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魑魅魍魉, 关于黑巫术那些事

2020-11-20本刊编辑部

奇闻怪事 2020年9期
关键词:巫术巫师安慰剂

本刊编辑部

提起黑巫术,人们大多会觉得其神秘而令人恐惧。相信大家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看到一些邪恶的黑巫术。黑巫术多用于对复仇人或报复他人,亦可用作治病、诛邪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它是否真实存在呢?黑巫术真能杀人吗? 黑巫术真的可怕吗?科学早已证明,一点不。

黑巫术的传说

黑巫术的兴起

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尤其是城市的形成,人与自然日渐分离,一种新的精神亦开始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情形,在城市里比任何一个地方更加激烈。人类开始发展他的野心和侵略性,认为只有骑到别人的头上,自己才可以出人头地。在这种情形下,巫术变成了恐怖工具,成为人所惧怕的黑巫术,巫术至此亦为大多数人所唾弃。

关于黑巫术

在所有的黑巫术中,最为黑暗的非死灵术和通幽术莫属,而且它们也是最丑恶和最令人厌恶的魔法仪式之一。Necromaney一词出于希腊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而死灵术本身指的就是古代与死亡世界沟通的一种方法。死灵魔法可以追溯到古波斯、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巫师。死灵术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派召唤和支配鬼魂(死灵派),这派比较常见;一派掌握死尸回魂大法(死尸派),而两派都与被禁的黑魔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死灵派通常以开坛和符咒来作法,而死尸派则通过掘尸和盗墓来获得所需要的恐怖黑色魔力。死灵师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氛围所包围,他们身穿从死人身上偷来的衣服,沉思着死亡的意义。

如果没有在灵魂和死亡的知识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诣,是不可能明白死灵术的奥秘的,而且如果贸然从事,后果是很危险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之下,死人是不会返回人间的(不论是以实体还是鬼魂),如果真的发生上述情况,那一定是因为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如果一个活人想与另一个世界建立联系,支配灵魂但却不顾死者的意愿的话,那就要小心学习黑魔法中有关的知识,以免反倒成为怨灵手下的受害者。

最初,那些与死灵沟通的人多是出于牟利的动机。因为大家都认为死后是可以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见的,所以死灵师召唤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雇于那些想知道宝藏位置的人。而这些召唤仪式通常都在人死后12个月后才可以进行,因为民间相信在人死后的12个月内,灵魂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无法见到活人想见的东西。但太老的尸体通常是不会被选择的,因为对死灵派来说,太烂的尸体是不能清楚回答问题的。到后来,死灵师开始召唤死灵和尸体用来攻击他人,此类事件多发生在古埃及和希腊。

由于出于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死灵的怨气,而这样做是需要特别的魔法帮助的,这些通常只有很有经验的巫师才能做到。

在英国的巫师古籍中,曾有死灵师在死尸胸部画上符咒施法的记载。有的时候,死灵师还需要召唤一些强大的魔神来保护自己或驱使死尸和鬼魂服从自己。在古希腊咒文中记载着死灵师曾召唤过哥尔、珀耳塞福涅、厄里斯克革、阿多尼斯和托提来保护自己和控制死灵。而在罗马的戏剧中,对死灵仪式的描述还包括烧烙和歃血。在另一些仪式上,死灵师会吃象征着海克特的狗肉,还吃术腌过的和未发酵的黑面包,喝未发酵的葡萄汁。所有这些,据说都象征着腐烂和死亡。

教堂派死灵师就是一个黑魔法中很特别的支派。该派死灵师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传在午夜时分,该派死灵师会在墓地吟诵黑暗诗篇《亡灵复活近我身》,然后分散进入教会幕地。在召唤时,他们会哭唱“E go sumte peto el uidere queo” ,而在退散时,他们会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国度吧。”

在欧洲大陆,招唤死灵魔法仪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仪式的地点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废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废墟、人迹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丛中。一旦决定了仪式的时间,一些象征力量的同心圆和难以形容的符号便被画在场地中,并冠以神圣的名字。

这些圆圈都是被魔力诅咒过的,而死灵师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央,并用魔法保护起来。最后,死灵师权仗在手,作法召唤阴间的灵魂。如果作法戚动,死灵从法阵中出现,死灵师便要面对死灵们无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无法听懂的怨语……有时,强大的死灵更加以怪兽的形态在圈中狂啸,威胁着要把死灵师撕得粉碎!当死灵最终屈服在巫师的脚下时,通常会变形为裸体的幽灵,然后回答巫师的提问和要求。

