放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新疆为例,新疆有着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多个国家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民风民俗,但由于传播、传承、开发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并不是所有民族传统体育都可以进入到“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交流的队伍之中,不能满足沿线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需要。[3]

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误读

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误读已成为传播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在跨文化的情境下进行文化交往时,哪怕是正常的文化误读也自然会被放大,使得双方的文化交往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可能会导致双方关系失谐乃至剧烈冲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存在文化误读的情况,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功底,多包括养生、天文、民俗。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国外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根本就看不懂,哪怕看懂了也不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甚至认为“一带一路”是“天朝制度”而产生心理抵触。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很好的文化传播。同时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点,并且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实体化”的文化,使得离开了该文化的起源地,在文化环境迥然不同的异地开展传播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

2.3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策略不当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带到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使得各个国家人民接触到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精神,使各国民众对中国产生了友善的态度,从而达成与各国民众间民心沟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一带一路”的有效落实开展。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异文化”,在进行文化传播上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但是我国传媒行业大都由政府管理,现今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过程中,或许使用宣传一词更为妥帖,采用此种传播策略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极为明显。[4]极易导致当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误解与反感。外交研究专家尼古拉斯·卡尔教授曾经认为“公共外交不是为了国内宣传,自己的宣传同时也并不一定具有公信力”。[5]在民族传统体育在沿线国家传播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官方语言”去进行传播,而忽视传播受众能否接受。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外传播(宣传)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相对陈旧、单一,过度的强调政治需要,这使我们发出的声音常常得不到预期的回应,甚至带来反向的效果。[6]致使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传播过程中常常处于自说自话的尴尬境遇,从而削弱了传播效果。

2.4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支撑力不足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需要通过人方能实施,那么人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特殊媒介,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一带一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成败与支点。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主要来源于民间口传心授和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人才的培养往往仅注重于该项技术的训练。而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未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有所出入,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需要。

2.5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内容的单一化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式,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独特性、地域性、综合性等诸多特点,可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受众需要,可以充分完整的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多样。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内容较为单调,公众所熟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外乎武术、舞龙舞狮、太极拳等,[7]但根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截至1990年共有民族传统体育977项。[8]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内容的单一化,从而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群众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偏颇,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沿线国家的传播与推广。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过,全球化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车站,在这些车站中间穿梭着全球化的列车,你要想人们在你的车站下车,那你的车站必须要有足够吸引力,即你的车站要有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如果民族文化都同一了,那么你的车站和别人的一样就没有吸引力可言。[9]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传播现状是无法达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目的的。

2.6 语言问题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

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国已经与131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需要语言铺路。[10]倡议的落实与实施虽然可以将英语等作为通用语言,但通用语言难以达到“表情、通心”的目的,[11]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民间人才的培养还是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其培养出来的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才英语水平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不用提掌握沿线国家的小语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展演更多的是直面沿线国家的群众,并不是所有群众都掌握或学习过英语,所以由于语言问题导致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3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

3.1 正视文化差异,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沿线文化的互动与认同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如何理解文化间的差异性、以及与其他文化实现互惠性的理解,是攸关于“一带一路”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之处,减少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误读而引起的各种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间进行文化交流时都要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但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过度强调文化差异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与其他消极情感,也容易把各种文化之间的共同点掩盖起来。赛亚·伯林曾谈过: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差异,可能被充分夸大了。[12]认识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应不仅关注文化的差异性,同时仍需关注到共性的存在。不同文化的深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共同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等文化要素,这些共性的文化要素起源于人类的历史,这些要素可以帮助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认可。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面对131个国家与地区,只能进行“差异化”传播。进行“差异化”传播的前提是需针对沿线国家的文化、民风民俗、宗教信仰、语言习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选择,循序渐进,避免沿线国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产生不良印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中不仅要学会“说”,还要学会“倾听”他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声音”,促进各文化间的互动与认同。

3.2 建立多元的文化传播体系,实行“对话式”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传播,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心理,建立立体多元的文化传播模式,建立双向的文化交流途径,实行“对话式”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已广泛使用,各国人民接触信息的通道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硬宣传”传播策略已不适合当今社会与国际环境。正如美国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中植入的中国武术元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完全可以借鉴于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文化产品——电影、综艺节目中。同时国家组织民间民族传统体育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灌输,促使沿线国家人民主动的参与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来。同时联合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对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13]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从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传播关系中,没有对话,传播就是一种声音的独白”。[14]我国与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话式”传播,要求双方协力合作,在不丧失自我文化特性的前提下与对方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积极互动,双方的民族传统体育间的交流始终处在平等的位置。

3.3 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民族传统体育输出质量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真正推进实施的实践问题,关键在于人才。民族传统体育跨国传播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应由各地高校承担。各高校需对现有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重新检视,根据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深化开展课程教学改革。[15]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传播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需同时掌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技能、外语能力、传播能力、文化研究能力与创新研究等多方面能力。打造“外语+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特色内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多视角培养。同时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有针对性的派遣本专业在读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他国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与方向。

3.4 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意识,加大文化研究的力度、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丰富性

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是保护与传承,少了保护与传承,跨文化传播便无从谈起,政府应加大对有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地区的宣传力度,让其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前景,让人民主动自觉地去保护与传承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这样既保证了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丰富性,又提供了人才储备。

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同时也是建立在文化研究之上的,科研所与高校应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责任,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深层次文化。同时研究要涉及倡议沿线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从我国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中找出与之相类似的项目进行交流传播。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在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中传播,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传播,应快速探寻出“跳出”困境的出路,构建立体、多元的传播体系。正视文化差异,促进与他国文化的互动与认同;从“自说自话”到“对话式”交流;有针对性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人才,提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人才支撑;增强国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为传播提供丰富内容与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深挖国内与国外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从差异中找共性,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传播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倡议一带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