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0-11-21苏丽娟朱晓峻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测量学测绘思政

刘 辉,苏丽娟,李 娟,王 杰,朱晓峻

(1.安徽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2001;2.安徽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2001)

0 引言

2016 年12 月7 日~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2018 年9 月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9 月14 日, 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明确指出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 为此,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测量学作为高校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土木类、水利类、 矿业类等诸多工科专业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以新形势下的工科高等教育为背景,分析我国现行制度下的测量学课程体系,结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作者所在安徽大学“233N”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提出了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探索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是指以课堂为渠道、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理论)传递程序或进程,包括学校所开设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的简称,在各类别教育教学中,专指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一种[3]。 从本质上来讲,“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根本目标均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者均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相比较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载体

“思政课程”主要以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而“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要体现思政元素, 所有教学活动都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 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 主要以除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以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等各类课程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2 课程地位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即专业课程兼具思政功能,它要求包括所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发挥其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共同体。

1.3 思政内容与优势

不同于“思政课程” 的系统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思政”主要强调在课程中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思想教育,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隐性的,主要通过课程内容所蕴含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涵义可表述为:依托、借助于专业课、 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

2 测量学课程体系及思政课程建设依据

2.1 测量学课程体系

测量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测绘类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课程名称被改为数字地形测量学、 数字测图原理等,体现了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测绘技术的变革[4]。 据中国测绘学会统计,全国有400 多所高校非测绘类专业开设了测量学课程,涉及的专业有地理科学类、地质类、土木类、水利类、矿业类、建筑类)等。 测量学是以传统测绘工作及其在各类工程中的技术应用为逻辑起点,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 教学学时一般为40~60 学时[5]。 其课程体系包括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工程应用等三个模块。

2.2 测量学思政课程建设依据

根据《国标》,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为[6]:(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2)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5)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7]:(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 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3)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4)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 “233N”人才培养模式下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主要以《国标》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

3.1 “233N”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自2018 年开始,安徽大学实施基于大类招生的“233N”人才培养模式,即全面实施“两个贯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基并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三段培养”(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三阶段人才培养体系)、“多种类型”(创新型研究人才、卓越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等)的培养模式。其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8]。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 字方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量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三个模块。 基本原理模块包括课程起源与发展、 研究内容和学习目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该模块的思政教育集中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技术方法模块涵盖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求学生按照相应的测量规范进行操作,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完成学习任务[9],该模块思政教育主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 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要求。工程应用模块思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人文主义情怀和建设美好中国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公正、爱国、敬业、诚信等观念在行业技术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3.3 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针对测量学课程体系, 笔者提出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知识点中,对照《国标》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及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测量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对照表Tab.1 Comparison of course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of Surveying

3.3.1 基本原理模块

本文选取“我国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和“加权平均值计算方法”两个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建设。

(1)我国大地坐标系的建立与“四个自信”密切相关

坐标系统是所有测量工程的基础, 从其建立及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先后采用过的坐标系统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和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牢记历史,展望未来。从历史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苏联对我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其中包括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建立,这是共产主义阵营团结一致,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艰苦奋斗的结果。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敢于面对挑战,客观地指出了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弊端,独立自主,实时改进,才有了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以及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第二,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我国坐标系统的演变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见证。 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离不开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支持, 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地坐标系的发展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的重要成果。

第三, 坐标系统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 准确定位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测绘坐标系统由最初的“二维坐标+高程” 的空间定位模式逐步转变为广义尺度下的地球空间直角坐标系,这是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果的体现。

(2) 加权平均值的计算方法蕴含着民主集中制的智慧

所谓“加权平均”,是指在不等精度观测中,对所有观测值Li赋予一个系数Pi(即为观测值的权),以此计算观测值的最或然值L,如式(1)所示。

式中:L 为观测值的最或然值;

Li为第i 个观测值;

Pi为第i 个观测值的权。

从式(1)可以看出,所有观测值Li均参与了计算,而由于观测值的精度不同,根据其观测精度,对每一个限差范围内允许的观测值赋予了一个系数Pi,共同参与计算。 一般地,精度越高的观测值,权越大。 如:考虑到误差的累积性,水准测量定权方法为权值Pi与水准路线的长度Si成反比, 如式(2)所示。

式中:Si为第i 段水准路线的长度。

所谓民主集中制, 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 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离开集中讲民主,民主就成为狭隘的、碎片化的民主;离开民主讲集中,集中就成为过度的集中、 个人的集中、 非理性的集中。解决这一对矛盾的理论基础即为加权平均。一方面, 体现了所有符合精度要求的观测值的价值(即“民主”);另一方面,通过赋予不同精度的观测值以不同的权,将“发言权”相对集中在精度较高的观测值中(即“集中”),精度高的观测值权值较大,亦体现了计算结果的“集中”。 因此,从理论上,加权平均值的计算方法蕴含着我国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制度的理念和智慧。

3.3.2 技术方法模块

测量学课程技术方法模块的设置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体现, 该部分的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

三项测量工作、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测绘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并能够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进行野外实践[10~12],这既涉及整体规划,又涉及明确分工。如,进行水准测量时,一般为1 人观测、1 人记录、2 人扶尺;又如,在进行地形图测绘时,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测区的基础上, 对所有地物地貌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取舍,以期获得与现场实际高度吻合的地形图。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 以高度的爱国情怀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2)地形图测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 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四个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测绘行业无数前辈通过现场实测、手工勾绘等方法,绘制出了一幅幅祖国大好河山的蓝图,这正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成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每一位青年学子应该继承广大测绘从业者的创新精神,学习和发扬“工匠精神”。

(3)地形图的检查验收需要学生具备公正、法治精神

地形图作为测绘工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检查验收时要以相应的规范、规定为根本依据,对成图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 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是所有测绘科技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律准则,所有测绘工作和测绘成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规程规范是地形图检查验收时评定成果质量的唯一依据。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强烈的法治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养成并践行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

(4)“3S”技术的发展成就彰显科学发展观念

GNSS 和RS 是获取空间信息数据的主要工具,GIS 是地理空间大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有效平台。 我国是世界上独立掌握空间卫星技术的四个国家(地区)之一。 我国的“北斗”系统与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和欧盟“GALILEO”系统并称“GNSS”。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空间信息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这与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独立自主开展科技研发的信心和决心是分不开的。 另外,“3S” 技术的集成已经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以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在国土测绘、安全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对传统技术手段进行变革,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3.3 工程应用模块

工程应用即采用测量学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实现工程规划、 施工测设以及各类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的总述。 该模块教学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的精神。

(1)通过识读地形图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地形图识读的目的和要求是, 熟练掌握地形图图式中所规定的地物、地貌符号,通过对图内地形地貌的识读,判断其相互位置关系和自然形态,并为各类工程建设服务。学生应该认识到,每一幅地形图都是对我国大好河山的描绘, 在学习中应自觉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2) 通过工程测设和各类工程测量激发建设美丽中国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总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无论是资源开发、经济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一例外,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工程测设和各类工程测量是美丽中国建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培养广大青年工作者爱岗敬业、热爱祖国的精神,熟练掌握测绘技术在各类建设中的应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4 结语

测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原理、 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三大模块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契合。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科学素养, 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为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测量学测绘思政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测量学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