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时政材料分析难题 妙用“加法原则”提高得分

2020-11-21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6期
关键词:时政农场命题

广东

思想政治学科的试题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其时效性导致学生在复习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时政素材的产生速度快,数量多,重难点梳理困难;另一方面,学生无法建立有效的时政素材知识归纳体系。本文主要以《经济生活》的时政材料分析为例,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为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轮复习中提供复习思路。

一、试题特点分析

思想政治试题的答案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二是时政术语的积累,而高中四本必修教材,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版块,又有各自的学习特点。《经济生活》最重要是时政术语的积累,要求考生具有发散思维;《政治生活》重视知识框架,对每一主体的对应知识点不能混淆和误判;《文化生活》由于知识点较散乱,注重各单元和各章节间的联系;《哲学与生活》考查知识点较固定,和《政治生活》的特点相似,学习《哲学与生活》需要对原理和方法论理解、熟悉并准确运用。时政术语的积累贯穿于四本必修教材,作为命题材料和答案的组成部分,可谓是思想政治学科重中之重的要点。

二、《经济生活》时政材料分析方法指导

1.《经济生活》时政材料分析模板:

以下模板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适性。在分析时政材料时,需要结合材料以及教材关键词,运用“加法原则”。

2.真题引航

(2020·全国Ⅲ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87.7 万户,据2019 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 亩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业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解题分析】本题以家庭农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家庭农场的提出及国家对家庭农场的态度和政策为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的做法,提炼关键词,答出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三、分析设问,找准备考方向

在运用模板时,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既要懂得划分材料又要知道如何组织答案,考查能力较综合。下表是笔者总结的2016 —2020 年高考全国卷的设问,通过设问来寻找《经济生活》的命题角度和方向。

续表

通过对2016 —2020 年高考全国卷的设问分析,我们大概掌握了命题人命题的几种基本思路:

随着高考的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的命题也在不断创新,但无论命题怎么变,命题人的命题思路不会变,变的只是题目的表现形式,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学生需要“以不变应万变”,从高考真题出发,分析试题,改正不足。本文谈及的“加法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生活》,还适用于其他三本教材,“加法原则”其实也叫“关键词法”,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加法原则”更宏观,从答案组成的整体出发,而“关键词法”注重挖词,较局部。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按照笔者所给的模板进行时政材料的分析,把“加法原则”记牢用熟,从而做到从容应考。

猜你喜欢

时政农场命题
农场假期
时政要闻
农场
一号农场
时政资讯
时政
丰收的农场
时政资讯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