当仪式结束时,死灵通常会消失于硫黄的毒雾之中,而死尸则要由巫师用生石灰烧掉。在这之前,死灵师务必留在圣圈之中,如果非要離开,一定要再举行一些其他的仪式才行。死灵师还要在仪式前后除去该地所有的花草,并烧掉它们,再将其灰烬深埋在该地。整个仪式都充满了恐怖的危险,哪怕是最轻微的失误也会导致死灵师灵魂上的永远创伤,甚至是死亡……17世纪时,盛极一时的埃及死灵师和预言家齐严刚及,就是因为着急离开圣圈而被怨灵碾得魂飞魄散。

以下介绍的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堂派死灵师约翰·帝依博士和他的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的一段描述:

当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仪式时,博士站在墓地里。他手持权杖,同时读着咒语。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刚刚被召唤的死灵在白布中颤抖着……而另外两个巫师则在圣圈中暗吟着保护自己的咒语,隐约听到一些天使的名字:“拉斐尔、拉依尔、米拉顿、泰米尔、雷克斯……”

另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死灵师是因达尔。在《圣经》中记载了他曾经为索罗王召唤死去的预言家撒母尔,从而预言了索罗王的灭亡。

另外在公元1世纪的希腊,有著名的死灵师阿波罗尼俄斯和泰安那。

16世纪的英国,有著名的约翰·帝依和他的饭桶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

在17世纪的法国,有伟大的埃利法斯·利维。他曾试图召唤伟大的阿波罗尼俄斯,但却被阿波罗尼俄斯的灵魂所震慑!

对死灵师而言,数字9和13是极具意义的。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灵魂由生到死所要通过9个领域;13则代表了耶稣的最后晚餐及其复活。

在巫毒教中,尸体被复活时是以巴隆·撒麦迪的形态出现。在海地,死灵尸是以奈布爸爸的化身来主持仪式的。在仪式中,将白蜡滴在尸体的脚、唇,死灵师身穿僧袍,头戴银帽,奈布爸爸的符饰挂在十字架上。当巫师的僧袍和帽子震动时,就证明已唤醒巴隆·撒麦迪,召唤仪式也算成功。

死灵魔法之所以为人所唾弃,除了其目的不纯正之外,最令人发指的是,在仪式中多要用死尸来作施法所用的原料。而且死灵魔法相信,因为暴力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尸是最好的引子。在他们看来,这类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灵力。在古北欧人的巫术中,最强的死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6世纪的宗教审判官保罗斯·格瑞兰迪俄斯曾记载着:“死灵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块指甲或牙……头发、耳朵或眼睛……肌肉、骨头或鲜肉……”

更有一些死灵师有食尸的行为,尤其嗜食未受洗的婴儿,所以在当时,有很多坟墓被盗。而史上最出名的有关案件,便是爱尔兰女死灵师一爱丽丝·吉蒂勒,她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据说,在死尸头上长出的苔草对死灵师是十分珍贵的。

在16世纪~17世纪兴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死灵师不可避免地成为被猎的目标。教会高喊他们是魔鬼的仆人,而《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更证明死灵师是毁灭的象征。死灵师们则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经过好几个世纪的抗争,死灵师终于演化成今天的通灵师,从而避过了宗教上的迫害。不仅如此,通灵师在媒体的渲染下,更进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纳。近代比较著名的通灵师有乔瑟夫-格兰威尔、法兰西斯·冯·海尔墨特博士、亨利、摩尔博士、罗伯特·波伊尔等。

现实中“神通广大”的巫医

当今世界,巫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甩进历史的尘埃,而是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由于种种文艺作品的渲染而变得时髦起来。巫医和巫药是巫术发展最强大的一支,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甚至已经登堂入室。

巫药是非洲巫师在施巫术时的一个重要道具。有人说,一个巫术能起多大作用,既要看巫师的能力,也要看巫药的“药效”。信仰者们认为,巫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力量,达成目标,帮助人们避开一切厄运和伤害。巫药是祭奠死者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道具,因为巫师们相信,它能帮助仪式的参与者躲避死者恶灵的攻击。

