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优美学术纯粹

2020-11-20郭毅浩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

郭毅浩

【关键词】教书育人;精神气质;李庾南

每次见到李庾南老师,我总是会想起《论语》中的一段话:“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李老师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在深爱的三尺讲台上、万千学生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63年一以贯之。63年,她“芳心”不易,只在一所学校——南通市启秀中学;63年,她初心不渝,只有一个身份——担任班主任的数学教师;63年,她痴心不移,只做一件事情——教书育人。63年,李老师躬耕教育园地,不断深入,螺旋上升,成果斐然,几乎拥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誉,却驰而不息,淡泊向远。纵观李老师6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她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书不忘育人,育人贯穿教书。教书和育人,在李老师身上熔铸整合,圆融统一,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满腔爱国情,“炼成”引路人

有一次与李老师谈及“榜样育人”的问题,我问李老师年轻时有哪些榜样,她脱口而出三个名字:刘胡兰、保尔·柯察金、孙术(李老师从教之初时的书记、校长)。李老师说,年轻时战天斗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感觉自己就应当像刘胡兰那样,做一个报效国家的女英雄;后来对人生该如何度过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特别认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名言:“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而当年的老书记、老校长孙术,以校为家、为国办校,又对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价值崇高有理想,贡献国家不虚度,成了李老师一生的精神底色。

李老师出生在救亡图存的战争时期,成长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年代,社会的巨大变革让她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充满热切的期盼,并熔铸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她怀着对祖国无限的赤诚和对教育、对学生无尽的热爱,走上讲台,把对祖国的爱当作好老师的第一素养,自我涵育,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教好数学学科,更寻求各种有效途径,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班级育人实践中,李老师坚定践行育人先育德,首要的是育精神,树理想,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养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和自觉,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人类的博大情怀,有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工作之初的“严格管理”,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探索而形成的“自学、自理、自治、自律”,抑或是之后的发展学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最新提炼的“自育·互惠·立范”的带班(育人)主张,无不体现出她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清醒认知、自觉践行,也折射出她对教书育人工作职责的深刻理解,对每一位学生成长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拳拳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李老师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体悟,催生了她的教育大爱,给予她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努力用真情化作善导,用厚爱培塑新人,既为学生遮风挡雨,“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尊、自信,健康成长,体验幸福”,又让学生得到必要历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李老师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个教师的价值在于点亮和唤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她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都深深地融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之中。学生们说:“李老师的精神激励着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懈奋斗、开拓创新。”“李老师的精神伴随着我在异国他乡,煥发中国人的智慧和尊严。”60余年来,李老师以高尚人格、执着追求和努力修为,把自己“炼成”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指导者与引路人。

二、昂扬精气神。乐育和谐人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60余年班主任工作历程中,李庾南老师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以及协同育人等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探索,构建起“班级育人”的理念框架和操作体系。

李老师以其自身的典范意义濡染学生心灵。从做班主任第一天起,她就立下誓言:“以自己不懈追求、奋力拼搏、不断超越、敢为人先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当学生毕业之后,这种精神还能不断地激励他们,甚至伴随他的一生。”60多年来,无论是困难时期,奋勇争先,在全校第一个缴清学杂费;还是在学农活动中,克服对蚂蟥的恐惧,带头下到水田,向学生示范插秧动作;抑或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对话‘逆行者”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无不以鲜明的价值导向、适恰的行为方式,为学生树立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人生典范。

李老师醉心课堂,立志做永远的园丁。在她心中,“课比天大”,她把为学生奉上高质量的课视为“人生第一大事”。几年前,学校将李老师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执教两个班数学的工作调整为“年级总班主任、一天两节数学课”。她每天早早到校,轮流为一个年级的各个班级上全至少一个单元的数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李老师的课”。李老师用敬业、勤业、精业的教育行动化育学生,引导他们明确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体悟什么是生命的最高意义。

李老师把昂扬学生的“精气神”贯通于数学学科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之中,集中体现出“把书教好,把人育对”的鲜明特征。她深刻地把握课程育人内涵,把“数学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的学科德育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聚焦“让学”“会学”,始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情变化,不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持续优化“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贯彻自学、自理、自律、自治的“四自”精神,把成长权、进步权和发展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成其自我上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精神、品格等各方面都得到自主和谐发展,获得“带得走”的知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等数学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对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探索
新疆南疆中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教书育人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思想品德课运用角色换位法的探索与思考
试析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