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虽大器晚成,却铁骨铮铮

2020-11-22凌介夫明

意林彩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白骨大器晚成进士

凌介夫明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中,有这样一群诗人,他们的诗作读趣来意蕴深魄,眇绝千者,历来为人称道,被世世代代广为传诵,威为历史求河中確擦曜眼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题。但是,鲜有人知诗歌费后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或为儿女情长,或为家国情杯。

楼下来的日子里,小意将为大家盘点那些“因一首诗、一个故事流传千者的诗人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走近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

虽大器晚成,却铁骨铮铮

泽国江山入战国,生民何计乐椎苏。

凭君奠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和他的《己亥岁》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封建朝代的更迭无不是踏着累累白骨,有旬诗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首诗出自晚唐诗人曹松的《己亥岁》: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是晚唐诗人,在群星璀璨的唐朝,他顶多算是三流小诗人,但是他的这首诗却堪称一流。尤其是最后一句揭露了千百年来封建社会战争的实质,力透纸胥,人木三分。

关于曹松这个人,最出名的当数“五老榜”。根据史书记载,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败北,一直到了昭宗天复元年,才以71岁的高龄高中进士。当时同榜进士的还有王希羽、刘像、柯崇、郑希颜四人,都是古稀之年,故而后世称之为“五老榜”。

郜说唐朝“五十少进士”,花间词人韦庄花甲之年中进士,已是够晚,而曹松古稀之年,更是大器晚成。不过无论多晚,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能高中都是幸事,像羅隐,考了十数次,最后还是铩羽而归,人称“十上不第”。

所以曹松71岁才中进士,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可喜可贺。可惜的是,毕竟年事已高,他只做了两年官,便与世长辞。

《己亥岁二首》作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描写的是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所发生的战争,即黄巢起义。那个写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帶黃金甲”的黄巢,于乾符初年(874年)和王仙芝一起在山东举兵,乾符六年先后攻占广州、潭州,又北向襄阳、鄂州,后转掠饶、信、宣、款、杭等十五州。战火烧到哪里,哪里就尸横遍野、白骨森森。

天下如此疾苦,诗人也已白头,能做的只有书写现实,批判黑暗。

《全唐诗》中一共收录其诗140酋,而这首《己亥岁》算是他的代表作,短短28字,令人拍案叫绝。这首诗的诗名“己亥”是干支纪年,就像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人以年份为题,表明了诗中的场景是他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他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泽国江山人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安史之乱后,河南、河北先爆发了节度使叛乱,可是后来战乱逐渐蔓延至大江南北。原本江南还算是片净土,韦庄曾说"怀安却羡江南鬼",可是后来连江南也卷人战场,可见当时的社会是有多混乱。

诗人不直接说江南的战火,而是让人通过一幅“战图”来想像那种兵荒马乱的场景,也算是别出心裁了。而在这样战火纷飞的年代,百姓想要割草度日都成了一种奢求。

“樵苏”绍的是砍柴割草,这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本来樵苏生活算是艰苦,谈不上“乐”,可是在这种生死难料的战乱年代,能够平平安安地砍柴割草,也算是件怏乐之事了。但这样的"槛苏"之乐却是可望不可求,诗人以“乐”字反衬百姓的"苦*,将百姓对战争的厌恶描写到了极致。白居易也曾写过“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在战争中, 最受伤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功将军的背后有成堆白骨,描写战争的诗句很多,而这句却格外犀利、冷峻、悲凉,没有谁不为此动容。

公元879年,也就是诗人写这首诗的前一年,镇海的节度使高骈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的战争中大受封赏,究其原因不过是“杀人多”。而他杀的这些人中有些是贩賊,但更多的是普通百姓。诗人听闻这件事后,心中愤慨,所以才会发出“凭君莫话”的请求。

最后一旬“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揭露了战争的实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从古至今,无论哪场战争,无不是白骨累累,就像牡甫所言“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愿世界和平,永远没有战争。

猜你喜欢

白骨大器晚成进士
四进士(上)
无题
大器晚成
寄生
“大器晚成”成的是什么器?
执子之手
苏老泉大器晚成
进士桥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