这些巫药的用武之地不仅仅局限于巫术仪式。人们认为,把巫药涂抹在特殊的物体上,能够使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人形或动物形状的雕塑、神圣的乐器以及特殊的面具,这些物体在涂抹了巫药之后,就被“激活”了,充满了力量。当然,这些东西从此之后也将被秘密地隐藏起来,不能轻易示人。

那么,巫药到底是什么东西制成的呢?其中的花样可就多了。除了各种草和树叶体现它们“药”的特征之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是人或者动物身上的“零件”,比如头发、血、骨头之类。

不过,很多巫师认为动物“零件”的能量太弱,人的“零件”才“夠劲”。

非洲一些巫师认为,人的肚皮可使敌人感到痛苦;手指甲和脚趾甲能用来炮制毒药;眉毛、头发和鼻子可用来诅咒敌人;而生殖器是能量最集中的地方。还有人认为,收获季节到来时,将人血或烘干后磨碎的人体器官撒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能让自己获得丰收和财源广进。

一些巫师为了获得这些“猛料”,不惜下血本求购,这也使那些以倒卖人体器官为业的犯罪集团有机可乘,因此引发的一系列凶杀案,让非洲警方头疼不已。

2007年5月,印度北方比哈尔邦的地区警察在对一个村子突击检查时,发现有个叫尚卡尔的巫医正在做法,他用一把剑划开人的身体,说是在给病人做手术,见到警察后他掉头就跑。据称,这名巫医还有一种古怪的“医术”,他经常突然扑向病人的身体,欲捶打藏在人体内的“鬼怪”。在手术后,他还会缝合伤口,并把自己的血给病人当药用。

这位巫医行为古怪,病人却不少,周围村庄有成百上千的病人慕名而来,他的收费也因人而异,对穷人少收,对富人则收10倍多的价钱。

因为贫困和医疗设施的限制,印度农村许多人仍然相信巫术能治愈疑难杂症,一名地方官员曾表示:“许多人,特别是妇女都被那些庸医利用了。”

揭开黑巫术的神秘面纱

巫术,从古至今都带着一层神秘的光环,那种传说中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能够轻易杀人于无形,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依然躲不过巫术的诅咒。那么巫术真的无解吗?一些医学试验后,医学家却得出这样的观点,被巫术诅咒过的人,正是出于对巫术的敬畏和恐惧,自己吓死了自己。

巫师的诅咒

80年前的某个晚上,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名叫凡德的人与当地的一个巫师发生了一场口角,之后,巫师拿出一瓶难闻的液体在凡德眼前晃了晃,告诉他:“你就要死了,没有人能够救你!”凡德一回到家中便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了。他被及时地送往医院,但医生们对他的病情束手无策。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凡德的病情每况愈下,眼看着一天天走向死亡。

有一天,他的妻子将丈夫受到巫师诅咒的事情告诉了一位名叫雷德顿的医生。雷德顿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条为凡德治病的妙计。

第二天早上,雷德顿医生当着凡德的面对其家人说,他通过逼问巫师,已经找到了凡德的病因:原来,一些蜥蜴卵被巫师施法进入了凡德的体内,现在这些卵已经在他的胃里孵化并开始噬咬他的身体,这就是他感到万分痛苦的原因。

接着,雷德顿叫来护士给凡德注射强力催吐剂。几分钟后,凡德开始呕吐。雷德顿趁凡德不备,将事先准备好的蜥蜴放进呕吐物里,然后让他看那些“吐出来的蜥蜴”。凡德顿时如释重负,相信自己受到的诅咒已经解除,他放心地入睡了。第三天,他恢复了食欲。一周后,他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是一个由多位医学专家反复研究过的真实案例。凡德能活下来的确是一个奇迹。事实上,在许多类似案例中,被诅咒者都无可救药地死亡。其中最常见的模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对另一个人用圣歌或符咒的方式下咒,后者不久便死去。

当然,在今天,像凡德这样的案例已经十分罕见了,就算有也只限于一些偏远地区。不过,科学家发现,某些“咒语”通过改头换面,正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当代“巫师”

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一个典型病例。一位患者被诊断患末期肝癌,最多只能活几个月。果然,在医生预言的时间内,这位患者去世了。然而,验尸报告却表明医生弄错了,这位患者的病情根本就没有到晚期,他的肿瘤其实还很小,而且没有出现扩散。

科学家现在普遍认为,这位患者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对癌症与死亡的恐惧。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会死,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他必死无疑。事实上,心理压力对患者的确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而且这些负面效应很可能在患者得知治疗的不良后果时便开始了。有关研究已经证明,那些相信自己很可能患了某种疾病的人,与其他具有相同患病概率但并不认为自己患了病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患病。

那么,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呢?大量、严谨的科学调查已经破解了这个奥秘——医院里的那些身穿白大褂、挂着听诊器的医生们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当代“巫师”。这会不会是危言耸听呢?让我们来看看药物的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医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意对患者进行了无效治疗,但患者却自以为得到了有效治疗,从而感到轻松,甚至使病情得到一定缓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安慰剂效应虽然不能创造医学奇迹,但它确实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安慰剂效应有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可怕的“双胞胎”——反安慰剂效应。何谓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术语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意思是患者在潜意识里认为:“我将是受害者。”如果患者对某种药物的药效心存疑虑,那么,在这种心态下,就算这种药是用面粉制成的,患者的病情也可能会无端地发生恶化。科学家认为,一旦出现反安慰剂效应,它就会抵消安慰剂效应。反安慰剂效應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咒语”吓死人只是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

屡试屡中的效应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志愿者分为两个组,让其中一组志愿者服下一种会产生疲劳、沮丧感觉的药;让另一组志愿者服下没有任何作用的“药”,并告诉他们这种“药”与前者服用的药是一样的。试验结果是,两个组的志愿者都出现了相同的药物反应。由此可见,心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和客观现象,它还会造成人生理上的变化,在心理效应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类似毒药的反应。

科学家发现,在做过化疗的患者中,有60%的人在他们接受化疗前就已经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了,有时还会出现原本在化疗期间才会出现的各种症状,这种情况有时就发生在患者去医院的路上。科学家举例说,一些患者仅仅是想到或者听到“化疗”这个词,就足以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了。根据研究人员的分析,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条件反射,二是他们深信化疗的副作用会出现。

最令人吃惊的是,反安慰剂效应还会“传染”。几个世纪以来,毫无缘由的病症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性瘴症”。最近,有科学家进行了这样的试验:他们让受试者吸入普通空气,但告诉他们这种气体含轻微有毒物质,会引起头痛、恶心、皮肤发痒等症状。之后,他们让受试者观察一名吸入了这种“有毒气体”的妇女的“中毒症状”。结果,不少受试者都表现出了同样的“中毒症状”,特别是女性受试者,这是因为“群体性癔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性。

还有研究发现,如果你过分介意药瓶上的关于药物副作用的说明,那你很可能真的会出现这些症状。这也让医生们处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人们有权事先知道服用某种药物后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事前的告知有可能会引发反安慰剂效应。

1998年11月,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位教师在闻到空气中的一种像汽油的气味后,抱怨头痛、恶心、呼吸急促。很快,学校里的所有教职人员和学生被疏散。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有100多人因出现同样的症状被陆续送到当地的医院进行救治。经大量调查,并没有找到致病原因。后来,调查者对发病的100多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大多为女性,而且她们都目睹了一位学生发病的情形。科学家认为,引起这么多人发病的原因就是反安慰剂效应:在没有任何环境毒素存在的情况下,当人们看到某人患病时,形成一种预期,认为自己也会患病,结果引发了“群体性癔症”。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医生在跟病人交流时,用语应该更加慎重,以将其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产生反安慰剂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信念。许多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都很害怕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认为自己会在手术中死去,而他们常常真的会如自己所料地死去。研究发现,“相信自己是心脏病易感人群”这个念头本身就是造成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具有这类心理的妇女死于冠心病的概率为其他与之患病概率相同的妇女的4倍。

一个英国小伙子在跟女朋友分手后感到很沮丧,吞下了家里所有的药,但他立即就后悔了,并让邻居带他去了医院。他很快发病: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呼吸急促,周身无力。医生对他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但他的身体状况却一直没能彻底恢复。后来,一位正在进行抗抑郁研究的医生被请来为他治病。医生故意向他提起他的前女友,他立即旧病复发,又吞下了29颗“药丸”。这时医生告诉他:他所服用的过量“药丸”都是无害的。小伙子在看了所有的检查报告后终于释然,他的血压和心率很快就回到了正常水平。

巫术并不神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安慰剂效应的确存在,但是,要人们接受“意念杀人”这种观点还是比较困难的。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头戴鹿角的“怪人”一边挥舞手中的骨头,一边跳跃着说:“我们快要死了!”大多数人一定会觉得滑稽可笑。但如果是一位取得了若干医学证书而又衣着得体的医生,指着电脑中你的检查结果对你说:“你快要死了!”你作何感想?

正如本文开头所举的那个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因医生误诊和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加速死亡的情形,与巫术致人死命的情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当一位资深医生给一个患者下达“死亡通知书”时,患者及其家属都会相信并接受这个结论,而“此人必死”的想法随即如魔咒般地开始发挥作用:患者本人、患者的家人,还有医生,所有的人都相信患者即将死去。最后,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直至死亡,医生的“预言”成为事实。

有科学家开玩笑说:“坏消息产生坏的生理结果。只要你能说服别人,让他相信自己快死了,那他肯定会死。”如此看来,巫术并不神秘。我们之所以会对诅咒,以及某些不良的象征性语言和行为感到紧张不安,就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生物分子结构世界的认识。

至今,仍有很多自然现象尚未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但是,时代与科学总是在进步的,或许等到它们得到彻底解释的那一天,我们就能更容易地接受人的心理状况确实会影响生理状况这个事实,当然也就能更加坦然地去面对巫术了。

探秘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的方术。在一些非洲国家,许多人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经商管理到政治改革,甚至是参与战争,都离不开巫术,离不开巫师。他们相信巫师可以通过祭品和符咒来举行仪式,请求神明为他们指明方向。在举行这类仪式时,巫师需要借助一些关联物、祭品来达成目的,就像普通人逛超市买菜一样,巫师也需要定期采购祭品和工具。说到这里,则不得不提到巫师界里的“购物天堂”——阿科德塞瓦市场。

位于西非国家多哥首都洛美的阿科德塞瓦市场,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巫师常常聚集在此,挑选自己需要的工具和祭品,同时也有很多普通人按照巫师的要求前来购物。这里的商品千奇百怪、神秘诡异,其背后隐藏的神秘力量让人捉摸不透,谁也不确定在此随意买走一个纪念品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还是灾祸……

世界最大巫术市场遍地尸体残骸、神秘魔药

“嘿!你踢足球吗?想赢的话,买这个小玩意儿就行!”阿科德塞瓦里的一位商贩对路过的游客搭话,不明所以的游客听到这话,立马转头向导游投去疑惑的目光,结果等来的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话:“解释原因得另加钱。”

这个需要“加钱的原因”是关于4年前的一场足坛闹剧。2016年12月,在卢旺达的一场足球联赛中,一位叫穆萨的球员在球队落后一球时,跑到对方球门里扔了个人形“巫物”,裁判见状立即对穆萨出示黄牌;但似乎“诅咒”起了效果,下半场穆萨攻入一球……赛后,虽然卢旺达足协罚了穆萨10万卢旺达法郎,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很大——后来还有球员冒着吃红牌、被罚款的风险使用“巫术”。与此同时,那个人形的“巫物”也因此火了起来,在阿科德塞瓦市场里,就有好几个店家在卖这种“进球神物”。

不少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多哥,就是为了探索阿科德塞瓦市场,看看里面的东西是否真有那么神。想要到达此地,得先穿过洛美主城区,然后支付10美元左右的门票才能进入。一进大门,就能看到许多黑色的铁铸雕像,最上面插着山羊头骨,显得有些杂乱,这些雕像被当地人称为“Vundu Gou”,是镇守市场的保护神。与影视剧里的巫术市场不同,这里没有精致的商店、没有会飞的精灵,只有大量布满灰尘的木桌和令人不寒而栗的商品。每个店家前都摆有几张大木桌,木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祭品和巫师用具,桌上放不下的便往地下挪,而店铺老板就待在最后面的简陋棚屋里。

一眼望去,出现次数最多的商品就是动物器官。木桌上摆着一堆堆小山一样的鳄鱼头、蝙蝠头和豹子头,散发出恶臭的大象尾巴和猩猩手,巨大的鲸鱼脊椎骨,晒干了的蜥蜴和青蛙,还有几十条盘成一圈的干蟒蛇……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动物的面孔都充满了惊恐和无助,显得极为狰狞。除了动物,这里还有各种植物和手工巫制品,当地人会将一些动物器官配上植物研磨成粉出售,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变色龙加草药制成的“爱情魔药”,据说将这种粉末混进香水,喷向心仪之人,就能让其爱上自己。

这里的商品几乎来自全球各地,复杂多样且功能不一:鳄鱼头常用来装饰祭坛,为主人带去智慧与力量;大象尾巴骨制成的手镯可以防止自己受到黑巫术的伤害;鲸鱼脊椎骨可以治疗骨骼疾病;被黑巫术缠身的人会购买活鹰,让巫师施法后再将其放飞,即可摆脱诅咒。有趣的是,虽然这里有很多游客,但大多数商贩对游客并不感兴趣,他们懒洋洋地坐着聊天,只有当熟知的买主或巫师走进来,才会立马起身,嘴里發出“嘶嘶”声来吸引关注,因为他们知道游客一般不会也不敢买这里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参观市场会收门票费。

走在市场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尸体的腐烂味,尽管阿科德塞瓦经历过几次大型整修,但市场环境还是相当恶劣。商贩们坐在尸体残骸边饮食休息,一旁作为助理的小孩儿面无表情地整理着毛皮尸骨,地上随处可见晒干的动物粪便;只不过,这始终不妨碍顾客与商贩在其中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

市场背后的伏都教邪教?黑巫术?巫毒娃娃?

不止是多哥,在非洲的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有巫术市场的存在,巫术之所以受到欢迎,很大程度是源于人们对伏都教的信仰。

伏都教,又译巫毒教,由西非国家贝宁方言“Voodoo”音译而来。它发源于西非,糅合了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等内容,于16世纪在加纳、贝宁、刚果以及多哥等地盛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Voodoo,在贝宁方言里有“灵魂”之意,伏都教认为天下万物都由神灵掌控,死去的祖先会以灵魂的形式“生活”在周围,只要借助巫师的帮助,人们就能与神灵和祖先沟通。不论是传统医药、歌曲、舞蹈和节日等内容,都会涉及到伏都教,所以它也被描述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

一位叫伊莱亚斯·盖登的市场工作人员,就曾将阿科德塞瓦形容成“伏都教的大型药房”,而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备受尊敬的伏都师,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巫师”。一个人能否成为巫师,最关键在于“运气”。传统观点认为巫师的神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母亲怀孕时,其他巫师会通过与神交流来确定胎儿是否具有神力。盖登出生时没有被众神选中,他的父亲只好对他施法,以确保其不会受到黑巫术的伤害。提及黑巫术,阿科德塞瓦里的导游们几乎都会强调一点:非洲伏都教的巫师都练习白巫术,而不是黑巫术,他们的目的始终是帮助和治愈他人。这样的强调,是源自很多人对伏都教存在误解与偏见——曾有不少人来到阿科德塞瓦寻找可以诅咒人的巫毒娃娃,但实际上,当地人根本没听说过这种娃娃。

会诅咒人的巫毒娃娃从何而来?在很多人了解伏都教之前,《与僵尸同行》《007之生死关头》《巫毒之火在海地》等知名电影和小说里,就已出现关于伏都教的内容。其中,伏都教大多被賦予了恐怖惊悚的色彩,比如巫毒娃娃是诅咒人的替代品,将铁钉打入娃娃体内,就可以使被诅咒者遭遇不幸,此外还有让活人成为僵尸的诅咒……久而久之,伏都教便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嗜血邪教。事实上,伏都教内确实有造型奇特的木娃娃,但它们并不是拿来害人的,而是作为一种通信工具。伏都信徒相信人死后会以灵魂的形式继续存在,若想给过世的亲友传递信息,可以借助施了法的木娃娃传话;除此之外,木娃娃还能传递爱情、好运和快乐给身旁的亲朋好友,有着类似平安符、幸运物的功能。在伏都教义中,禁止伤害他人是最基本的,他们相信如果你向宇宙传达了正面或负面的讯息,对方都会以数倍的力量给予回报。

尽管阿科德塞瓦市场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游客:真正的伏都巫术是用来帮人的。但也不可否认黑巫术的确存在,否则盖登的父亲也不会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施法保护。那么,黑巫术又是从何而来?

在15世纪奴隶贸易时期,西非地区有很多人被贩运到美洲新大陆的种植园里,伏都教的发源地贝宁维达就是著名的贩奴据点,也是该教走向美洲的起点。面对同胞的背叛和奴隶贩子的狡诈,被贩卖的人们只能将信任寄托在神灵和祖先身上,他们借助木头雕像和简陋的祭坛向祖先诉说自己的苦难,祈求神灵的佑护。后来,他们开始聚在黑暗之地商讨如何逃脱,对着神灵控诉奴隶主的暴行;他们害怕鞭打,便将钢针扎进木娃娃召唤神灵,给予自己抵抗疼痛的力量,并诅咒灾祸降临到那些恶人头上。在奴隶主看来,这些怪异的行为原始而恐怖,于是他们毁掉了奴隶们的祭坛、娃娃,再给其安上崇拜异端、施展邪法的恶名。自此,双方矛盾激化,黑巫术的发展加快,伏都邪教的恶名也流传开来……

来路不明的商品猖獗一时的非法贸易

这些年来,阿科德塞瓦市场的名声渐大,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到伏都教真实的一面,还创造出传统巫术市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独特旅游文化;但同时,蓬勃发展的巫术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个多哥最大的巫术市场由贝宁人开办,因为多哥和贝宁同属“西非经济共同体”,人员物流往来便利,各地商贩便带着从西非各地搜罗来的动物残骸来到这里。不过随着知名度扩大,市场上除了西非地区独有的动物之外,还能看到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独有的动物,比如任意一个摊位上的熊皮,就很有可能来自欧洲,可见商贩们的目光已从西非地区转向了全球贸易。

阿科德塞瓦的商贩们曾参与过一些拍摄,照片里一个年轻老板顶起一对巨大的羚羊角,另一个手捧变干的豹头,其他照片则是他们将大象股骨举过头顶或扛起一块巨大的鲸鱼椎骨……当游客问起这些动物残骸从哪来时,导游一般会解释道:这些动物不是为了祭祀被杀,而是供应商从野外收集到的动物尸体,倘若这些动物是被人刻意杀死,神灵会在仪式中告知巫师,从而中断仪式。

只可惜事实并非如导游说的一样。阿科德塞瓦市场的“崛起”,导致该地区的偷猎和狩猎活动愈发猖獗,使许多西非国家面临物种濒危的威胁。在阿科德塞瓦出售的包括黑猩猩、森林象、猎豹、海龟等动物大多濒临灭绝,即使没有濒危,也很有可能是被非法猎杀而来。曾有动物保护组织向来阿科德塞瓦旅游的游客呼吁:不要购买这里的任何商品。但是,就算游客不做任何消费,他们所支付的门票钱也足以汇成市场的一大笔收入。

为此,多哥和贝宁都颁布了打击非法动物贸易的新法规,而很多巫师也在努力适应这些保护法。一位伏都教的祭司德希尔说,这些市场为伏都教服务,但伏都教的教义也囊括了尊重人与环境,所以做出改变并不是件坏事,例如现在不受法律保护的鸡已登上了最常見祭品的“榜单”。

相关链接

用化学揭开巫术的骗局

香烛自燃

有些神汉、巫婆把事先准备好的白磷涂抹在石蜡上,然后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很快蜡烛就会冒出烟,进而燃烧起来。许多人看到这种情景,弄不清其中的原委,真的以为神汉、巫婆能够驱动鬼神。其实这种现象是白磷在常温下,露置于空气中的必然结果。由于白磷的着火点(40℃)很低,能够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时,白磷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有时将溶有二硫化碳的白磷滴在纸钱上,纸钱能自行燃烧,这也是利用了白磷的这一化学性质。

提鬼见血

有些神汉手拿木剑,在空地里乱砍,故弄玄虚,说是提鬼捉妖,最后把木剑往事先准备好的水中一劈,原先没有颜色的木剑和水就变成了血红色。神汉趁势说把鬼杀死了。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信以为真。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和浅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神汉事先在木剑上涂些氯化铁溶液,然后在水里滴入无色的硫氰化钾。只要两种物质相遇就会有血红色出现。过后,只要在氯化铵溶液中把木剑洗一洗,木剑就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观音赐言

有些巫婆事先在白纸上用稀硫酸写几句话,当需要的时候拿到火上烤一烤。原先什么也没有的白纸上便会出现黑字。其实,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白纸上涂写的稀硫酸在烘烤时,水分蒸发后变成了浓硫酸,由于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而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把纸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的比例从纸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碳了。所以用无色稀硫酸所写的字就变成了黑色。

猜你喜欢

巫术巫师安慰剂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神药”有时真管用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跟踪导练(三)2